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学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8 17:3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学习,了解战后的国际秩序。
重点:1.巴尔干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难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探学新知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背景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阶段。
(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①后起而强大的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②法国与德国因—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的争夺剑拔弩张。
③德国与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④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两大军事集团
目的: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都在寻求同盟者。
(2)概况:德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3)影响: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订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3、导火索:年6
月28
日,事件,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4、爆发:7
月28
日,
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5、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的帝国主义之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欧洲的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和南线。
(1)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
(2)西线是战场。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2、经过
(1)1914年,德军根据进攻法国,9
月,双方以150多万兵力在马恩河激战,德军失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2)1914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要求,企图灭亡中国。
(3)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4)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两大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
和。
(5)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6)1917
年,美国和中国参加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了战争。
3、结果:年11月11
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3、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内容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⑤列强同意将“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3)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
①性质:国联是第一个主权国家的国际组织。
②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
③评价:国联形成决议的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因此,国联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的胜利,是这两个国家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
(3)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随堂训练
1、“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尖锐。其中,英德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原因是
(?

A.争做欧洲大陆霸主
B.德国反对英国插手欧洲大陆事务
C.德奥结盟
D.殖民地问题冲突加剧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存在
B.有的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地进行扩张
D.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势力
3、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
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4、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战役中(??
)
A.凡尔登战役????????????????????????B.库尔斯克会战
C.索姆河战役????????????????????????D.马恩河战役
5、《凡尔赛条约》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主要是指(
)
A.美国利益未得到满足,反对该条约
B.德国受到严厉制裁,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滋长
C.该条约损害中国权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D.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受到削弱
6、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日本归还其在山东攫取的权益给中国的真实意图是(
)
A.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利用中国牵制日本,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C.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抵制日本扩张,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7、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主要依据是(??
)
A.双方不分胜负
B.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
C.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
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
答案
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德国扩张海外殖民地,必然触及英国殖民地,争夺海外殖民地和世界市场,是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根源。
2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导致巴尔干地区矛盾重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欧洲列强的插手。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将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德军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所以说已经输掉了战争。
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战中所使用的新式武器。依据所学可知,1916年6月,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了索姆河战役。战役中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式武器——坦克,使德军大为恐慌。故应选C。
5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凡尔赛条约》的核心是制裁德国,这必然引起德国的反抗,从而激起德国复仇主义情绪。
6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加强了对亚太地区的扩张,威胁到英国和美国的利益,因此英美千方百计要抑制日本的势力扩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7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从战争最后的结果来看,战争的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说“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