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1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1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1-08 15:3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A.发光的手电筒
B.点燃的蜡烛
C.工作中的台灯
D.明亮的月亮
2.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真空中光才能沿直线传播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从水中射到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线是直的
3.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A.树叶的实像
B.树叶的虚像
C.太阳的实像
D.太阳的虚像
4.关于光和声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都能在玻璃中传播
C.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D.在空气中,光速小于声速
二、非选择题
5.如图,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和标尺缺口这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可以射中目标。这说明________。
6.2019年4月10日21点整,天文学家们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拍摄到距离地球大约5500万光年的超大质量黑洞照片,如图所示。其中“光年”表示________单位,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km/s。
7.2020年6月21日下午3点半左右,娄底市内绝大部分同学亲眼看到了日环食这一难得的景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________现象;如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________图。(选填“甲”或“乙”)。
8.6月21日,在我省大部分地区都有幸看到“日食”这一天文景观。“日食”是由于太阳光沿________传播的过程中被月球遮挡形成的。
参考答案
1.D
2.D
3.C
4.B
5.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长度;3×105
解析:“光年”是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故表示长度的单位,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3×105km/s。
7.直线传播;甲。
解析: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所以图甲是日食的成因图。
8.直线
解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月亮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太阳光被月球挡着而照射不到地球,我们在地球上就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小红沿马路行走,经过学校旁的盏路灯时,如图所示,在走路过程中,人的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

A.逐渐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2.以下描述中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关的是(

A.形影相随
B.海市蜃楼
C.对镜贴花黄
D.水中捞月一场空
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夜间从路灯下走过,影子先变长后变短
B.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面上有水的地方比其它地方暗
C.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
D.如果用激光笔照亮水中的鱼,激光笔要向看到鱼的下方照射
4.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

A.在原地不动
B.先向左移再向右移
C.向左移动
D.向右移动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筷子在水中“折断”是光的色散现象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凸透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6.如图所示,站在太阳下的人身后的影子形成的原因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沿直线传播
二、非选择题
7.如图,路灯下站着小芳、小刚二人,请根据小芳和小刚的影长,标出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
8.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画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
(5)为了探究孔的大小是否影响小孔所成的像,则应选择下列所示______孔,然后用卡片覆盖并移动卡片以改变孔的大小进行实验。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A、形影相随中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发生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对镜贴花黄,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水中捞月是指月在“镜子”中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C
解析:A.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较小,形成的影子较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逐渐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逐渐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逐渐变小,形成的影子逐渐变长。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A错误。B.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有水的地方亮;故B错误。C.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的原理,故C正确。D.鱼反射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眼睛,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从看到鱼的位置正对鱼照射,才能把鱼照亮。如果用激光笔对着看到的鱼的下方照射,他不能照亮鱼。故D错误,故选:C。
4.D
解析:在没有注水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人直接能看到C点。当注水后,探照灯射出的光线到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靠拢法线照射到C点,人看C点时,C点射出的光线到水面再次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进入人眼,眼睛逆着光线看来感觉光线是从C"射出的,所以人看到光斑向右移动。
故选D。
5.D
解析:A、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插入水中的筷子,由于筷子反射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根据折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我们看到筷子变弯折,故B错误;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C正确;
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其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选:C。
6.D
解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搔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人的身体挡住,身体后面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就是人身后的影子,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7.
8.(1)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2)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3)倒立;光的直线传播(4)见解析图(5)B
解析:(1)在甲图和乙图中不同的是孔的形状,但所成的像相同。故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在甲图和丙图中不同的是物体的形状,所成的像也不同。故小孔成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
(3)观察三次成像可知: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4)过A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A,再过B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B′,即AB的像为AB′。
(5)为了探究孔的大小是否对小孔成像有影响,需要控制孔的形状不发生变化,孔的大小发生变化。B图中随着卡片向上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符合要求;A、C、D三图中随着卡片向上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素养提升
一、实验探究题
1.光的直线传播
探究准备
实验素材:激光笔、喷雾器、滴了几滴牛奶的盛水的水槽、玻璃砖。
探究过程
(1)让激光笔发出的光通过喷有雾(或烟)的空气;
(2)让激光笔发出的光通过滴有牛奶的水;
(3)让激光笔发出的光通过玻璃砖。
实验现象
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可知光在空气中沿_____传播,光在水中沿________传播,光在玻璃砖中沿________传播。
实验结论
光在________沿直线传播。
二、综合提升题
2.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为了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甲、乙同学都用画示意图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分别如下图甲和乙所示。
(1)在你看来,他们所画的图,甲________,乙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根据他们所运用的方法,你在评价他们的示意图画得是否正确时,主要是看________(选择下列有关词填空:“画图是否认真”、“图上是否全面正确地反映了应该控制的变量”、“画图时所运用的物理知识是否正确”)。
3.晴天正午,小云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下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________(合理/不合理)的;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个带孔的卡片,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大于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用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你选用________卡片;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健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个结论________(可靠/不可靠)。
(3)小云知道了光斑的成因后,又动手制作简易的针孔相机,她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如图(1)所示。小云用针孔相机观察校园内旗杆顶上的国旗,如图(2)所示。则她在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国旗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云把针孔相机靠近旗杆顶上的国旗进行观察,则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国旗的像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5)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
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
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参考答案
1.【实验现象】
直线;直线;直线
【实验结论】
同种均匀介质中
2.(1)正确;不正确(2)图上是否全面正确地反映了应该控制的变量
解析:本题考查了基于问题事实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综合运用学科方法和思维方法的科学思维素养。(1)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要比较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应保持井口一致,即:①井口在同一水平面内;②井口大小(直径)相同。井口直径相同时井越浅,看到的范围越大;井越深,看到的范围越小;由图分析可知,甲正确,乙不正确;(2)通过分析可知,该示意图应按照控制变量法控制除井深之外的其他变量相同,这也是评价示意图是否正确的标准。
3.(1)不合理(2)丙;不可靠(3)A(4)变大(5)C
解析:本题考査提出科学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得出结论以及对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科学探究素养。(1)光斑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猜想a认为光斑是树叶的影子,不合理。(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时,保持树叶间空隙大小不变,改变孔的形状,观察光斑的形状,所以符合这一条件的是乙和丙卡片;但乙卡片中由于孔太小,实验现象是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所以选择丙卡片来证实“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②小健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而甲卡片孔的形状都是圆形,孔的大小改变,太阳光通过小孔形成的光斑是太阳的像,为圆形,太阳光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孔的形状相同,也为圆形,所以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可靠。(3)国旗上部反射的光经小孔后射到薄膜的下部,国旗下部反射的光经小孔后射到薄膜的上部,所成像上下和左右均相反,所以看到国旗的像应为A图;(4)小云把针孔相机靠近旗杆顶上的国旗,国旗与小孔间的距离变小,所以成的像变大;(5)如果孔较小,通过孔形成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其大小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如果孔太大,通过孔形成光斑不再是小孔成像现象,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其大小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无关;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选项错误。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真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19湖北随州中考,9,★☆☆)一篇科普文章中写道,即使太阳突然消失,人类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因为尽管阳光信使一路狂奔,当他来到我们面前时已经过去8.333分钟!据此估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A.1.5亿千米
B.150亿千米
C.
m
D.
km
2.(2019江苏盐城中考,12,★★☆)雷雨天,小王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的时间为,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不计云层间回声时间),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v和c,则(

A.
,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
B.
,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
C.
,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
D.
,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
3.(2020?新疆)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透镜成像
B.小孔成像
C.海市蜃楼
D.水面倒影
4.(2018秋?芜湖期中)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线不可以用虚线表示
B.光线是表示光的路径和方向的
C.激光笔发出的光不是一条光线
D.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二、非选择题
5.(2019辽宁大连中考,15,★☆☆)晴天时,在树荫下的地面上看到圆形的小亮斑,这是光的_______形成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m/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8.33333分钟≈500s,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亿千米。
2.A
解析:同一次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持续时间应相同,因为发生地点相同,传播速度也不改变,所以;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光从闪电发生处传播到小王处的时间可忽略不计,声音从该处传播至小王处用时约为,所以距离约为,故A正确。
3.B
解析:A、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的形成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发生折射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D
解析:A、在光路图中,光线用实线表示,以与法线和反向延长线相区别。此选项正确;
B、光线是形象地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此选项正确;
C、激光笔发出的是光,不是光线。此选项正确;
D、光线实际不存在。此选项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5.直线传播;
解析:在树荫下的地面上看到圆形的小亮斑,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