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课件(21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课件(21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1-09 11:28:09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九章
浮力
第1节
认识浮力
感受浮力
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浸在:部分浸入
全部浸入(浸没)
描述浮力
浮力的方向
补充: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进一步完善:
浮力的方向
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描述浮力
浮力的测量
浮力是由于什么产生的?
浮力产生原因
浮力产生原因
浮力产生原因
液体(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两个压力之差。
浮力产生原因
F向上
F浮=F向上
F向下
学以致用
1.
( 多选 )关于浮力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将一石块抛入水中,石块在下沉过程
中不受浮力
B.在水中上升的木块受到浮力
C.在海边游泳的人受到海水对他产生的浮力
D.在空中上升的氢气球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BCD
2.弹簧测力计下吊着重为20N的立方体金属块,当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
__N,方向__________,若金属块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2N,则其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_________N。
5
竖直向上
7
3如图所示,一个塑料小球堵在一个水池的出口处,水无法排出,则该小球(  )
A.受水的浮力
B.不受水的浮力
C.不受水的浮力,但受水向下的压力
D.无法判断
B
4.画出图中漂在水面的小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4题图《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制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浮力及浮力的测量方法---称重法;使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认识现象,发现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
难点: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和物理学科的特点。现将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引入新课:小魔术
师:将乒乓球放入剪掉底且倒放的瓶中,提问:如果这是一个洞,洞深且口小,手放不进去,怎么讲乒乓球取出来?
生:倒水。并上来演示。将乒乓球取出。
师:将乒乓球放入剪掉底且倒放,但是没有拧瓶盖的瓶中,提问:这还是一个洞,洞深且口小,手放不进去,怎么讲乒乓球取出来?
生:倒水。并上来演示。发现加水乒乓球没有浮上来。
师:要揭秘这个魔术,并科学解释它,我们需要认识浮力。
新课进行
感受浮力(学生分组活动)
生:小组活动:一个手指按水中的乒乓球。一只手按下乒乓球后快速松手,观察之后乒乓球的运动状态。
师:请学生起来描述活动中的体验。引导学生描述出“水对乒乓球有向上的力。”播放图片“海上的轮船”“空中的热气球”,展示悬浮在盐水中的鸡蛋,放飞“热气球”。
描述浮力
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大量的事实是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浮力的存在,那么究竟什么是浮力?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有什么特点?试着从这个角度描述一下浮力?
生: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受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
师:方向大致向哪?
生:向上
师:我们把这个稍加修改可以得到浮力的科学描述——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结合乒乓球和悬浮的鸡蛋,解释“浸在”可以是部分浸在,也可以是浸没。
浮力的方向(演示实验)
师:浮力的方向具体向哪个上?竖直向上?垂直向上?还是斜向上?
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师:怎么证明?引导学生研究悬浮在盐水中的鸡蛋,并思考鸡蛋处于什么状态,受几个力?
生:画出鸡蛋的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由鸡蛋静止和二力平衡条件分析出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析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师:演示系了毛线的乒乓球在水中的实验。
生:观察毛线的朝向,思考浮力的方向。
师:将水缸倾斜放置。
生:观察毛线的朝向,思考浮力的方向。
师:提出问题:试着描述浮力的方向。
生: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浮力的测量(学生实验探究)
师:提出问题:对于在水中的物体我们很容易能观察到浮力的存在,那入水即沉的物体受不受浮力?
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师:用桌上的实验器材验证自己的猜想。
生:分组实验探究。
生:上台展示。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石块的重力,把石块放入水中后,示数变小,说明水给了石块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
师:提出问题:能测出浮力的大小吗?
生:可以。用石块的重力减去石块在水中时受到的拉力,就是石块受到的浮力。
师:提出问题:在水中的石块是什么状态?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生:小组讨论,并试着画出石块的受力示意图。在黑板上画出石块的受力分析图。并由石块静止和力的平衡,得出F浮=G-F拉。找到测量浮力的理论支持。
浮力产生的原因(分组体验小魔术)
师:让学生根据石块的受力分析图回答重力和拉力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问题:浮力产生的原因?。揭秘魔术的关键是有无瓶盖。
生:分组进行小魔术实验。
师:提出问题:浮力为什么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关键在哪里?给出在水中的正方体模型。
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浮力有无的关键是下方是否有水。根据模型考虑到浮力的产生与液体压强有关。
师:引导学生得出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即F浮=
F向上-F向下。
学以致用
生:利用这节课所学知识,分析船和桥墩受浮力的情况。
板书设计
鸡蛋静止:浮力竖直向上;
石头静止:F浮=G-F拉;F浮=
F向上-F向下
课堂评价
1.
关于浮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一石块抛入水中,石块在下沉过程中不受浮力
B.在水中上升的木块受到浮力
C.在海边游泳的人受到海水对他产生的浮力
D.在空中上升的氢气球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2.弹簧测力计下吊着重为20N的立方体金属块,当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
__N,方向__________,若金属块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2N,则其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_________N。
3.如图所示,一个塑料小球堵在一个水池的出口处,水无法排出,则该小球(  )
A.受水的浮力
B.不受水的浮力
C.不受水的浮力,但受水向下的压力
D.无法判断
4.画出图中漂在水面的小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与浮力有关的小魔术:浮起来的乒乓球和浮不起来的乒乓球
与学生合作,将两个乒乓球分别放入倒放的有瓶盖和无瓶盖的矿泉水瓶,往里面加水,一个乒乓球浮起来一个没有浮起来,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观看魔术,思考问题
探究学习
什么是浮力“世界石油宝库”图片展示图8.4中东的石油产区,图8.5,图8.6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图。
引导学生完成感受浮力的活动;展示“海上轮船”和热气球引导学生在图8.4中找到中东的主要产油国,提问:这些产油国的分布在海陆位置上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学习中东地区石油分布。在图8.6中,结合中东的海陆位置,学习三条航线主要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地区。
活动“大家一起来找茬”找中东和西亚的不同,在地形图中找到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并在地图中标注出来。自主学习完成活动3进行巩固提升。两人自主合作完成表8.2,填写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以及所到达的地区。通过描图巩固落实各条航线所经过的地方。最后结合图8.5和中东石油重要性的视频,了解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
拓展延伸
中东的位置在世界上的重要位置。航线A和航线B的优缺点
在地图中找到联系东西方的交通枢纽——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并引导学生学习其在东西方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航线A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最短航线,提问:为什么还要开辟航程远的航线B?
读图析图,在地图中找到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并在地图中标注出来,结合航线,讲述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结合阅读材料,讲述两条运输航线的优缺点。
课堂总结
总结提升
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战争
石油(世界石油宝库)
F浮
F向下
F拉
F浮
G
F向上
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