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教案1——3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音乐教案1——3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1-11-25 10:0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音乐教案
栗楼小学 王焕玲
第一课、朝夕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
?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
?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第二课、农家乐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
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
第一课时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 雄壮 悲伤 )。?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 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 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 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 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第三课、足迹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红星歌》,唱《雨花石》。?
?第二课时:听《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三课时:唱《我怎样长大》,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 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 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 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二课时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 能复述一遍吗 ?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 配角是谁 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第三课时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
二、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