《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基础练习卷
1.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温度不变时,溶剂量越多,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6.5
g氯化钠,则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6.5
g
C.搅拌可以使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D.20
℃时将31.6
g硝酸钾放入100
g水中,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则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
2.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
)
A.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B.一定温度和一定质量的溶剂里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C.相应温度下,100
g溶剂里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D.相应温度下达到饱和时,100
g溶剂里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3.下表是
NaCl、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3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A.将
60℃时
KNO3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减少
B.将
80℃时
KNO3、NaCl
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KNO3>NaCl
C.40℃时,将
NaCl
和
KNO3
各
5
g
分别加入
10
g
水中,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
D.用上述数据绘制成
NaCl
、KNO3
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
0~20℃
4.表中是固体甲和乙的溶解度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100
甲的溶解度/g
0.73
0.165
0.121
0.076
乙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246
A.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
但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C.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20℃时,100
g
乙物质加入到
100
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50%
5.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是
11:21
C.20℃时,10
g
水中加入
5
g
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
5
g
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质量分数为
28%的硝酸钾溶液从
60℃降温至
20℃,
没有晶体析出
6.t2℃时,向盛有10
g水的烧杯中加入13
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P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
g
B.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甲的溶解度
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7.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
)
①溶质的多少
②溶质的性质
③溶剂的多少
④溶剂的性质
⑤溶液是否饱和
⑥是否搅拌
⑦温度
A.全部
B.②④⑦
C.②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⑥
8.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30
g
A物质,30
℃时,100
g水中溶解35
g
B物质恰好达到饱和,则A与B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
)
A.A>B
B.AC.A=B
D.无法比较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C.甲和乙都是微溶于水的物质
D.2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10.如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M状态下的KNO3溶液65
g,若要将该溶液经过处理后,刚好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将65
g溶液倒出去32.5
g
B.将65
g溶液蒸发掉32.5
g的水,再冷却到t2℃
C.在t2℃时,向65
g溶液中加入15
g
KNO3固体并充分溶解
D.将65
g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
11.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是
102.5
g
B.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100
g
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28.6
g
将
7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者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30
g
乙加入到
100
g
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析出固体质量:甲>乙
D.t2℃时,75
g
甲的饱和溶液中加
100
g
水得到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
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B.t2℃时,
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D.若要将组成在
N
点的甲溶液转变为
M
点的甲溶液,
可以采取恒温
蒸发溶剂的方法
14.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g水中最多溶解
31.6g硝酸钾
B.20℃时,100
g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
31.6
g
硝酸钾
C.20℃时,31.6
g
硝酸钾溶解在
50
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
g
硝酸钾溶解在
100
g
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15.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解度数据表、溶解度曲线均可表示固体物质的
随
的变化情况。
(1)溶解度曲线中的点
①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
,
对应的溶液必然是
溶液。
②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
溶液,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
溶液(有剩余的溶质)。
③交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
(2)溶解度曲线中的线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如
KNO3。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曲线比较平,如
NaCl。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曲线坡度下降,如
Ca(OH)2。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③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减小)的物质,
(或
)温度,可将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④确定结晶方法
a.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降温结晶)
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的物质。
b.蒸发溶剂结晶(蒸发结晶)
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的物质。
16.已知: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40
g,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50
g。
(1)20℃时,40
g
氯化铵溶解到
100
g
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
(2)40℃时,150
g
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所含氯化铵的质量为
。
(3)40℃时,150
g
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析出氯化铵晶体的质量为
。
17.在
20℃时,将
40
g
某固体加入
100
g
水中,充分搅拌后,
仍有
15
g
固体未溶解。
(1)所得溶液是
20℃时该固体的
(填“饱和”或
“不饱和”)溶液。
(2)20℃时该固体的溶解度为
。
(3)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4)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18.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
31.6
45.8
64.0
85.5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2)30℃时,将
45.8
g
硝酸钾放入
100
g
水中充分搅拌,
此时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20℃,看到的现象是
;再将该溶液升温到
40℃,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4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9.20℃时,100克水中溶解20克氯化钠恰好饱和,则20℃时,100克水中
(填“最多”或“至少”)溶解20克NaCl,或
20℃时,完全溶解20克NaCl??
(填“最多”或“至少”)需要100克水。
20.固体物质溶解度:在一定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特性: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如__________;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__________,如__________;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如
。
22.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3.2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选填“甲”或“乙”)溶液。
(2)图2中P点表示的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表示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选填“M”或“N”)。
24.张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M做了如下实验,图1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挥发)。
(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_____(填序号);
(2)上述实验可以判断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是图2对应的_____(填序号);
(3)甲、乙、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_____(填序号);
(4)根据图2,若要使丁烧杯中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
____g的M固体。
25.烧杯中盛有
100
g
温度为
80℃的
M
溶液,将其置于室温中,
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
M
的质量,测定结果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
M
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
M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
(2)5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3)将
40℃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能达到目的有
(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③加溶质
M
④与
40℃时
M
的饱和溶液混合
26.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50℃时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50℃时将等质量的
A、B
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
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A
B(填“>”、
“<”或“=”)。
将
50℃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20℃
时,这三种溶液的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
27.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t1℃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50
g。在该温度下将
30
g
A物质加入到
50
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
0.1%)。
(2)t2℃时,将
B、C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
g,分别降温到
t1℃,所得溶液的质量:B
C(填“>”、“=”或“<”)。
(3)t1℃时,将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三种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序号)。
①C>B>A
②B>C>A
③B=C>A
④A>B>C
28.向装有等量水的
A、B、C
烧杯中分别加入
10
g、25
g、25
gNaNO3
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能表示
NaNO3
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29.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
100
g
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
1
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
所示。
(1)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
。
(2)将
t1℃时
50
g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
10%的溶液,
需加水
g。(3)关于图
1
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固体剩余
D.将温度升高到
t2℃,两个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30.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由图一可知,1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a”、“b”或“c”)。
(2)图二表示的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室温时的溶解情况,其中可能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甲”、“乙”
或“丙”)溶液。
(3)把图二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由室温升温到
80℃
时,发现烧杯中甲物质没有明显变化,乙物质全部溶解,试管
2
中有丙物质析出。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①在图一中能表示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b”或“c”)。
②若甲物质的溶液中溶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的方法是
。
③若将试管
1
从烧杯中取出,冷却至室温后,析出的固体质量为
g。(析出的物质不含结晶水)
31.下表是
KCl
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1)20℃时,KCl
的溶解度为
。
(2)40℃时,将
50
g
KCl
固体加入
100
g
水中,所形成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
。
(3)60℃时,145.5
g
KCl
饱和溶液降温至
4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
3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甲
乙
(填“>”、“<”或“=”)。
(2)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
(3)将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一种即可)。
33.如图是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
25
g
A
加入到一定量水中制成饱和溶液,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t2℃时,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
B(填“>”、“<”或“=”)。
(3)若将
A
物质从溶液中析出,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4.下表是
NaCl
和
NH4Cl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1)从表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为
。
(2)40℃时,向两只分别盛有
21
g
NaCl
和
21
g
NH4Cl
固体的烧杯中,各加入
50
g
水,充分溶解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其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
(3)若使(2)中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4)80℃时,上述两种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NH4Cl
NaCl(填“>”、“<”或“=”)。
35.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水中最多能溶解
甲物质,40
g
甲物质放入
50
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4)欲使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序号)。
①加入乙物质
②加入水
③蒸发水
④升高温度
⑤降低温度
3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
点的含义是
。
(2)A
点所示溶液为
t2℃时甲物质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将乙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4)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
NaCl
和
Na2CO3
(纯碱),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
(填“甲”或“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