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教学设计(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教学设计(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8 09:1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囚绿记》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会文中“绿”的象征意义,挖掘文章深刻内涵。
2.过程与方法:抓住文章关键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关键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文中“绿”的象征意义,挖掘文章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播放微课视频《绿》】
一颗种子发芽了,一个生命诞生了,它伸开柔软的卷须,努力向上生长;而另一群种子也抻动他们的筋骨,长出了茁壮的嫩芽。它舒展开折叠着的嫩叶,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它长成一棵小树,它们努力生长,它给人们带来一抹翠绿。一棵两棵,终于连成一片,大地便有了郁郁葱葱的绿。有位作家说过:“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都等焦了。”可就是这位作家却硬生生地把“绿”囚禁了起来。他为什么要囚“绿”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散文《囚绿记》,去揭开其中的谜底。
  【教学意图:优美的视频吸引学生渐入佳境,诱人的导语激发学生去好奇探究。老师借力发力,借文本抒情语句与标题,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教学情景之中。】
2、明确目标
  学习文章之前,我们来一起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一起来读。
抓住文章关键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会文中“绿”的象征意义,挖掘文章深刻内涵。    
【教学意图:学生朗读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告知具体、清晰,呈现方式得当,学生能够理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我们来看文题《囚绿记》,全文除了“囚绿”还有其他内容吗?整理好思路的同学谁和老师交流下,还写了什么?
(学生回答)分别写了寻绿(遇绿),观绿(赏绿),囚绿,放绿和怀绿五个阶段。
PPT:“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品读悟情
1、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研究]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文本,去读一读、品一品作者喜爱绿的那些句子,并和小组成员分享你的感悟。你可以激情朗读,圈点勾画;也可以潜心默读,思考质疑,还可以和小组成员合作朗读,交流心得。
学生或朗读或默读批注,老师巡堂点拨。
3、小组成员展示:
  让我们来分享下你的品读心得。
   明确:(1)(第4段)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我瞥见这绿影感到一种喜悦。
老师点评:毫不犹疑、了解爽直选定房间的原因是欢喜这片绿影,侧面体现了作者对绿的爱。
(2)(第5段)“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用排比句,直抒胸臆,把绿当作希望、幸福、快乐。“等焦了”说明作者急切地需要绿来安慰自己的心灵。(这位同学通过分析排比句的效果来品读作者情感。这位同学点到了这个焦的妙处)
(第5段)“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比喻,雨水是鱼的生命,作者用此来比喻绿是我的生命。 涸辙还体现了作者的艰难处境。
(第6段)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茎叶的欢喜。
比喻,
(第7段)“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伸开、攀住、舒开这些缓慢而细微的动作被作者观赏到了,为我们展示了这“绿”的生长,还写到了绿的声音和姿态,让我们从多角度来欣赏到这“绿”的迷人,并在其中体味到作者对绿浓浓的爱恋之情。
(第7段)“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作者对绿的爱像父母看着婴孩长大胜于亲情的无限爱意。
(第8段)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这两句话用具体的绿来比喻爱、幸福、猗郁的年华,赞美之情蕴含其中。
(第9段)“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象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作者运用了排比手法连用了三个“依旧”和一个“更”字可以看出绿枝条的成长状态,也能非常明显的感觉出作者的喜悦。
小结:技巧归纳
师引导:感谢你们细致入微的品读,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刚才同学们从那些角度品读句子?
师引导: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焦、伸开、舒开等重点词语,看它怎样,看它怎样等整齐句式,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结合上下语境等,这些赏读方法,都给我们以后的散文阅读提供借鉴。
PPT展示:
散文语言的品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赏修辞手法(排比、比喻……)
2、赏重点词语(焦、伸开、舒开……)
3、赏句式结构(看它怎样,看它怎样……)
4、赏表达方式(抒情、描写……)
5、赏上下语境
师:品读语言除了运用这些技巧,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作者对绿的爱表现出来?请推荐一位同学给我们读一下刚才集中探讨的第7段,让我们来再次感受作者热烈的感情。
评价:你的朗诵,仿佛让大家看到了绿枝条的生长,我也爱上了这绿。
 
四、析读悟旨,探究写作意图
  1、既然作者这么喜欢这绿色,那文题为什么不用“喜绿记”?有人说“囚”更能表现作者爱绿,有人说“囚”能体现绿的个性特征,请再读“囚绿”部分9-12段,谈谈你的看法。
  师点拨:囚字体现了绿囚顽强生命力、固执、向往光明自由、永不屈服黑暗的性格特征。
2、作者浓墨重彩地写囚绿,仅仅是为歌颂绿吗?显然还有更深层的寄寓,试从文中找出有关本文写作时代背景的句子。
生:第13段,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师: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齐读13段,画出最触动你的一句话。
师:哪一句话最触动你?
生: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ppt)
师:最后我们回再看课题,“绿囚”这个称呼在此变成了什么? (ppt)
   变成了?——“囚人”(ppt)
   什么人? (中国人。)(ppt)
师:作者是如何将 “绿”和“中国人”联系起来的?
师引导:绿被幽囚在暗室内,中国人也处在浓黑的社会环境中,囚绿实乃囚中国人。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借赞美绿顽强、固执、向阳(ppt)品质来赞美中国人顽强抗争、不屈服于黑暗,向往自由的精神。(ppt)今天,我们学到了作者借描写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传情达意的手法叫象征,运用于整篇文章也叫托物言志。(ppt)
3、我们再来看看,第8段哪句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这两句话用具体的绿来象征爱、幸福、猗郁的年华,赞美之情蕴含其中。
小结:(衔接学生说的赞美之情)陆蠡极力赞美着绿顽强、 向阳、 固执的精神品质,处在黑暗中的中国人正是找到了这种精神力量才取得了抗战胜利。
五、拓展应用,举一反三
散文的生命在于,不管什么时代,都可以读出永恒的价值。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抹绿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囚住。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
请以补写句子的形式补写“生命之绿”的语段,分享你的感悟。(学生动笔完成,并自由发言。)
正面的有司马迁、张海迪、史铁生、海伦?凯勒、保尔?柯察金、苏轼、李白、刘伟等。
看到这抹被囚禁的绿,我想到了中国红军,他们面对战争艰难处境永不屈服,他们像绿叶追随阳光一样追寻胜利永不放弃。
看到这抹被囚禁的绿,我想到了朱自清,他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他像绿叶追随阳光一样不屈服于黑暗对民族忠贞不渝。
看到这抹被囚禁的绿,我想到了司马迁,他面对宫刑面不改色,他像绿叶追随阳光一样坚定不移的完成史记。
看到这抹被囚禁的绿,我想到了灾难中人们,他们面对颤抖的大地、破碎的家园,他像绿叶追随阳光一样昂起坚强的头颅,向光明的未来,前进!
总结
最后的话
每个人究竟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也许一株绿枝不能帮助我们作答,但它让我们知道,假如有一天,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禁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中学后自测,并扫一扫二维码,进入“《囚绿记》助读资料”博客,进行拓展阅读。
七、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品读语言技巧:
1、赏修辞手法(排比、比喻……)
2、赏重点词语(焦、伸开、舒开……)
3、赏句式结构(看它怎样,看它怎样……)
4、赏表达方式(抒情、描写……)
5、赏上下语境
绿囚 顽强、固执、向阳

征 中国人 顽强抗争,不屈服于黑暗,向往自由的精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