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11课《(听赏)喜洋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11课《(听赏)喜洋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1-07 16:0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课题:湖南文艺出版社三年级上册《喜洋洋》音乐欣赏
课时:一课时
课型:音乐欣赏课
授课年级:三年级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兴趣浓厚,已经初步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活动,对音乐有独立的思维能力,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因此,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欣赏,学习和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是本课的重点。
教材分析:《喜洋洋》是湘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中的一首欢快活泼、抒情流畅的民族管弦乐欣赏作品。作品为ABA三部曲式,分别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乐曲运用明快的节奏和舒展的旋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愉快劳动和幸福生活,表现了劳动人民喜气洋洋的精神面貌。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竹笛、二胡等。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欣赏作品《喜洋洋》,在听辨、哼唱、创编等活动中感受作品带来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与模仿,认识民族乐器竹笛与二胡,能准确听辨出其音色并参与模仿演奏。
(2)创编B乐段前两句主题旋律歌词,提高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对比作品《喜洋洋》的不同乐段,在感受作品中热烈欢快和抒情流畅的不同情绪,听辨乐曲段落,初步认识ABA三部曲式。
教学重点:欣赏作品《喜洋洋》,通过不同形式对比作品中的不同乐段,感受并听辨音乐作品中欢快热烈和抒情流畅的不同情绪。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培养学生的创编与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节日氛围,帮助学生走近音乐,为音乐鉴赏做铺垫。】
二、合作探究,鉴赏作品
(一)通过体验与模仿学习A乐段
1.鼓励学生利用肢体参与A乐段的表现
2.随乐哼唱A乐段旋律,并在实践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身体动作表现A乐段,充分感受A乐段欢快活泼、热情洋溢的情绪;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通过实践与模仿学习B乐段
1.初听B乐段,感受与A乐段的情绪变化。
2.通过模仿与创造,认识竹笛与二胡并听辨不同音色。
(1)认识竹笛
(2)认识二胡
(3)采用不同形式听辨竹笛与二胡的音色,并参与表演。
3.参与B乐段主旋律的演唱与创编。
【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索与表演中认识民族乐器竹笛与二胡,并能准确听辨其音色;通过自主创编歌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完整聆听,感知曲式
1.完整聆听作品。
2.初步认识ABA三部曲式。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主题,初步认识ABA三部曲式。】
四、综合表演,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参与音乐表演,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五、课外延伸,总结课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