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诫子书》复习课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5《诫子书》复习课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7 17:26:0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诫子书》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课文,积累名句。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翻译课文。
3、培养古典文学素养,了解熟悉中考题型。
【学习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翻译课文。
【学习难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翻译课文。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⑵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
⑷年与时驰,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
3、根据理解默写
⑴《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2、⑴学而不思则罔⑵匹夫不可夺志也⑶非学无以广才⑷遂成枯落。3、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⑵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二、基础复习
1、文学常识填空
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________,他是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家,______家。
⑵“诫子书”,诫的意思是________,书的意思是________。诫子书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淡泊(

淫慢(
)
险躁(

穷庐(

遂成枯落(
)
3、把握课文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夫(
)君子之行(
),静(
)以(
)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
)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
)则不能励(
)精,险躁(
)则不能治(
)性。年与时驰(
),意(
)与日(
)去(
),遂(
)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⑵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⑶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⑸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答案1、⑴诸葛亮
三国
政治
军事⑵警告,劝告
这里指信
诸葛亮给儿子写的一封带有警告性质的信。2、fú

yín
zào

suì3、略4、句首发语词,无实义。操守、品德。
宁静专一。凭借。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没办法。明确志向。达到远大目标。增长。放纵。懈怠。振奋。轻薄浮躁。修养。疾速逝去。意志。消失。于是。凋落,衰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5、⑴君子的行为操守,凭借安静来修养身心的,凭借节俭来培养品德。⑵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⑶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⑷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⑸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三、知识归纳
1.一词多义
⑴学①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⑵成①非志无以成学(达成)②遂成枯落(成为,变成)
⑶以①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②非宁静无以致远(连词,用来)
⑷志①非淡泊无以明志(名词,志向)②非志无以成学(动词,立志)
2.词类活用
⑴非淡泊无以明志(明:形容词用作动词,明确)
⑵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⑶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⑷非志无以成学(志:名词用作动词,立志)
3、古今异义
⑴夫君子之行(古义:操守,品行;今义:行走)
⑵静以修身(古义:修养身心;今义:衣服显示出穿着人的线条)
⑶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
⑷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险要)
⑸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⑹意与日去(古义:日子,岁月;今义:太阳)
4、文言句式
夫学须静也。(“……也”,表判断)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四、重点赏析
1.本文的论点句,并说说论证方法。
答: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反对比论证。
2.《诫子书》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补充一个论据。
答: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而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和“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例句: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3.读完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⑴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缺少了持久力,做事就会半途而废。学习先要立志,不愿意刻苦学习,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就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干。⑵人在少年时期就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因为时光飞逝,意志力也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年不努力,就会一事无成。
五、达标练习
1、按课文填空
⑴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俭以养德。
⑵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⑶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答案:⑴静以修身⑵非淡泊无以明志⑶非志无以成学⑷淫慢则不能励精
2、用课文原句填空。
⑴《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诫子书》中,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又饱含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诫子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学”“才”“志”三者的关系。?
⑷《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浮躁会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⑵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⑶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文学常识填空。
(1)《诫子书》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_______。
(2)对那些心气浮躁、生活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勉他们。
【答案】(1)诸葛亮
孔明
卧龙
三国 忠武侯(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淡泊(bó)
险躁(zào)
B.
致远(zhì)
枯落(kū)
C.
淫慢(yíng)
穷庐(lú)
D.
励精(lì)
治性(zhì)
【答案】C
【解析】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C项的注音有误,“淫”应读“yín”。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非淡薄无以明志
B.
非宁静无以至远
C.
淫慢则不能厉精
D.
险躁则不能治性
【答案】D【解析】A.薄-泊;B.至-致;
C.厉-励。故选D。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
(4)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
(5)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
(8)遂成枯落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内心恬淡,不慕名利。(3)放纵懈怠。4)修养。(5)疾行,指迅速逝去。
(6)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7)增长才干。(8)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非学/无以广才
B.
非淡泊/无以明志
C.
夫学/须静也
D.
淫慢/则不能励精
【答案】C【解析】C项的停顿有误,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夫/学/须静也。
8、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凭借安静来修养身心的,凭借节俭来培养品德。(2)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3)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4)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9、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诸葛亮用殷切的口吻劝诫儿子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否则将一事无成,于社会亦无用处。
B.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C.全文以议论为主,主要论述了修身治学,强调了淡泊宁静的价值。
D.本文中既有正面论证,也有反面论证,如“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就从正面说明了“静”的重要性。
【答案】D【解析】D项例句是从反面说明了“静”的重要性。
10、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谕儿书
吴汝纶①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⑴根据文意,选出【乙】文标题中“谕”最恰当的义项。(
)(1分)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⑵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⑶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赏析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2分)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⑷下面是从两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3分)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忍让为居家美德

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⑥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_______”;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____________”;当我们面对困境时,可以用古人的话“_________”来勉励自己。
答案⑴(1分)
B
⑵(4分)(1)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2)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
⑶(2分)(2)“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
⑷(3分)



参考译文:
【乙】忍让是居家的一种美德,你没听到过孟子说的,假如有人对我蛮横无理,一定要反躬自问,自己是不是不仁,是不是不礼,是不是不忠?如果认为只有和人争短长才算赢,那么就是最不聪明而自寻烦恼的。人生在世,哪里能总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呢?只要遇到逆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孟子说过,“生于忧患会使人增长才干”,“存乎疢疾会使人经受锻炼”,这些都是至理名言。
体验中考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韩婴《周公诫子》)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子无以鲁国骄士________________
⑷又相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⑵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3.
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_____;乙文中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
4.
甲文中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结合原句表述,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5.
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答案】1.⑴增长。⑵陋室。⑶因为。⑷辅佐。
2.⑴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⑵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3.⑴要立德、修身⑵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4.
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感悟示例:要内心宁静,俭朴节约,立志高远,珍惜时间去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
5.
示例: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厚,君子以厚德载物;④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参考译文: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七、布置作业
1、整理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2、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除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还有《曾国藩家书》《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希望大家找到有关的书籍阅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诫子书》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课文,积累名句。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翻译课文。
3、培养古典文学素养,了解熟悉中考题型。
【学习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翻译课文。
【学习难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翻译课文。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⑵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
⑷年与时驰,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
3、根据理解默写
⑴《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复习
1、文学常识填空
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________,他是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家,______家。
⑵“诫子书”,诫的意思是________,书的意思是________。诫子书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淡泊(

淫慢(
)
险躁(

穷庐(

遂成枯落(
)
3、把握课文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夫(
)君子之行(
),静(
)以(
)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
)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
)则不能励(
)精,险躁(
)则不能治(
)性。年与时驰(
),意(
)与日(
)去(
),遂(
)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⑵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⑶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⑸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知识归纳
1.一词多义
⑴学①夫学须静也(
)②非志无以成学(
)
⑵成①非志无以成学(
)②遂成枯落(
)
⑶以①静以修身(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
)
⑷志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非志无以成学(
)
2.词类活用
⑴非淡泊无以明志(明:
)
⑵非宁静无以致远(远:
)
⑶非学无以广才(广:
)
⑷非志无以成学(志:
)
3、古今异义
⑴夫君子之行(古义:
;今义:
)
⑵静以修身(古义:
;今义:
)
⑶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
;今义:
)
⑷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
;今义:
)
⑸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
;今义:
)
⑹意与日去(古义:
;今义:
)
4、文言句式
夫学须静也。(“……也”,表判断)
四、重点赏析
1.本文的论点句,并说说论证方法。
2.《诫子书》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补充一个论据。
3.读完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五、达标练习
1、按课文填空
⑴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俭以养德。
⑵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⑶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2、用课文原句填空。
⑴《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诫子书》中,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又饱含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诫子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学”“才”“志”三者的关系。?
⑷《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浮躁会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文学常识填空。
(1)《诫子书》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_______。
(2)对那些心气浮躁、生活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勉他们。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淡泊(bó)
险躁(zào)
B.
致远(zhì)
枯落(kū)
C.
淫慢(yíng)
穷庐(lú)
D.
励精(lì)
治性(zhì)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非淡薄无以明志
B.
非宁静无以至远
C.
淫慢则不能厉精
D.
险躁则不能治性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
(4)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
(5)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
(8)遂成枯落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非学/无以广才
B.
非淡泊/无以明志
C.
夫学/须静也
D.
淫慢/则不能励精
8、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诸葛亮用殷切的口吻劝诫儿子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否则将一事无成,于社会亦无用处。
B.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C.全文以议论为主,主要论述了修身治学,强调了淡泊宁静的价值。
D.本文中既有正面论证,也有反面论证,如“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就从正面说明了“静”的重要性。
10、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谕儿书
吴汝纶①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⑴根据文意,选出【乙】文标题中“谕”最恰当的义项。(
)(1分)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⑵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⑶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赏析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2分)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⑷下面是从两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3分)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忍让为居家美德

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⑥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_______”;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____________”;当我们面对困境时,可以用古人的话“_________”来勉励自己。
体验中考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韩婴《周公诫子》)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子无以鲁国骄士________________
⑷又相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⑵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3.
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_____;乙文中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
4.
甲文中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结合原句表述,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5.
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七、布置作业
1、整理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2、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除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还有《曾国藩家书》《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希望大家找到有关的书籍阅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