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经济全球化趋势 课件(3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经济全球化趋势 课件(37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8 14:4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麦哲伦的船队终于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托马斯·弗里德曼(美)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人们将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平等……
贸易的疆界已经被铲平,我们的经济可以延伸到任意的地方……
技术、人员、资本、贸易在自由的运行,用它们的方式达到平衡。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
平等
平坦
平衡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市场范围内高度融合,形成相互依赖关系
——(IMF)1997年提出
2
1500年前后
新航路的开辟
生产力水平
二战后
第三次科技革命
18、19世纪
两次工业革命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第一阶段是1500年到19世纪70年代,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络,大英帝国霸权确立。第二个是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中心向美国中心转变,经济组织革新,贸易交往制度上的反映——“国际阶段惯例”形成并发展。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霸权受冲击,经济全球化参与主体多元化,多元共存多元发展的强大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费孝通, “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摘录
1500年
1600年
1700年
1800年
1900年
2000年
地理大发现
早期殖民扩张
改良蒸汽机推广
近代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形成
发电机内燃机
关贸总协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国家干预经济
区域集团化
新自由主义
根本动力
1.第三次革命下,科学技术进步
制度保障
5.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技术手段
2.交通和通讯发展
有力推动者
3.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
扫清障碍
4.两极格局瓦解
原因
*
20C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的因素
3
第5章:世界在变得平坦,同时社会也在进步。如果你回顾一下历史,你就会发现每当我们的贸易更加繁荣,交通更加发达时,人类的经济生产就会出现大的飞跃,生活水平就会显著提高。
第5章:世界经济的馅饼不仅变大了——因为更多的人实现了收入增长——而且馅料还会变得更加多种多样,因为更多的新工作岗位和更多的新技术被创造出来 ……参与者各取所需,都是赢家。
第5章:在平坦的世界里,一个国家会比在传统球形世界中更快地失去在某个领域中的比较优势。比如,中国和印度现在可以在很多领域中与西方发达国家竞争,而这些领域在过去曾被发达国家垄断。
平等
平坦
平衡
为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历史机遇。
贸易发展,交通发达,提高了生活水平
加速世界经济发展,为各国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制约力量
1825年
1875年
1914年
1929年
1939年
1947年
1973年
1973年
1997年 亚洲金融危机
2000年 美国经济大衰退
2001年 911恐怖袭击
2008年
英国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
经济大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苏冷战
经济危机和滞胀
布雷顿森林体系
崩溃
全球金融危机
制约力量
1825年
1875年
1914年
1929年
1939年
1947年
1973年
1973年
1997年 亚洲金融危机
2000年 美国经济大衰退
2001年 911恐怖袭击
2008年
国家发展不平衡
贫富差距扩大
加剧世界经济风险
加剧全球范围内
文明与价值观冲突
引发全球生态危机
国际秩序不公正
国家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
戴维·斯密克
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
对世界
发达
国家
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规则制定者,最大受益者;
贫富差距扩大、传统制造业受到冲击、移民冲突加剧……
发展中
国家
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世界
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提供机遇、提高生活水平……
加剧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国家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经济风险全球化、全球生态危机、文明与价值观冲突……
下列哪些论据不可以论证“全球化不是真正使某些国家丧失“饭碗”的原因?
A.欧美国家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为主,中产阶级成为消费主力
B.欧美国家的失业问题主要是政府社会责任缺失导致,是典型的社会问题
C.欧美国家就业结构变化,新增就业主要在高新技术领域及金融领域
D.欧美国家在经济危机阶段,失业率普遍高
1999年,世贸组织部长会议在西雅图开幕。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工会组织以及来自欧洲的部分代表云集西雅图,抗议经济全球化,反对开放市场,甚至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所导致的失业现象。 “西雅图风暴”,拉开了世界范围的反全球化运动的序幕。
2008年之后的新一轮反全球化的声浪则来自国家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以及政党领袖,他们反对贸易投资自由化,反对市场开放。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干预极端化。
结合材料,分析2008前后的反全球化在主导力量?
近年来,随着民粹主义的泛起,逆全球化呼声再次高涨。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部分西方国家保守化倾向加重,国家干预和管制极端化;主要大国回归国家主义立场,参与国际发展合作的意愿减退,究其原因主要是西方国家治理的适应性下降并陷入制度性困境。有些国家国际责任观念和人类命运情怀淡薄,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其战略和行为霸道任性,给经济全球化的公平正义合作秩序造成严重伤害。于此同时,现行的全球治理体制难以有效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双方在国际秩序上的矛盾凸显。 ——摘编自吴志成等《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结合材料,分析逆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
4
WTO的三项职责:制定规则、开放市场、解决争端。
协定第2条规定:“本协定的各项协议及法律文件对所有成员均具有约束力。”第15条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方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的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WTO旨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及公平竞争等原则实施,达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
世界的声音——合作 规范 调整
新兴国家必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如此才能逐渐改变治理主体的结构,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制的兴起表明新兴国家在全球治理主体中的地位正快速提升。
⑴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⑵1986年中国政府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⑶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中国的声音——全面融入
当今大势,国际规则体系加速演变并深刻调整,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善于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努力在经济全球化中强占先机,赢得主动。
——习近平
逐步参与制定规则
中国方案与中国信心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这场疫情启示我们,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面对经济全球化大势,……。我们不能回避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必须直面贫富差距、发展鸿沟能问题。必须直面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维护全球产业供应链稳定畅通。
——习近平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2020.9.22)
材料1: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
材料2: 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门针对华为半导体业务发展的禁令:凡使用美国技术在海外制造芯片的半导体厂商,在和华为合作之前,必须先获得美国政府核发的许可证。
材料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一是廉价劳动力,二是市场空白,三是享受土地等资源成本。如今这些优势都在逐渐下降。
材料4:我国人口众多,但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美国的石油储备,森林和各种矿物资源丰富,但问题是美国等国家进口石油,而将本国资源作为战略储备,而我国恰恰相反。
…………………………
同学们,
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还能保持什么优势?
中国在未来10年,20年,30年后还能保持经济增长吗?
2016年11月,国际无线标准化会议召开,中国华为的PolarCode(极化码)方案战胜美法。这是中国通信核心技术第一次占领制高点,也预示着5G时代即将来临.
我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同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0年9月11日)
5
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中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即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能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史仪同学据此得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都离不开美国参与”的结论,该判断(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上升阶段
下行阶段
标志性技术和产业
第一轮
1795—1825
1825-1850
蒸汽机、纺织业
第二轮
1850—1873
1873-1890
钢铁、煤炭、铁路
第三轮
1890-1913
1913-1945
电气、汽车、化学
第四轮
1945-1971
1971-1990
计算机、汽车、生物
第五轮
1990-2008
2008至今
信息技术、生产性服务业
第六轮
……
……
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新能源、新材料
世界经济增长周期概况
世界经济增长周期概况,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阻力有哪些?
2、你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
回顾全球化的发展历程,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带动了全球航海事业的发展,航海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并加强了地区间的联系,人们将此视为全球化的1.0版本。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所带动的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以及后期形成的英联邦的势力范围被描述为全球化的2.0版本。而二战后以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经济治理结构为主要框架内容所形成的世界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其代表机构有IMF、世界银行以及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这一套全球治理的模式在规范和协调国际经济秩序反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二战后全球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被视为全球化的3.0版本。但更多的学者倾向将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全球进入浮动汇率发展阶段,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结构调整和跨国贸易投资成为发展的主流,象征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的4.0版本。
依据材料从中提取事件和信息,并结合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明清以来的相关史实,就“全球化下的中国” ,自拟论点并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月港,在漳州城东南,“外通海潮,内接山涧,其形如月,故名”月港位九龙江下游的江海汇合处,其所处的漳州平原直接连接着福建通江西的要冲。月港的海域处于“东西二洋”的传统航道上
1567 年,明政府准许月港部分开放海禁,沿海经济发展,进一步刺激了福建人出海谋生和去海外经商的欲望。西班牙人占领吕宋,漳州离吕宋近且饶富。……形成了以漳州月港为起点、以马尼拉为中点、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为终点的海上丝绸之路:西班牙商人用墨西哥银元在菲岛争购从月港运去的中国生丝和丝绸品,然后运往阿卡普尔科,转售欧洲、美洲市场,盈利高达600%—800%。而中国商人也热衷以湖丝等我国名产换取墨西哥银元,视此为重要的“生银之道”,以满足国内市场对银币的需求。大量的美洲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大大促进了太平洋两岸的经济贸易活动。然而,这条海上丝绸之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变迁,渐渐衰落了并于 1815 年终结。
材料: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货物贸易规模增长明显加快。2013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1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占全球份额为11.8%。我国制造业进出口总额增长近5倍,汽车、船舶、铁路机车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成为新的出口增长主体。……但要维持全球化带来的进步,各国必须承担起风险管理的共同职责。国家政府无论强弱,都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摆在眼前的诸多复杂难题。……国家或许可以在短期内逃避全球责任,但却不可能永远不受到境外事所构成威胁的影响。如果没有得到解决,全球化世界的危险将会不断累积。在应对伊斯兰国组织、新冠疫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及不平等日益严重等威胁时,必须放弃短期的政治权宜之计﹣﹣否则整个世界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依据材料从中提取事件和信息,并结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相关史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