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演唱歌曲《茉莉花》。
2. 欣赏其他地区风格不同的《茉莉花》,了解《茉莉花》这首歌曲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唱歌曲《茉莉花》,能掌握弱起小节和休止的演唱。
感受不同风格特点的《茉莉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茉莉花香氛,电子琴,三角铁、摇铃等乐器。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唱歌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舞《茉莉花》
1. 教师播放《茉莉花》纯音乐,随乐起舞。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教师播放《茉莉花》纯音乐,翩翩起舞)
师:这份礼物你们喜欢吗?(喜欢)
2.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刚刚这段舞蹈的背景音乐叫什么吗?
(生答《茉莉花》,板书课题。)
二、唱《茉莉花》
1. 创设情境,初次聆听歌曲《茉莉花》。
师:你们见过茉莉花吗?闻过茉莉花香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惊喜,你们看:(课件展示江南风景及茉莉花图片)师在教室洒上茉莉花清新剂。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生畅谈置身茉莉花丛的感受)
师:是啊,我们仿佛进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小桥、流水、茉莉、花香。让我们都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尽情的吮吸这芳香的花蜜吧!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然后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歌曲的情绪是优美的,抒情的,婉转的。
师:对,今天我们学唱的《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民歌,旋律没有大起大落,充分表现了江南民歌委婉、柔美的特点。
2. 介绍歌曲《茉莉花》。
师:同学们,其实早在明代的时候就有了《茉莉花》这首歌,不过那个时候歌名不叫《茉莉花》,而是叫做“鲜花调”,它源自于南京,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南京小调。
3. 演唱歌曲及歌曲处理
(1)教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用哼鸣随琴哼唱旋律。
(2)指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词
师:你们刚才的声音就像是天籁之音,相信加入歌词,你们也一定唱得更美。
A、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B、讲解歌词,挖掘情感
(3)表现相同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引导学生用赞美的情绪唱。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的力度加强,更加深情的赞美。
师:美丽的茉莉花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让我来将你接下,送给别人家。”听到这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自己闻到茉莉花香,想摘花但又舍不得摘的心情。带着爱惜茉莉花的感情唱第五乐句,感受八分休止符“ 03 ”。
(4)随音乐《茉莉花》伴奏,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5)为歌曲加入简单的乐器伴奏,全班合作表现歌曲。
三、赏《茉莉花》
师:除了江苏以外,我国还有很多的省市流传着具有自己地域特征的《茉莉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东北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你们来听一听这两首《茉莉花》又有什么特点?(教师出示《茉莉花》对比填空)
江苏《茉莉花》旋律婉转流畅,风格细腻、优雅。
河北《茉莉花》旋律委婉,明快嘹亮,富于说唱风格。
东北《茉莉花》旋律简练朴实,诙谐幽默,抒情中具有热情爽朗的性质。
师:除了江苏、东北、河北流传着名为《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国还包括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也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但由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转、优美,生动恰当地表现出了茉莉花的特点,因此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纪便享誉全世界。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朵》中就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
五、品“茉莉花”(课堂小结)
纯洁、优雅、清丽、芳香的茉莉,我们都很喜爱,应该说它寄托了我们向往幸福、追求美满的浪漫主义情怀,而民歌《茉莉花》,以优美的音乐语言充分的表达了这一切,看着茉莉花,唱着茉莉花的歌,想着茉莉花的美,让我们不由地开始净化心灵、呵护自然、憧憬明天。现在老师再给大家沏上一杯清香的茉莉花茶,让我们在萨克斯独奏《茉莉花》的音乐声中再来品一品茉莉花那令人回味的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