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第一课时 课件(共33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第一课时 课件(共33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07 14:34:5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时1)教学设计
课题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单元
第一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自然资源,了解自然资源的内涵及属性。(2)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并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重点
自然资源的内涵及属性,自然资源的数量。
难点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棉花、岩石、森林、汽油、闪电,哪些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不是自然资源?
学生判断回答这些是否是自然资源。
导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讲授新课
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承接)通过图片判断可以知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是自然资源:岩石
森林不是自然资源:棉花
汽油
闪电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资源还有..........(承接)我们现在使用的石油,其实早在宋朝就开始使用。(图片导入)沈拓使用石油制墨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他在陕西延州(今送妄》当知州期间,看到有人用石油点灯,冒出的烟把白布都熏黑了。他从中受到磨发,尝试用烟灰制作墨块,结果比用松木燃烧制作的松烟墨效果更好,且可以减少松树砍伐,于是广泛推广使用。与北宋时期相比,现代社会石油的主要用途和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承接)由于自然资源多种多样,我们大体可以划分为:(导出)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自然属性分类: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2按性质分类: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具有生产力,即可以生产出人类某种需要的植物产品和动物产品,促使人类农业,林业,畜牧业的发展。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具有一定数量和可用质量能从自然界获得补充并可资利用的水。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又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能源资源:指在目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能量的物质和自然过程,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河流、海流、潮汐、草木燃料及太阳辐射等。生物资源:指生物圈中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有生命现象的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指海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矿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
(水产)
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等。矿物资源: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等。可再生资源: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来说,主要是通过合理调控资源使用率,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如: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光能。(提问)可再生资源如何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也叫"非再生资源"如:矿石资源,土壤资源,煤,石油等。。(提问)不可再生资源如何使用?(承接)知道了各种自然资源类型,我们如何判别自然资源,下面我们来学习自然资源的属性。3、自然资源的属性
(导入图片)人类对矿产的需求进而开发矿产资源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要成为自然资源的条件
一是要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要。
二是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开发利用能力。
(导入图片)铁矿石加工成各种钢材自然资源价值实现的途径:(1)作为生产原料通过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产品。(2)直接被人们消费而体现其价值。(导入图片)草地是自然界存在的,具有自然属性。草地是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具有社会属性。自然资源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1)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2)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导入课文图片)活动:说明工业化牛奶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我们饮用的牛奶绝大部分来源于工业化生产,需要经历饲料生产、牛奶养殖、牛奶加工、运输配送等环节,其中的每一环节都消耗自然资源。以能源消耗为例,用于奶牛养殖的能源仅占很小比例,大量的能源被消耗在饲料生产和牛奶的加工、运输配送等环节。问题讨论1:指出工业化牛奶生产的各个环节需要的自然资源。问题讨论2:分析现代工业社会需要更多自然资源的原因。
(导入图片)煤炭矿产资源是可再生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呢?(承接)不可再生资源,是因为形成历史时间较长,相对我们短暂的人类社会来说是不可能再生的,煤炭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接下来学习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二、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例如:中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例如:中国人均耕地占有量约占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储量总值约占世界人均值的五分之三。3.我国自然资源形式严峻例如: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因我国人口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我们应该既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又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提问)面对自然资源形式严峻,我们将怎么做?开源:新能源
..........节流:节约、提高利用率....(承接)非可再生资源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总量不会增加,其中,人类目前能利用的非可再生资源是已经查明且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部分。非可再生资源,未探明将成为未来具有开采可能性;非可再生资源,已探明,经济上可开采,可开采但不具备经济开采价值导致开采成本升高。(承接)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自然资源供给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人类需求,使得自然资源越来越稀缺。于是“物以稀为贵”的现象便会产生。思考:当“物以稀为贵”现象出现时,该怎样优化资源配置呢?(导入)课文图1.10(提问)自然资源稀缺可能引起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哪些变化?(提问)价格上涨为什么会起自然资源供给增加?(提问)如何看待新技术革命对解决资源短劫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总结:我们人类索取自然资源应当不能超过环境的承载力,应该以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
学生思考并回答:是自然资源:岩石、森林不是自然资源:棉花、
汽油、闪电学生讨论:常见的自然资源学生分析并回答:1、主要用途:燃料
用量:规模大
2、科学技术发展
学生分析并总结出各类资源的概念学生思考并回答: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重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学生思考并回答: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珍惜和节约。学生思考总结自然资源的属性学生思考总结自然资源价值实现的途径学生思考总结自然资源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学生思考并回答:1、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2、现代工业生产技术
更加先进,产能大。
科技发展,人类索取
资源的方法和手段多样。
市场需求大学生回答:不可再生资源学生讨论:我国矿产资源的特征学生思考并回答:开源:新能源
..........节流:节约、提高利用率....学生思考并回答: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利润大带动生产积极:索取资源的手段和方法增多局限:会加大对环境的压力
让学生学会总结各种资源的概念并会判断让学生学会看材料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归类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用前面知识来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让学生学会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
课堂小结
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1.自然资源的概念2.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自然属性分类: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2)按性质分类: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3.自然资源的特性——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二、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3.我国自然资源形式严峻
板书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第1课时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1.自然资源的概念2.自然资源的分类3.自然资源的特性二、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3.我国自然资源形式严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第1课时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1)结合具体的自然资源,了解自然资源的内涵及属性。
(2)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并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习目标
哪些是自然资源?
山上的岩石
新知导入
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新知讲解
是指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1、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都会成为自然资源吗?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他在陕西延州(今送妄》当知州期间,看到有人用石油点灯,冒出的烟把白布都熏黑了。他从中受到磨发,尝试用烟灰制作墨块,结果比用松木燃烧制作的松烟墨改果更且可以减少松树砍伐,于是广泛推广使用。
主要用途:燃料
用量:规模大
科学技术发展
沈拓使用石油制墨
与北宋时期相比,现代社会石油的主要用途和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新知讲解
2、自然资源的分类
按自然属性分类
按性质分类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气候资源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海洋资源
能源资源
新知讲解
海洋资源:指海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矿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
(水产)
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等。
矿物资源: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新知讲解
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具有生产力,即可以生产出人类某种需要的植物产品和动物产品,促使人类农业,林业,畜牧业的发展。
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具有一定数量和可用质量能从自然界获得补充并可资利用的水。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又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自然资源类型
新知讲解
能源资源:指在目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能量的物质和自然过程,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河流、海流、潮汐、草木燃料及太阳辐射等。
生物资源:指生物圈中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有生命现象的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
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等。
可再生资源:
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来说,主要是通过合理调控资源使用率,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
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
生物质能、海洋能、光能。
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重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可再生资源如何使用?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珍惜和节约。
不可再生资源如何使用?
不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也叫"非再生资源"
矿石资源,土壤资源,煤,石油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要成为自然资源的条件:
一是要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要。
二是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开发利用能力。
3、自然资源的属性
人类对矿产的需求进而开发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价值实现的途径:
(1)作为生产原料通过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产品。
(2)直接被人们消费而体现其价值。
铁矿石加工成各种钢材
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属性:
(1)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2)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
草地是自然界存在的,具有自然属性。
草地是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具有社会属性。
活动:说明工业化牛奶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我们饮用的牛奶绝大部分来源于工业化生产,需要经历饲料生产、牛奶养殖、牛奶加工、运输配送等环节,其中的每一环节都消耗自然资源。以能源消耗为例,用于奶牛养殖的能源仅占很小比例,大量的能源被消耗在饲料生产和牛奶的加工、运输配送等环节。
工业化牛奶生产到消费的过程
问题讨论1:指出工业化牛奶生产的各个环节需要的自然资源。
问题讨论2:分析现代工业社会需要更多自然资源的原因。
土地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气候资源
能源资源
现代工业生产技术
更加先进,产能大。
科技发展,人类索取资源的方法和手段多样。
市场需求大
活动探究
【想一想】矿产资源是可再生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呢?
煤炭(矿产资源)
新知讲解
二、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中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
中国人均耕地占有量约占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储量总值约占世界人均值的五分之三
3.我国自然资源形式严峻
我们应该既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又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
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因我国人口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我们应该既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又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
3.我国自然资源形式严峻
我们应该既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又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
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因我国人口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的基本特征。
我们应该既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又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
面对自然资源形式严峻,我们将怎么做?
开源:新能源
..........
节流:节约、提高利用率...........
说一说
非可再生资源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总量不会增加。其中,人类目前能利用的非可再生资源是已经查明且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部分。
非可再生资源
未来具有开采可能性
未探明
经济上可开采
可开采但不具备经济开采价值
未探明
开采成本升高
非可再生资源的储量与可利用量示意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自然资源供给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人类需求,使得自然资源越来越稀缺。于是“物以稀为贵”的现象便会产生。
思考:当“物以稀为贵”现象出现时,该怎样优化资源配置呢?
自然资源稀缺可能引起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哪些变化?
价格上涨为什么会起自然资源供给增加?
如何看待新技术革命对解决资源短劫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供给减少
需求增加
利润大带动生产
积极:索取资源的手段和方法增多
局限:会加大对环境的压力
2.自然资源的分类
按自然属性分类
按性质分类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气候资源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海洋资源
能源资源
1.自然资源的概念
3.自然资源的特性——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
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课堂小结
二、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
3.我国自然资源形式严峻
1.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磷矿石、石灰岩
B.锰矿、钢材
C.雷电、耕地
D.玉米、草场
A
2.下列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气候资源
D.矿产资源
D
课堂练习
3.图中甲为可再生能源,乙为非可再生能源,则甲、乙分别代表(
)
A.石油、煤炭
B.地热、潮汐
C.风能、煤炭
D.生物能、石油
C
4.下列关于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是在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不可再生资源
B.土地资源在任何情况下均属可再生资源
C.土地资源危机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林地资源比重过大,使耕地资源锐减
D.在土地承载力范围内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应属可再生资源
D
5.阅读图片,完成下列各题
(1)图片①②③④中的物质与下图图例乙所示物质同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片①②③④中的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A
A
6.对矿产资源要更加爱护和合理利用的主要原因是(

A.矿产资源较贵重
B.开采矿产成本高
C.矿产资源非可再生
D.矿产资源数量太少
本题主要考查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及合理利用,唤起人们珍惜非可再生资源的意识。
易错警示: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课堂同步测试
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时1)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训练
1.下图是我国各省区某项指标统计图(省区面积大小表示该指标值的大小)。该指标最有可能是(

A.人口数量
B.石油储量
C.耕地数量
D.年降水量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下图),充分利用部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屋顶光伏发电的优势是(

A.光照充足
B.节约土地
C.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D.清洁无污染
3.下列地区中,光伏发电效能最高的是(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东南丘陵
D.青藏高原
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的水电站。海水抽水蓄能电站是直接将海洋作为下水库的抽水蓄能电站的一种新类型。下图为抽水蓄能电站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国家能源局完成了沿海地区海水抽水蓄能电站资源普查,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5省(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普查范围排除河北、天津、上海三省市。其主要原因是这三省市(

A.地形平坦,上水库建设条件较差
B.水资源不足,缺少抽蓄备用水量
C.电力供应方式多样,无需修建蓄能电站
D.经济发达,地价昂贵,修建场地空间有限
5.与河水抽水蓄能电站相比,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

A.建设水库的费用高
B.抽水量受季节限制
C.电力调峰能力较低
D.设备维护成本较高
6.下列物质和能量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台风到来时挟带的巨大能量
B.汽油和柴油
C.野生带鱼和小黄鱼
D.小麦和玉米
7.下列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资源   B.水资源
C.森林资源
D.土地资源
8.生物资源(植被)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
B.气候
C.水文
D.地质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利用的能源主要种类有所不同。读世界一次能源替代趋势图,回答9~10题。
9.分析各能源所占比例的时间发展规律可知,K、L、M、N、P曲线依次对应的是(  )
A.石油、煤炭、太阳能、天然气、核能B.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
C.太阳能、天然气、石油、煤炭、核能D.天然气、石油、煤炭、核能、太阳能
10.有关上述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K曲线代表的能源我国进口的数量逐年增加
B.L曲线代表的能源在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N曲线代表的能源在我国东南沿海使用较多
D.P曲线代表的能源在我国四川盆地分布最多
能力提升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1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的发展,水资源在很多地区日益紧缺。下图是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均水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图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形区是________,分析这一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地区,但区内的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称。试分析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
(3)根据上图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形区是________,这一地区除了水能资源外,还有哪些能源比较丰富?并分析这些能源丰富的原因。
(4)分析四川省水资源状况及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
【解析】此图可依面积较大的河南、山东、广东来判断,此三省均是我国人口大省,故A正确;若为石油储量,则应该是黑龙江、新疆、山东等面积较大;若为耕地则面积较大的应为东部平原各省,而东北各省的面积不符合;若为降水则应为东南沿海各省的面积大,故B、C、D项不正确。
本题要根据图示省区面积大小再结合选项的实际分布情况,一一对应深入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2.B
【解析】该题需要注意该光伏发电是在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因此主要优势是可以节约土地,B正确;光照充足以及清洁无污染没有突出“屋顶”这一关键条件,AD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屋顶光伏发电是在贫困地区推行,其资金和技术力量并不雄厚,C错误。故选B。
3.D
【解析】由于该扶贫项目是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因此太阳能资源的丰欠程度是影响该项目实施效果的最大因素;四地中,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最丰富,光伏发电效能最高,D正确;华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相对而言太阳较少,ABC错误;故选D。
本题以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A
【解析】抽水蓄能电站有上、下两个水库,利用上、下库落差进行水能发电,但河北、天津、上海三省市所在地区地形平坦,使得上水库建设条件较差(注意:地形平坦,水坝建设长度长,且蓄水量有限,难以与下水库之间形成较高的落差),A正确;海水抽水蓄能电站是直接将海洋作为下水库一种的抽水蓄能电站,海水资源丰富,并不存在水资源不足的问题,B错;这三个城市都属于相对发达的地域,发达地域能源供应紧张,电力相对缺乏,所以有修建蓄能电站的必要,C错;地价以及建设场地等不是主要影响因素(需要注意建设运营后,保证电力的持续供应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是长久的,所以不会因为地价等因素影响蓄能电站的修建),D错。故选A。
5.D
【解析】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在建设运营的过程中容易遭受海水腐蚀,设备维护成本高,D正确;与河水抽水蓄能电站相比,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直接可利用海洋作为下库,所以建设水库的费用低,A错;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的抽水量基本不受季节的限制,而河流一般具有枯水期和丰水期,因此河水抽水蓄能电站抽水量受季节限制更强,B错;由于海水水量稳定,可供上库实时积蓄,所以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的电力调峰能力强,C错。故选D。
本题组难度一般,需要抓住“海水抽水蓄能电站是直接将海洋作为下水库”这一重要信息,海水体量大,水量稳定,同时,海水的盐度高,腐蚀能力强。其次,抽水蓄能电站本质还是通过上、下蓄水库之间的落差进行发电,因此对地形落差有一定的要求。
6.C 自然资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二是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A项不符合第二个条件,B项和D项不符合第一个条件。
7.A 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就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因此可认为是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
8.B 生物资源(植被)受水热条件影响明显,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生物资源(植被)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9.B 第9题,工业革命后,能源以煤炭为主,后来以石油为主,据此可以判断B项正确。
10.C 第10题,K曲线代表煤炭,我国煤炭资源丰富;L曲线代表石油,而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P曲线代表太阳能,而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贫乏的地区。
11.D  第11题,根据图例分析前、后期每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水田、灌丛草地都是前期减少、后期增加且前期减少多于后期增加,变化幅度大;旱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且后期减少大于前期增加,变化幅度大;林地、建设用地前、后期都增加且后期增加多于前期,变化幅度小;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且后期减少小于前期增加,变化幅度小;水田和旱地总体上减少大于增加,所以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12.B第12题,解答此题关键词是“由退化趋于好转”,也就是说要找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前、后期变化面积“方向”不一样。结合图分析灌丛草地是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所以灌丛草地、裸岩地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
13.[解析] 本题考查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华北平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从本地水资源状况、人口与经济状况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进行分析。第(2)题,考查在气候相对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易造成的问题。第(3)题,青藏高原是我国能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有地热能、太阳能、水能等能源资源。第(4)题,四川省的水资源状况可从农业(灌溉水源)、工业(能源)分析。
[答案] (1)华北平原 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造成冬春的干旱;②降水年际变化大;③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水资源的污染、浪费比较严重。
(2)主要的区位条件有:①黄河提供便利的灌溉水源;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由于大量引黄河水灌溉,易造成当地土壤次生盐碱化和黄河下游断流等环境问题。
(3)青藏高原 地热能和太阳能。水能:河流众多且地势落差大;地热能: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太阳能: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4)四川省的水资源及水能资源较为丰富,该省利用水利枢纽(如都江堰)和水力发电站(如二滩电站)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能源,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其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