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 
作者:戴望舒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诵读全诗,品味诗歌的音乐性。 
体会诗歌重反复、象征手法和复沓的应用。 
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了解诗人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体会诗歌重反复、象征手法和复沓的应用。 
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 
体会诗歌重反复、象征手法和复沓的应用。 
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 
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代表作品: 《雨巷》、《我的记忆》、《债》、《卖艺童子》、《母爱》 
翻译作品:《少女之誓》《鹅妈妈的故事》《意大利的恋爱故事》《小城》等作品 
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新月诗派 
新月社成立于1924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新月社的活动始于1923年的北京,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闻一多、陈源等,多系英美留学生。新月社本来不是专门的文艺团体,开始以聚餐会的形式活动,后来发展成为新月俱乐部。1924年夏成立新月社。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后,曾编辑出版《诗镌》《剧刊》,开始形成新月诗派。他们中间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 
象征诗派 
中国象征诗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1925年李金发的《微雨》出版,标志着中国象征诗派的诞生。其代表人物有戴望舒、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中国象征诗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创作特点是营造感伤颓废的情调;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暗示功能和神秘性;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新奇的比喻;广泛运用通感手法,打通视、嗅、触、味、听觉等感觉的界限,让它们彼此沟通,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消散(xiàn) 雨巷(xiàng) 彳亍(chì chù) 颓圮(pǐ) 惆怅(chóu chàng)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伤感、懊恼。 
颓圮:坍塌,破败。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迷离恍惚。 
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学习字词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1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2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3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4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诗人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从颜色、气息方面描绘了丁香姑娘的美丽。着重突出她的神情。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丁香姑娘”在雨中彳亍前行。 
用两个“梦”字,突出表现丁香姑娘虚无缥缈的特点。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用两个“飘”表现丁香姑娘的倏忽而至。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丁香姑娘的一切都在雨的哀曲里消散了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照应开头,使诗中所渲染的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哀怨而又无奈、惆怅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层。深主旨化。 
朗读诗歌,说说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暗潮湿,两边是高耸的屋檐,寂静的人家,失落惆怅的“我”撑着油纸伞在雨巷里徘徊不前,渴望遇到一个像我一样彳亍着的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合作探究 
诗中主要书写了哪些意象? 
我 
雨巷 
油纸伞 
篱墙 
丁香姑娘 
合作探究 
丁香姑娘具有怎样的特点,象征着什么? 
忧愁迷茫 
优雅 
楚楚动人 
惹人爱怜 
小家碧玉 
像梦一般出现又消失 
“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戴望舒的雨巷是光指江南雨季的小巷吗?这些意象指什么? 
雨巷 
油纸伞 
(悠长悠长又寂寥)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 
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和雨巷结合,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 
我 
丁香姑娘 
篱墙 
在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 
我在孤寂中的美好的希望理想,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 
社会黑暗困顿的大环境。 
油纸伞对于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写实 
写意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家一般都用油纸伞,比较普遍; 
雨水打在油纸伞上,飘忽朦胧,与悠长悠长的雨巷相映衬,刚好营造出一种幽静朦胧的意境。 
油纸伞给人一种怀旧的距离感,在独特的环境中能产生一种清远的氛围。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有人认为是一首理想诗,你认为呢? 
(1)单从字面上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把诗的情感归结为对“姑娘”的朦胧的爱情,但优秀的诗作一般都可以有多样的解读。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追求,它其实也表达了作者陷入人生苦闷时的彷徨心情。诗中可遇不可求的“姑娘”代表了作者曾追求又幻灭的理想。 
(2)这首诗为我们呈现了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寥的小巷中踽踽独行。心中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而这姑娘却与“我”擦肩而过,转瞬即在小巷的尽头消逝。诗写得朦胧恍惚,既实又虚,没有将“我”无限的心事明白地道出来。“似乎在期待、追求着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却是那样的遥远而渺茫”。 
运用象征手法,朦胧、含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妙用复沓句 
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第四节:“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词的重叠运用 
有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优美的音乐旋律 
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舒缓悠扬的旋律。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和谐的韵脚,押韵 
双声叠韵词的运用 
句式上的回环复沓 
节和词的反复出现 
总结评价 
 《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