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
经济 社会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时空观念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
时空观念
◎元朝形势图(1330年)
时空观念
课程标准
通过“史料实证”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目 录
CONTENT
01.如果地图会说话
02.如果文献会说话
03.如果文物会说话
历史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1.?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4.?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通过对以下地图的内容分析,归纳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01.如果地图会说话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之农业
1.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得到普及。
2.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4.棉花逐渐被种植和推广(元)。
5.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辽夏金元)
宋
元
突破自给自足
3.“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南移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之手工业
1.出现五大名窑。
2.采煤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4.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元)。
宋
元
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3.印刷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推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宋人的知识产权意识:
宋代的出版商在刊印书籍时,通常要印上版权页——“宋人刻书,于书之首尾或序后、目录后,往往刻一墨图记及牌记”这个“牌记”,载有出版人、刻书人、出版日期、版权声明等信息,类似于今日书籍的版权页。
5.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只有种植业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才能使行商坐贾,进行各项贸易活动,只有农业提供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商业活动才能兴盛起来。商业的发展还受到两个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一个是市场,一个是交通运输。
——漆侠 《宋代经济史》,中华书局
农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
商业发展
历史解释
材料一 很显然,以前那种森严的坊市界限已荡然无存,商业机构和商业活动已完全深入居民区,从而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交易时间上看,交易可以从早到晚,甚至“通晓不绝”,有所谓“市”“早市”之称,商业交易也不再受时间限制。
——薛平拴:《五代宋元时期古都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
材料二 城乡间的商品流通,有点象人体的血液循环,大中型城市大体布置在动脉。静脉管位置上, 草市镇一般分布在微循环部位,涓涓细流, 秋毫之末,然而蛛丝麻缕,不可缺焉。
——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
材料三 北宋每年铸造铜钱是唐朝的一二十倍,大约有1.5万吨,仍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的需求,出现了“钱荒”。 ——樊树志《国史概要》
各民族间经济往来频繁,榷场贸易活跃。
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
01.如果地图会说话
家国情怀
海外贸易发达,出现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
宋、元海上交通示意图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①重开大运河,裁弯取直,缩短航程。
②开辟长途海运路线。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之商业
2.各民族间经济往来频繁,榷场贸易活跃。
3.海外贸易发达,出现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
1.城市兴盛,坊市制度被打破,草市夜市繁荣。
4.货币需求量激增,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只有种植业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才能使行商坐贾,进行各项贸易活动,只有农业提供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商业活动才能兴盛起来。商业的发展还受到两个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一个是市场,一个是交通运输。
——漆侠 《宋代经济史》,中华书局
农业发展
商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
交通运输业发展
市场繁荣
货币激增
02.如果文献会说话
简析对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对社会变化的影响?
史料实证
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历史趣闻】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史料实证
材料一 其诸道州府举人试卷,各以逐路糊名,委封弥官于试卷上以在京师、逐路字,用印送考试官,其南省所放合格进士乞于在京、逐路以分数裁定取人。 ——司马光《乞贡院逐路取人状 》
材料二 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故而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逐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 ——欧阳修《论逐路取人扎子》
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
(北宋皇帝)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
史料实证
读表这一现象反映了
表1 唐、五代、宋三个时期官员出身统计
?????
朝代
名族子弟
中等家庭
寒族
其他
唐
53.2%
14.5%
13.8%
18.5%
五代
9.8%
26.1%
50.0%
14.1%
宋
3.2%
28.0%
46.1%
22.7%
唐宋 士族衰落,更多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
(北宋皇帝)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宋)郑樵:《通志》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宋)朱彧《萍洲可谈》
门第观念淡化
社会阶层纵向流动加强
史料实证
【部曲佃客制】
魏晋南北朝盛行,唐朝犹存。称为“部曲”或者“佃客”的依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要为地主耕种土地,交纳地租,服劳役,任杂务,战时则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
经济依附+人身依附
【租佃制】
宋朝十分普遍。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法律明文规定,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
经济依附
主奴关系
雇佣关系
特点:
关系:
社会阶层横向流动加强
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
史料实证
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盛行
材料一:“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袁采《袁氏世范》
材料二:每户给户帖一纸,开具所佃田色步亩,四至著望,应纳租课。如将来典卖,听依系籍田法《宋会要辑稿·食货》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史料实证
农业发展
门第观念淡化
手工业发展
商业发展
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
注重契约
租佃关系
科举制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不抑兼并政策
经济发展
社会变化
国家政策
经济发展
唯物史观
03.如果文物会说话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清明上河图》中的真真假假。
史料实证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招牌幌子大行其道
夜市开始兴盛
服务性行业勃兴
草市兴起
八方辐辏
娱乐场所众多
市民文化丰富
史料实证
了解宋元纸币的发行和使用有哪些不同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北宋的交子与南宋的会子
元代中统元宝交钞
史料实证
钱穆先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结合本课所学史实来论证钱穆先生为什么称宋以后为后代中国?
历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