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免费)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25 16:04:59

文档简介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33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决起(xuè) 腾跃 集腋成裘 数见不鲜(xiǎn)
B.夙怨 拔擢(zhuó) 皇天后土 殒身不恤(xù)
C.砧板 (zhēn) 昏厥 标新立意 光阴荏苒(rěn)
D.迤逦(yǐlǐ) 踯躅(zhú) 梨园弟子 知人论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华西中心村的西南角,大楼傍河而建,与塔群比邻,楼身蓝色的玻璃与塔群红色的砖瓦相映衬,美轮美奂,构成华西村独有的“特色”。
B.十一放假期间,我几乎每天都到书店去逛一逛,平时公务繁忙,无暇光顾书店。逛了三四天,我仅购买了三本书,什么原因?书店里的书五花八门,良莠不分,优劣难辨。
C.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潭,素有台湾日月潭姊妹潭之称。 净月潭一年四季,景色各异,秀色可餐,令人目不暇接,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赏红叶、冬季滑冰滑雪的绝佳去处。
D.乔布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手创立了“苹果”,一路上筚路蓝缕,随后遭遇种种挫折,在鬼门关前转了两圈,又曾深陷违反证券法的丑闻,但他领导“苹果”开发的一系列产品直到今天还很畅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本次大赛本着继续扶掖杂文新秀、普及杂文为宗旨,这让我们在欣喜之中再一次见证了杂文确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
B. 中国家庭教育花费已接近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家庭教育支出的增长率大概是从1999年前后开始增长的。
C. 因夫人这次违章停车,让施瓦辛格的支持率达到任期以来的最低点,使得施瓦辛格不得不面对公众、面对媒体、面对议员,保证不再连任,更不会参加2012年美国总统的竞选。
D. 为了健康长寿,我努力学习和掌握生活的百科全书,练就了专家般的尖锐目光,坚决防范那些携毒的食品冠冕堂皇地进入本人嘴巴,以维持身体各系统的良好运转。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目前搜集整理的情况看,《格萨尔王传》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是世界上 下来的最长的一部史诗。内容最为丰富,篇幅也最为宏大,时空也较为 ,就数量来讲,比世界上最著名的五大史诗的总和还要多。
②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他写诗简直比蜗牛爬行还要慢,从来不 ,他的诗一般要花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算完成,其中长诗《画廊》用了10年,而短诗《有太阳的风景》从手稿到发表竟是历经了7年。
③多年来中国政府对遣返赖昌星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办案官员从“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维护国家司法主权和法律尊严”的高度, ,坚持不懈地做了大量工作。
A.流传 悠久 一蹴而就 宵衣旰食
B.留传 悠远 一挥而就 废寝忘食
C.流传 悠远 一挥而就 宵衣旰食
D.留传 悠久 一蹴而就 废寝忘食
5.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的一项是
A.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B.我国古代纪日法中的月相纪日法,是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十五),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十六),最后一天叫朔。
C.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现代文学家、作家。代表作品有:两部著名的学术论著《谈艺录》《管锥编》,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和长篇小说《围城》。
D.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石壕吏》《琵琶行》等。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惠特曼有一句广被引用的话是:伟大的读者造就伟大的诗人。这里他指出了“读者”与诗人、文化与诗歌的相互造就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我看来,也就是一种“荡秋千”的关系:诗歌能“荡”多远,完全依其推力而定。它有赖于“读者”和文化环境的推力,它不断地回到这种推力,也在要求这种推力。虽然诗歌的创造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但它在根本上仍受制于这种和它构成互动关系的文明和语言的作用力。如同什么样的人民会要求什么样的政治,什么样的文化也在产生什么样的诗歌。这里,存在着一只比诗人的手更有力的“看不见的手”。我曾在欧洲快车上遇到一位埋头阅读尼采、知道我是中国人后情不自禁又用英文背诵孔子语录的女士,我以为她是什么“文化人”,后来才了解她原来是瑞士的一位理发师。我在德国还认识一位“杜甫迷”,他收集有大量的多语种的有关杜甫的资料,并曾前往中国数次,带着一本中国历史地图册,追寻杜甫当年的足迹;然而这并不是一位“汉学家”,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已退休的中学化学老师。他之所以如此热爱杜甫,仅仅因为“杜甫比歌德更能触动我的心灵”。所以我理解了在欧洲何以会产生像叶芝、里尔克、普鲁斯特这样的作家和诗人,因为它的文明已发展到这种程度。当然,欧洲早已不是什么“高雅”或“精英”的一统天下,然而,无论它受到怎样的大众消费文化的冲击,它也不至于愚蠢到仅仅以发行量或读者量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这是因为就整体而言,那里的“人民”仍处在良好的文化教养的引导下。
我讲出我的这些感受,其意并非别的,只是为了提醒我们自己对文学教育的注意,提醒一种诗歌建设与整体文化素质的关系。为什么这些年来一再出现“看不懂”的责难?为什么社会上甚至文学界里会对诗歌提出种种非文学的要求?为什么诗歌会如此容易地被逐出市场经济区的“理想国”?为什么那些坚持把诗歌作为一种对语言和文化的提升为目的的诗人在今天居然又被扣上了所谓“脱离人民”的帽子?这一切说明了文学的启蒙在我们这里仍得从头做起,说明了文学的发展与教育不能总是脱节。的确,很难设想在一种贫乏、发育不良的文化环境中会奇迹般出现一种心智成熟的诗歌。即使有,它的命运也会不妙,即使有,它也难乎为继,因为它缺乏来自自身文化环境的支持和推力。
好在教育界的“素质教育”已被提到议程上来,虽然有些人对“素质”的理解仍让人啼笑皆非。在这种情形下,林芳华老师没有选择电脑而是选择诗歌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这在中国不啻是一个创举。因为诗歌是开启心灵的艺术,因为诗歌是对人的文化素质的提升,因为人的自我意识、想像力和创造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至于林老师为什么会选择一位美国十九世纪女诗人,道理出自多年来她的热爱。这爱对她来说,已带有一种秘密的个人的性质。林老师在几年前曾选修过我的比较文学课,她交给我的作业是狄金森与李清照的比较。当时我还以为这是应景之作,现在我才意识到:多年来狄金森的诗歌一直在对她的生命讲话,这使她安于教师的职业,并从中感受到活的意义。现在,她要她的孩子们和她一起来分享这种秘密的爱。她对他们说:读狄金森你会感到“思想着的独立的人的可贵”。她对他们说:“阅读她就是在青铜的历史上漫步。”孩子们半信半疑地听了,直到他们在这种诗歌漫步中惊讶地发现了他们自己。
6.对“诗歌能荡多远,完全依其推力而定”句中“推力”的具体含义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文明对语言的积极作用力和读者的良好教养。
B. 读者文化修养的影响。
C. 诗歌本身的深度以及它读者的影响力。
D. 读者对诗歌的理解、重视的程度和社会的教育普及程度。
7.按作者观点,这些年来一再有“看不懂”的责难。 “看不懂”原因是下面的哪一项?
A. 诗歌建设水平不高,导致读者“看不懂”。
B. 某些诗歌的内容脱离群众,所以读者“看不懂”。
C. 市场经济干扰了诗歌建设,所以读者“看不懂”。
D. 读者文化素质太低,所以他们“看不懂”。某些诗歌的内容脱离群众,所以读者“看不懂”。
8.作者认为诗歌最大的价值在哪里?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诗歌艺术可以用来开启人类的心灵,促进文明的发展。
B. 诗歌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使人们的思想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得到提升。
C. 读诗的人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到“活的意义”。
D. 诗歌可以开启心灵,提升人的文化素质,包括自我意识、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大铁椎传
[清]魏禧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②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选自《魏叔子文钞》,有删节)
[注]①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与汪琬、侯方域并称清初散文三大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②觱篥(bìlì):古簧管乐器,本出西域龟兹,又名羌管,其声悲。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尝与过宋将军 过:拜访 B.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 寝:丑陋
C.方期我决斗某所 期:期待 D.宋将军故自负 故:本来
10.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大铁椎“豪俊侠烈”的一项是
①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②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
③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 ④久居,祸且及汝
⑤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 ⑥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头部分,有意布设一个又一个迷魂阵,简笔勾勒出主人公大铁椎“异”的种种表现:食量之异、容貌之异、武器之异等。
B.“皆不足用”的结论绝非轻率作出,这既说明大铁椎极有抱负,想寻找真正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现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诚。
C.将军显然是默认了大铁椎“皆不足用”的看法。“强留之”便是“固自负”的将军在大铁椎面前无可辩驳、自惭形秽而借以掩饰自己窘态的表现。
D. “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作者不但表现大铁椎能武的一面,又写其能文的一面,寄托了对大铁椎这样“魁奇之士”的赞美之意。
第二部分(117分)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13.给下面句子断句,用“/”标注(6分)
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南宋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素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4.从整首词的上下片关系角度,赏析作品最主要的表现手法。(6分)
15.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诗人的情感。(5分)
(三)古诗词默写
16.(9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2)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3)诏书切峻,
(4) ,梨花一枝春带雨。
(5)帝子降兮北渚,
(6) ,铁马秋风大散关。
(7)出师未捷身先死,
(8)心非木石岂无感?
(9) ,乾坤日月浮。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7-20题。
别忘了给父母留一把钥匙
时间:2011-10-06 作者:布衣粗食 点击:7113次
  (1)他大学毕业了,留在了故都南京工作。他依靠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一家企业当上了业务经理,在公司的奖励和自己的多方筹措下,年纪轻轻的他拥有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小户型房。只是还未娶妻生子,单身一人。在父母的眼里和乡亲们心里,他几乎就是方圆几十里地的模范和骄傲。
  (2)他每天工作很忙,出差去洽谈业务、签约的时候很多。他没有时间谈恋爱,没有时间常回家看看,甚至是父母给他打电话的时候都经常会出现“你拨打的电话正忙”!如果是他打电话给父母,父母经常下地干活去了或者是串门去了,家里的座机没人接听,父母也没有买手机。于是,时间长了,和父母的联系渐渐少了。开始他还觉得很愧对父母,但日子多了,他似乎习惯这样。忙碌成了他推诿的借口。
  (3)那一年冬天,父母正逢农歇时间,更是牵挂远方的儿子。于是大老远的来到了南京,按照他曾经留下的地址,几经周折找到了他居住的小区。而他刚刚出差去了几百公里外的城市,有一笔很重要的业务要谈。
  (4)他的电话响了,他把电话摁掉了,这时候他正在和客户洽谈业务;二来是他觉得电话号码很陌生。忙完工作,出于礼貌,他心想应该回个电话。①
  (5)“我是你的邻居,你的父母来看你啦,你什么时候回家?”电话那头说道。
  (6)邻居?在他的眼里还是陌生人。现在的大城市不都一样,各顾各家,极少去互相了解。哪怕是邻居最多是见面点点头,算是问候吧。这年头,城里人谁还去串门,谁还去邻里间拉家常!他只记得隔壁住的是一对中年夫妇,其他的一无所知。
  (7)“哦,你让我父母接电话好吗?”他心里还是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8)“是我,小庆,你今天回家吗,我和你爹来看你啦。”电话里传来母亲熟悉的声音。
  (9)“你们怎么不提前打电话告诉我啊?”他心里有点责怪的意思。
  (10)“打啦,打啦,你的手机老是正忙,我们就直接来了。我们想你啦。”母亲不紧不慢的说。
  (11)“我马上回来,你们在邻居家等我。”他匆匆的赶往机场。
  (12)当他焦急的赶到机场的时候,又接到公司安排,他要继续留在那里洽谈另一笔更大的业务。领导早就有提拔他当总经理的意思,只要这笔业务谈成了,总经理的位置一定是他的。他心里想了很多,终于决定留下来。父母以后可以常常看到,但升职的机遇不一定常常有。
  (13)他不得不再次打电话给陌生的邻居,希望邻居照顾他的父母几天,哪怕得算工资或者加保姆费也行。还好邻居答应了他。
  (14)这回,一谈就是一个星期。让他欣喜的是业务谈成功了,总经理的任命书也同时下达了。当他心急火燎的赶到家的时候,父母已经回老家去了。
  (15)他轻轻的敲开邻居的门,也是第一次敲开他们的门,邻居把他父母留下的包裹递给他。
  (16)他打开父母留下的包裹里面掉下一封母亲留下的便条:小庆,我们都知道你很忙,但我和你爹都想你,你买了新房,你爹非要要来看看。很不凑巧,你不在家。不过你的邻居夫妇俩很热心,还老说要给你介绍一个媳妇,但我们也不好意思多打搅。知道你一切都好后,我们不想打搅你的工作,我们回老家了。老家的门坏了,你爹换了把新锁,怕你回家打不开,留了一把钥匙给你,还有一包你最爱吃的家乡大红枣……②
  (17)这张便条,刺痛了他。他为什么不记得留一把钥匙给父母呢?他的家和父母的家有什么区别呢?他捧着父母留下的红枣,看着母亲留下的钥匙,终于再也止不住,泪如泉涌。那把钥匙像一把利剑深深的刺进了他的内心,刺得他心如刀割!
  (18)他第二天抛下了所有的业务,踏上了回家乡的火车,他决定要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希望这个‘亡羊补牢’的举动还来得及……
【注】本文摘自九九文章网,略有改动。如①原文(4)“忙完工作,他心想处于礼貌,应该回个电话。”改为“忙完工作,出于礼貌,他心想应该回个电话。”
②原文(16)他打开父母留下的包裹里面掉下一封母亲留下的便条:小庆,我们都知道你很忙,但我和你父亲都想你,你买了新房,你父亲执意要来看看。很不凑巧,……考虑到人物身份将便条中的“父亲”改为“爹”。
17.故事一开始就写主人公的成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18. 请简要概括故事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19.故事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6分)
20. 精描细写“总关情”,故事结尾处“老家的门坏了,你爹换了把新锁,怕你回家打不开,留了一把钥匙给你,还有一包你最爱吃的家乡大红枣……”钥匙、家乡大红枣,这些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东西,体现了父母怎样的心理。根据故事请从不同的角度简要分析 (6分)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21.语言表达:下面语段语序混乱,请重新排序。(3分)
①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必须获得一种心理能力,一种心理结构,一种把握世界的最佳方式。②文学艺术的鉴赏提高到美学的高度,应不同于一般的课文分析。
③从美学的角度去审视语文教学,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品位。
④语文教师心理结构至少表现在智力、意志、审美等三方面,审美又要求有哲学的深度。⑤美学要求的是超脱那种比较狭窄的有限的东西,追寻那更加自由的、表现广阔无垠的人生的情感和理想,追寻那种形上之美。
⑥这种结构,不只是知识,知识是重要的,但它是死的,而心理结构则是活的能力和能量。
正确排序: (只写序号即可)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要求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有人说,“没有借口”太绝对,不公平;有人说,“没有借口”就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反思自我,承担责任……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作要求:注意: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答 案
1.B。 A数见不鲜(xiān) C标新立异 D知人论世
2.B。 A美轮美奂 :形容房屋高大华丽。B良莠不分: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分辨。C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D筚路蓝缕 :形容创业的艰苦。
3.D。A本着……为宗旨杂糅,改为本着……的宗旨或以……为宗旨 B语义重复。 C缺主语,使得去掉。
4.C 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没有根据,一个人接一个人口头传播,并非亲眼看见。 或是虚拟的,创作的事情或故事;留传:传下来,遗留下来传给后世;多指技术、技艺、秘方等流传下来;一蹴而就 :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 :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也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废寝忘食:形容专心努力。
5.C。A浪漫主义色彩 B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最后一天叫晦。D《石壕吏》为杜甫诗
6.A
7.D说明了文学的发展与教育不能总是脱节
8.D
9.C 期:约定
10.B ①②表现其“异人”特点,⑥是间接表现。
11.D 不是赞美他的能文能武,而是感慨他的怀才不遇。
12.强盗本领强并且人马众多,我想要保护你,就不能使我心意痛快。(能、快、意各1分,通顺1分)
13.天生异人,/ 必有所用之。/ 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 豪俊侠烈魁奇之士,/ 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 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 抑用之自有时欤?(每处1分)
14.虚实结合。(2分)上片实写漂泊途中(舟过吴江时)所见,引发诗人借酒浇愁之欲;下片想像归家之后的情景,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虚实相济,诗韵俱存,更真切地表达了内心的愁绪。(2分)
15.一是倦游思归的愁,(2分)一是春光易逝的愁。(2分)(要求结合具体诗句展开分析)
16.默写。
17.答案提示:①结构角度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②手法角度:对比(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事业的成功和亲情的淡漠形成对比,事业的成功衬托亲情的淡漠。
③内容角度主旨: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答两个方面即得满分。
18.答案提示:(1)主人公是出生农家的在大城市打拼的上进年轻形象。1.事业方面:大学毕业在故都南京工作打拼的他依靠不懈努力事业小有成就,在一家企业当上了业务经理后被提拔为总经理,在南京拥有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小户型房。2.家庭方面:因工作忙,疏于与父母的情感交流,疏于个人问题处理,娶妻生子,单身一人,不过意识到对父母的情感疏忽,能马上改正。3.在父母的眼里和乡亲们心里,他几乎就是方圆几十里地的模范和骄傲。4. 在老板的眼里,他是可以委以重任,有担当的,值得重用的得力助手。5.邻里方面:因工作忙,疏于与邻居的情感交流,但与邻居能合理疏于个人问题处理,娶妻生子,单身一人交往。
19.答案提示:第三人称叙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20.答案提示:可以从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甚至可以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的身份或处境诸多角度谈。要求有理有据。
【精评试题】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在文学作品中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描写方法。它可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甚至可以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的身份或处境。这些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往往看似闲笔或赘笔,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阅读文学作品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记住:精描细写“总关情”!
21.正确排序:③ ② ⑤ ① ⑥ ④(错一处为0分)
大铁椎传译文
大铁椎,不知是从甚麼地方来的人。北平人陈子灿到河南去探望兄长,在宋将军家裏和他相逢遇。宋氏是怀庆府青华镇上的人,精通武艺,附近七省爱好武术的人都来向他学习。人家因为他雄武壮健,就称他为「宋将军」。宋氏的弟子高信之,也是怀庆人,力气大,箭法好,比子灿大七岁,小时候一起学习,故此曾经和他一同拜访宋将军。当时,座席上有一位食量很大的客人,相貌很丑陋,右腋下夹著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即使在喝酒吃饭、打拱作揖的时候也一刻不离身。铁制的椎柄能摺叠环绕,好像锁上的鍊条,拉开来长一丈有多。他很少跟人说话,而说话像湖南、湖北等地的口音。问他乡里和姓名,都不肯回答。后来(他们)同睡一室,到了半夜,那位客人说:「我要走了!」说完就不见了。子灿见门窗都关著,很惊奇地问信之。信之说:「这位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也不穿袜子,用一块蓝手巾裹著头,脚上缠著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一件行李都没带,可是腰裏裹著很多银子。我和宋将军都不敢问他。」到子灿一觉醒来,客人已鼾声大作地在炕上熟睡了。有一天,他向宋将军告辞说:「起初我听到你的名气,以为你是个豪杰,可是却不见有甚麼作为。我要走了!」宋将军极力挽留他,才说:「我曾经夺取响马的财物,不顺从的,就杀他们,这些强盗头子请我做他们的首领,我又不答允,所以他们恨透了我。(我)长住这里,一定会连累了你。今天半夜,他们正约我到某个地方决斗。」宋将军很高兴地说:「我骑著马带著弓箭来助战。」客人说:「不可!贼人本领高强,而且人数又多,我要保护你的话,就不能痛快地打斗了。」宋将军一向自以为了不起,而且想看看客人的本事,於是极力请求。客人没有办法,便和他一起去。将到决斗的地方,(客人)送宋将军登上空置的碉堡,说:「只许观看,千万小心不要作声,免得贼人知道你在这儿。」那时鸡声啼起,月亮下山了,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内可以看得见人。客人奔驰下去,吹了几声觱筑。一会儿,二十多个骑著马的贼人从四方集拢过来,后面跟著百多个背著弓箭步行的人。其中一个贼人提著刀拍马奔向客人,说:「为甚麼杀死我的哥哥!」话还没说完,只听得客人一声呼叫:「椎!」贼人立即跌下马来,马头全被打裂。贼人们向前包围进逼上来,客人从容地挥动铁椎,四面人马纷纷倒地,共杀死了三十多人。宋将军看著不敢透气,两腿发抖,像要摔下来,忽然听到客人大叫:「我走了!」地上灰尘卷起,一团滚滚黑烟,向东奔驰而去。此后就再不见客人到来了。
魏禧评论说:「张良得到一位大力士,为他在博浪沙用铁椎袭击秦始皇;大铁椎大概就是这一类人吧!上天生下异禀的人,一定会用得著他们。我读陈亮的《中兴遗传》,其中豪迈卓越、侠义壮烈、魁伟杰出的人,寂寂无闻,不能在当代建功立名的,为甚麼又那样多呢?难道上天降生人才,不一家要被人所用吗?还是人才的见用,要有一定时机呢?子灿遇上大铁椎时,正是康熙元年,看他的样子应是三十岁上下,这样算起来,大铁椎现在应四十岁了。子灿又见他写买东西的字条,楷书也相当工整。」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答 题 纸
12.(4分)
13.(6分)给下面句子断句,用“/”标注
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
14. (6分)
15. (5分)
16.默写(9分)
(1)
(2)
(3)
(4)
(5)
(6)
(7)
(8)
(9)
17. (6分)
18. (6分)
19. (6分)
20. (6分)
21.(3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装……………………订……………………线……………………………………………………装……………………订………………线……………………………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座位号
座位号
……………………………装……………………订……………………线……………………………………………………装……………………订………………线……………………………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