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25 14:1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泸定桥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桥吗?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师: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惊心动魄的一幕,大家知道红军长征的行程是多少?
这二万五千里体现长征的艰难的历程,也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气概!谱写了人类历史上的神话!今天,我们将学习第14课,一起去感受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诗篇,去了解中国革命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板书:——红军长征,出示课题
(二)长征开始
说到长征,可能我们首先会想:长征是怎样开始的呢?这还要从红军的发展说起:
1927,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课件展示到1930年,全国大小的根据地共有15个,革命力量在不断壮大,这也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1930-1933年,国民党军队对各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目的是要消灭红军。我们来看一下这五次围剿与红军反围剿的情况: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失利。
从结果上看,我们可以把这几次围剿分为两个阶段,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结局呢?
指名学生回答
这次反围剿的失利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呢?
师:这次反转剿,红军奋战一年,没有能打退敌人的进攻,红军反而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根据地面积日益缩小,敌人的包围圈越缩越小,中国革命再次面临着失败的危险,中共中央被迫做出决定,实行战略上的转移,1934年,长征开始了。
长征开始:
让学生了解长征开始的概况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长征开始后的情况
观看长征初视频
师:在长征初期,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改变没有?是什么原因呢?
让学生讨论,认识到错误的指挥是导致红军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初受挫的主要原因
师:如果再这样下去,中国革命将会面临着什么?
生:失败!
师:对,错误的思想、错误的指挥,教条化的马列主义是导致红军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初受挫的主要原因,我们把它归纳为“左”倾错误。在突破湘江后,我军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甚至是生与死的关头。我们的党又是怎样渡过这个生死难关的呢?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成为我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三)转折:遵义会议
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遵义会议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2、讨论:为什么说遵义是一个转折点?
(四)胜利
1、继续长征,胜利进军。遵义会议后,红军胜利进军,一路挺进。
2、胜利会师:1935年10月,红一军和中共中央到达陕北与陕甘根据地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朗诵:毛泽东同志《七律长征》诗词,共呕长征喜悦
3、了解长征的历程:重走长征路,学生回答长征的重大事件
4、了解长征的精神(从长征的艰辛和战胜困难体现长征精神)
师:红军翻越了万水千山,用脚量出了二万五千里征程,同时,他们写下了数不清的传奇故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长征故事中去。
(1)长征的故事,了解长征二万五千里行程。认识长征胜利的艰辛
A,观看影片,从这些影片中你们看到红军长征遇到了哪些困难,是什么让他们战胜这这些难以想象困难的?
生:是他们千锤百炼的英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师:对,精神动力是长征胜利的主要原因,你心目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长征胜利的原因和长征精神
5、长征胜利的意义:
伟大的长征能够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它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起点,锻造出一支无坚不摧的革命队伍,也造就了一种以百折不挠、不畏艰难、艰苦奋斗为标志的长征精神。
(六)结束:
长征,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丽诗篇。它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早已成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万里长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副副鲜活的历史画卷,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同学们,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不怕牺牲、前赴后续、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众志成城、、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而努力奋斗!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伟大的中华民族会创造出了一个个让全世界都为之瞩目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