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莲船》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湘文艺三年级第三课第一课时《彩莲船》
教材分析:
彩莲船是一种流传较广的民俗歌舞,是人民模仿驾船采莲而创作的一种歌舞形式,表演形式优美、活泼,有说有唱,载歌载舞,一般在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表演。坐船的姑娘随着音乐在撑篙的大汉竹竿牵引下翩翩起舞,边唱边舞,把舵的艄婆与两位主角配合,耍滑稽动作引观众发笑。曲调以当地的民歌、小曲或花鼓子为主。
本课歌曲《彩莲船》是一首湖北民歌,描绘了过年过节表演彩莲船这一传统民间活动,歌曲旋律简洁,采用了民族五声徵调式,四二拍子。歌词形象生动,大量运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的衬词,既表现了彩莲船的生活场景,又渲染了欢乐热闹的节日氛围。歌曲采用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彩莲船一领众和的热闹气氛。
设计意图:
本课还将旋律、曲式相似的地方花鼓戏曲《采莲船调》与湖北民歌《彩莲船》相结合,以音乐要素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聆听、演唱、创编、表演等多种方式参与音乐体验和音乐学习,感受两者的相似之处,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和民间音乐的热情。
教学设计亮点:
1.将地方花鼓戏曲表演融入课堂。
2.将奥尔夫音乐体系中“杯子节拍”加入到创编环节中,体现了国际音乐教育流派的本土化实现。
教学目标:
1.能用圆润、甜美的声音,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感知“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2.通过多种形式的创编和表演,找到适合自己更擅长的方式去学习音乐。
3.通过对比湖南花鼓戏《采莲船调》和湖北民歌《彩莲船》,引导同学们找出两者的相同和不同,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和民间音乐的热情。
教学重点:
1.能用圆润、甜美的声音,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2.多种形式的创编及合作表演。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的学唱。
2.通过对比湖南花鼓戏《采莲船调》和湖北民歌《彩莲船》,引导同学们找出两者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观看花鼓戏表演视频
提问:这是哪种戏曲形式?流传于哪里?
2.介绍花鼓戏
师:花鼓戏是人民群众在劳动中创造的民间歌舞。它个性鲜明,表演生活化,有浓郁的喜剧风格。代表作品有《补锅》、《打铜锣》、《刘海砍樵》等等。
3.揭示课题
师:我们国家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种类丰富,由地方戏曲衍生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民歌,比如同学们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湖南民歌《浏阳河》等等,都是从戏曲中提炼出来的。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和表现的歌曲,就是这样一首湖北民歌——《彩莲船》。
(二)感受歌曲
1.初听歌曲,观看湖北彩莲船表演视频
介绍湖北“彩莲船”,并猜猜视频中的演员分别扮演什么角色。(艄公、艄婆、坐船姑娘)
2.再次播放歌曲,学生模仿表演
全体同学跟着小演员进行模仿。
3.引入奥尔夫杯子节拍
(1)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判断这段旋律有几个乐句。
(2)教师现场教学,尝试给歌曲伴奏。
(三)学唱歌曲
1.唱旋律
用“柯尔文手势” 表现每个小节第一个音的音高。
2.模唱接龙
男女生用“la”音模唱接龙。
3.唱歌词
教师唱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
4.完整演唱
学生完整演唱,教师用堂鼓伴奏。
(四)分组探究,表现歌曲
1.对比小结
出示湖南花鼓戏《采莲船调》和湖北民歌《彩莲船》的歌谱,结合两段表演,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两者的相同和不同。
2.小组探究
将学生分为乐器组、表演组和奥尔夫杯子节拍组,并根据要求进行创编和练习。
3.分组展示、教师点评
(五)综合表演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走进了两个地方,感受了那里的“彩莲船”,不光学会了演唱歌曲《彩莲船》,还成为了它的伴奏小乐手和小演员,除此之外,我们还给民族音乐注入了西洋的元素,原来音乐还可以这么好玩,民族的也能够成为世界的!最后,让我们跟着彩莲船,唱着歌、踩着欢快的舞步、敲着乐器、玩着好玩的节奏,一起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课。
(师生随着音乐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本课从始至终都以音乐要素为主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欣赏、聆听、演唱、创编、表演等多种方式参与音乐体验和音乐学习,环环相扣,都在为最后呈现一出精彩的“彩莲船”综合表演做铺垫。本堂课道具较多,每个同学都有道具和任务,因此学生积极性、参与率都比较高,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
本课还将旋律、曲式相似的地方花鼓戏曲《采莲船调》与湖北民歌《彩莲船》相结合,通过对比,学生基本可以找出两者的相同和不同,进一步感受了戏曲音乐和民歌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和民间音乐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