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练习 (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练习 (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08 13:4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选择题
(2019·期中·广东河源市东源县)科学家在研究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时,发现了一种能促使核仁解体的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蛋白质是一种酶,在分裂前期活性最高
B.衰老的细胞中该蛋白质不能合成
C.若细胞大量合成该蛋白质,可引发细胞凋亡
D.抑制癌细胞中该蛋白质的合成,可降低其分裂速度
(2019·单元测试·北京北京市西城区)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



期长短不同
C.若在
期加入
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
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
D.减数分裂前期Ⅰ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个染色体含有
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
(2018·期末·浙江温州市)图
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
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图
表示细胞增殖过程中的
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




两段都要消耗
B.图

组细胞全部处于图
中的
段或

C.图
中的乙
甲的称为间隙期
D.温度不影响图

段或
段的进行速率
(2020·期末·云南昆明市)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B.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多种酶的活性下降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
肉瘤病毒可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2019·期末·北京北京市东城区)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
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下图表示对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的检测结果。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峰和
峰之间的细胞正在进行
复制
B.
峰中细胞适于计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
C.
峰中细胞的核
含量是
峰中的

D.
峰中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已经加倍
(2019·期末·北京北京市西城区)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细胞具有各项生理功能
B.已分化的细胞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已分化的细胞全部能再进一步分化
D.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019·期末·北京北京市海淀区)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抑制
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B.细胞周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C.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2019·期末·北京北京市海淀区)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C.已经分化的细胞既能恢复分化前的状态
D.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019·期末·上海上海市长宁区)细胞周期可分为间期和分裂期(
期),间期又分
期、
期和
期。下表为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小时),若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
合成抑制剂,则
?
A.
期细胞至少需要
小时后才能到达
期和
期的交界处
B.
期细胞至少需要
小时后才能到达
期和
期的交界处
C.所有细胞都被抑制在
期和
期的交界处都需
小时后
D.所有细胞都被抑制在
期和
期的交界处都需
小时后
细胞色素
()是位于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一种水溶性蛋白质,当细胞受到凋亡信号刺激后,线粒体释放
到细胞质基质中,
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组成凋亡体,启动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B.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信号传递可能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质有关
C.若促进癌细胞内控制
合成基因的表达,可能会促进癌细胞凋亡
D.凋亡细胞特有的控制
合成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片段
(2019·期末·甘肃兰州市安宁区)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2019·期中·天津天津市和平区)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甲为
细胞,需要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促进其增殖分化
B.细胞乙是浆细胞,它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细胞丙是吞噬细胞,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抗体的结合物
D.细胞甲、乙、丙中基因种类基本相同,但表达情况不同
(2020·期中·浙江温州市)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间期时


期均有
解旋
B.前期时的纺锤体的出现早于染色体
C.后期时着丝粒被纺锤丝牵拉分为两个
D.末期时质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内含有形成细胞壁的物质
(2020·专项)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
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间期
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
比染色体
更容易复制
D.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
(2019·期中·甘肃兰州市城关区)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2020·专项)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B.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C.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D.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
(2019·期中·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在其他药品设备等具备条件下,按照以下四个选项所提供的材料与试剂进行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2019·期中·甘肃兰州市城关区)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A.蝌蚪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尾消失
B.人体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
C.人体手的发育过程中指间细胞的消失
D.某人部分脑细胞由于缺氧而死亡
(2019·模拟·上海上海市普陀区)如图是某植物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过程①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C.过程③产生的细胞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
D.过程③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020·模拟·北京北京市朝阳区)如图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说法正确的是
A.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③为疏水端,④为亲水端
B.细胞癌变时,细胞表面发生变化,①减少使细胞的黏着性降低
C.同种生物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上①、②、⑤的种类和数量完全相同
D.性激素、甘油等小分子物质从
侧运输到
侧需要有②或⑤参与
二、综合题
(2018·模拟·天津天津市红桥区)不良环境能使植物体内酶活力下降,酶活力降低的程度可作为衡量植株耐受性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植物叶片对汽车尾气的耐受能力,研究人员将两年生的香樟和杜鹃分别置于密闭气室中,用相同浓度的汽车尾气处理
,取叶片研磨后获得叶片研磨液。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每组实验测定
次,每次向锥形瓶中加入
叶片研磨液后均测定
内的气体收集量,结果如表(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本实验中应设计的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香樟或杜鹃置于
的密闭气室中放置
小时。
(2)
本实验用气体产生量衡量酶活力的原因是

(3)
制备香樟和杜鹃的叶片研磨液时加入缓冲液,其目的是避免研磨过程中
的变化对
酶产生影响。恒温水浴设定为
的原因是

(4)
统计气体收集量时,对每种实验材料均进行
次,并计算平均值,其的目的是

(5)
实验表明:对汽车尾气污染耐受力较强的植物是
,判断的理由是

(2020·专项)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
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一)、取
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


,分别加入等量的酶溶液;
(二)、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底物溶液;
(三)、在


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缓冲液,使
分别稳定在



(四)、将
支试管置于不同的温度下,定时检测产物浓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更正。

(2)
在实验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实验结果如下图。
i
该实验中酶促反应速率用
表示。实验开始

组产物浓度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ii
为进一步探究该酶作用的最适
,应在

范围开展实验。
(2020·专项)萌发的大麦种子中存在着两种淀粉酶:
淀粉酶和
淀粉酶。
淀粉酶耐热(
处理活性不受影响,但在
高温下失活),
?淀粉酶不耐热(
处理
分钟即变性失活)。现将发芽
天的大麦种子加蒸馏水研磨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得到淀粉酶提取液,以验证常温下
淀粉酶的活性大于
淀粉酶的活性(实验过程中测定淀粉的剩余量,具体过程不要求描述)。
(1)
酶催化作用机理是

(2)
简要写出:
①实验思路:
将适量且等量的淀粉酶提取液均分为三组编号甲、乙、丙
②预期实验结果:乙、丙试管淀粉剩余量的差值大于甲、乙试管淀粉剩余量的差值。
实验结论:
淀粉酶的活性大于
淀粉酶的活性。
(2019·期末·天津天津市南开区)微核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微核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细胞质中。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断形成的。有实验证明,这些染色体片断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既形成了微核。目前,微核测试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化学诱变剂、新药、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
某研究小组就某品牌“不同口味方便面对蚕豆微核形成的影响”展开探究。实验共分
个组:其中
组为对照组,用

蒸馏水冷却后处理蚕豆根尖;其余实验组依次按照面饼组、料包组、和面饼料包组分别加入

蒸馏水,冷却后滤去不溶物质处理蚕豆根尖。用蚕豆根尖细胞制作装片,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微核率(每
个细胞所含微核数)。实验组结果如表:
(1)
实验取蚕豆根尖
区细胞制作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
制片。
(2)
微核的化学本质是
。要观察微核,需用
对材料进行染色,选择处于分裂
期的细胞进行观察。
(3)
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每组
个根尖,每个根尖计数
个细胞),对照组整体只发现
个微核,则对照组的微核千分率为
。结果显示,
种口味方便面面饼对蚕豆根尖微核的影响相近,不同口味方便面的遗传毒性主要来自

(4)
若用大肠杆菌做此实验,能否看到微核并说明理由

(2020·专项)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胰岛素浓度也偏高。至于出现这种生理缺陷的原因,科学家认为有两种:第一,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刺激不敏感;第二,胰岛细胞对血糖浓度的变化不敏感。现以过度肥胖老鼠(假设其体内生理缺陷均是由上述两种原因导致的)为实验对象,研究阿司匹林对矫正肥胖老鼠生理缺陷是否有作用,进行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过度肥胖老鼠若干、阿司匹林药剂、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注射器等。
(1)
实验一:探究阿司匹林能否矫正第一种原因引起的生理缺陷。
i
,随机均等分为两组,编号为

。ii

组老鼠注射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药剂作为实验组,
组老鼠
作为对照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
周。iii


两组老鼠分别注射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在
分钟内测定老鼠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从结果分析得知,阿司匹林

(2)
实验二:探究阿司匹林能否矫正第二种原因引起的生理缺陷。
方法同实验一的步骤(),编号为


组为实验组,
组为对照组,方法同实验一的步骤()。

结果显示:
组老鼠的胰岛素浓度始终低于
组老鼠。请用曲线图表示实验结果。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蛋白质的作用是:能使核仁解体;而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是核膜核仁逐渐消失,A对;此蛋白质出现在细胞增殖过程中,故衰老细胞中该蛋白质不能合成,B对,C错;抑制癌细胞中该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增殖受抑制,可降低其分裂速度,D对。
【知识点】细胞凋亡的概念
2.
【答案】C
【解析】A
错误: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长短受基因调控,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长短也各不相同;
B
错误:同一生物体的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也不相同,构成细胞周期的



期长短也不相同,即使相同个体同种细胞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细胞周期的长短也有差异;
C
正确:
复制发生在间期的
期,在
期加入
合成抑制剂,
复制过程已经完成,所以对该细胞分裂时期没有任何影响,在分裂期前期每个染色体还是还有
个染色单体,与正常的分裂过程相同;
D
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每个染色体中只有
个染色单体,每个四分体中含有
条染色单体,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数均为母细胞的一半。
【知识点】细胞增殖
3.
【答案】A
【解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
。据图分析,
图中乙
甲表示分裂间期,甲
乙表示分裂期,乙
乙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图中

表示分裂间期,

表示分裂期,

可以表示细胞周期;
图中
表示
期,
表示
期,
表示
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
图中

表示分裂间期,

表示分裂期,无论是分裂间期还是分裂期都会消耗
,A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

组表示的时期有
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其中
期不属于图
中的
段或
段,B错误;

中的乙
甲称为分裂间期,C错误;

段或
段表示分裂期,受温度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知识点】有丝分裂过程的综合考察
4.
【答案】A
【知识点】干细胞及其分类
5.
【答案】B
【知识点】有丝分裂过程的DNA变化、细胞周期间期的特点、细胞周期末期的特点
6.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7.
【答案】C
【解析】
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因此抑制
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A错误;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B错误;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C正确;
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而成熟的生殖细胞是减数分裂产生的,不具有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择C选项。
【知识点】细胞周期的阶段特点
8.
【答案】D
【解析】方法一:
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具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都具有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故选择D选项。
方法二:
分化的细胞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A错误;
分化程度低的细胞能进一步分化,而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能进一步分化,B错误;
已分化的细胞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脱分化,C错误;
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正确;
故选择D选顶。
【知识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9.
【答案】B
【知识点】有丝分裂过程的综合考察
10.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凋亡的概念
11.
【答案】D
【解析】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A错误;
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B错误;
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利于个体生长发育,坏死不利于个体发育,C错误。
故选择D选项
【知识点】癌细胞的特征
12.
【答案】D
【解析】细胞甲是
细胞,需要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促进其增殖分化,A错误;
细胞乙是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了增殖分化能力,B错误;
细胞丙是吞噬细胞,它能识别抗原—抗体的结合物,但不具有特异性,C错误;
细胞甲、乙、丙,即
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三者的形成离不开细胞分化,在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但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三者中基因种类基本相同,但表达情况不同,D正确。
【知识点】细胞分化导致的蛋白质、mRNA差异、细胞分化的实质
13.
【答案】A
【知识点】细胞周期间期的特点
14.
【答案】C
【解析】等位基因分离只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减数分裂无细胞周期,A错误;
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于分裂前期,B错误;
细胞周期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此时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D错误。
【知识点】有丝分裂过程的综合考察
15.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周期后期的特点
16.
【答案】A
【解析】蛙的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方式增殖,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再分裂。
【知识点】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无丝分裂
17.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
18.
【答案】D
【解析】某人部分脑细胞由于缺氧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是细胞凋亡;
故选D。
【知识点】细胞凋亡的实例、细胞凋亡的概念
19.
【答案】A
【知识点】细胞周期间期的特点
20.
【答案】B
【解析】A、磷脂由亲水的③头部和疏水的④尾部构成,A错误;
B、癌细胞的表现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①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B正确;
C、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故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C错误;
D、性激素、甘油从
侧运输到
侧(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②或⑤的参与,D错误。
【知识点】癌细胞的特征
二、综合题
21.
【答案】
(1)
不含汽车尾气
(2)
酶活力越高,催化
分解的速率越快,气体产生量越多
(3)

是过氧化氢酶催化的适宜温度
(4)
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5)
香樟;相同浓度的汽车尾气处理后,香樟过氧化氢酶活力下降的相对幅度更小
【知识点】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设计(科学性原则)、实验设计(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平行重复原则)、实验设计(对照原则)、实验设计(单一变量原则)、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22.
【答案】
(1)
应将步骤二、三顺序调换;步骤四更正为:将
支试管置于最适温度(或相同且适宜温度)下,定时检测产物浓度
(2)
i
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浓度的变化量);底物的量有限(或底物浓度是一定的)
ii
(或大于
小于

【解析】
(1)
在探究
对酶活性的影响时,
是自变量,因此先要控制酶溶液的
,再让酶与底物混合,否则在调节
之前酶与底物会发生反应,导致出现误差,因此应将步骤二、三顺序调换,在探究
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是无关变量,因此应该保持温度相同且适宜,因此步骤四应更正为:将
支试管置于最适温度(或相同且适宜温度)下,定时检测产物浓度。
(2)
i
据图可以看出,实验中酶促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
分钟后,
组产物浓度不再增加,原因是底物浓度是一定的。
ii
据图可知,
组单位时间内产物的浓度最高,说明最适

左右,因此应该在
设范围内设置
梯度开展实验。
【知识点】实验设计(科学性原则)、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设计(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实验结果)
23.
【答案】
(1)
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2)
①甲组放在常温下,乙组放在
恒温水浴锅中处理
分钟后取出,丙组高温
处理相同时间取出;在常温条件下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且足量的淀粉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定淀粉的剩余量,记录并比较甲、乙试管的差值与乙、丙试管的差值大小。
【解析】
(1)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促进化学反应速率。
(2)
根据实验目的“验证常温下
淀粉酶的活性大于
?淀粉酶的活性”,以及应遵循的对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思路:将适量且等量的淀粉酶提取液均分为三组编号甲、乙、丙,甲组放在常温下作为对照组,可衡量总淀粉酶的活性,乙组放在
恒温水浴锅中处理
分钟后取出(目的是使
?淀粉酶失活,即乙组中只有
淀粉酶有活性),丙组高温
处理相同时间取出(丙组中两种酶都失活),在常温条件下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且足量的淀粉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定淀粉的剩余量,记录并比较甲、乙试管的差值与乙、丙试管的差值大小。甲、乙试管的不同与有无
淀粉酶的活性有关,其差值大小反映
淀粉酶的活性,乙、丙试管的不同与有无
淀粉酶活性有关,其差值大小反映
淀粉酶的活性。
【知识点】酶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实验设计
24.
【答案】
(1)
分生;漂洗
染色
(2)
和蛋白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间
(3)
;料包
(4)
不能,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
【知识点】原核生物的拟核、实验设计(科学性原则)、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操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对照原则)
25.
【答案】
(1)
i
选取生理状况相似的过度肥胖老鼠若干
ii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iii
能矫正第一种原因引起的生理缺陷(或能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刺激的敏感性)
(2)


组老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
分钟内测定老鼠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
如图所示:
【解析】
(1)
i
两个实验的自变量都为是否使用阿司匹林;实验一的因变量为血糖浓度,实验二的因变量为胰岛素浓度。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一致性。
【知识点】实验设计(对照原则)、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单一变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