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态变化—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物态变化—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1-09 20:1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专题(二)物态变化
◎当堂反馈
1.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四种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3.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
A.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6min
B.该物质在BC过程中是液态
C.该物质在BC过程中内能没有改变
D.该物质在AB段吸收的热量等于BC段

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给发烧的病人用冰袋降温,是利用冰液化时吸热
B.冰箱里的制冷剂在冷冻室里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C.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吸热
D.夏天教室地上洒水能降低室内温度,是因为液化放热
5.在大海上要想获得淡水,可采用“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如图所示)。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经过蒸馏后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淡水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沸腾,后凝华
6.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后,在壶嘴处没有“白气”,在距离壶嘴5厘米处反而有大量白气,如图所示,请你就此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物理问题(  )
A.水蒸气液化多少与环境温差有什么关系? B.“白气”多少与离壶口的距离是否有关?
C.水蒸气液化多少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D.“白气”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7.如图所示,下列现象是由液化形成的是(  )
A.B.C.D.
晶莹的露珠 冰雪消融 林立的冰川 洁白的雾凇
8. 下列物质中,全都属于晶体的是(  )
A.松香、萘、塑料 B.钻石、沥青、冰
C.石墨、食盐、海波 D.铁、铜、玻璃
9. 已知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4℃,如图所示,在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主要原因是(  )
A.使“碘锤”中的碘受热均匀 B.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汽化
C.使实验中产生的碘蒸气更多 D.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

10.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的物理量。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该温度值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正常人的体温。
11. 把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口空玻璃瓶放入冰箱内长时间冷冻后取出,过一会发现玻璃瓶的内外侧都附有小水珠。
(1)这些水珠是如何形成的?_____。
(2)空玻璃瓶哪一侧附有的水珠较多?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一样多”)。该过程玻璃瓶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甲、乙两地的气温相同,小凯和小旋在甲、乙两地进行相同的实验(冰箱、玻璃瓶、冷冻温度、冷冻时间都相同),结果发现甲地玻璃瓶表面附有的水珠比乙地多,其原因可能是:_____。
12. 天气热极了,小红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这是因为打开电风扇加快了人体表面附近空气_____,从而加快了人体上汗水的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也就加快了从人体_____热(选填“吸”或“放”),而没有改变室内空气的温度。
13.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象,则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图象,根据图甲可知熔化经历时间为_____min,固体甲在第10分钟的状态是_____。ab段过程中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如果物质乙在实验过程中还没熔化,根据图象能否判断乙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_____。
14.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____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____成小水珠,有的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_____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的积雪_____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积雪_____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同学们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酒精灯、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如图甲,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底部,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为了准确测量水温,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选填“将温度计上移”或“将石棉网下移”)。
(2)改正错误后,同学们重新进行实验,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某同学记录的数据如表,请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3)由画出的图象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沸腾前,水不断吸热,水的温度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沸腾过程中,水不断吸热,水的温度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4)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中使用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
(5)实验中,他们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6)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
(7)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分别测得水的沸点为99℃、93℃、102℃,有同学猜想可能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验证这种猜想是否正确:_____。
16.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试管里装有适量的_____(选填“冰块”或“碎冰”),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
(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熔化持续了_____min,冰是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第4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状态,熔化过程为_____(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巩固提升
1. 下列有关温度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的正常温度约37℃ B.沸腾的食用油温度约100℃
C.通常洗澡水的温度约80℃ D.大丰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60℃
2.以下关于厨房中的物理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石油气是利用降温的方法使其液化的
B.滚烫的肉汤却不冒“白气”,那是因为厚厚的油层阻碍了水的汽化
C.烧开的水上方冒“白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烧热的油锅里掉入几滴水,水迅速汽化,甚至“溅出”,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
3. 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了,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变小了主要是冰升华的原因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一定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4.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采用水浴法是为了受热均匀 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2℃
C.图丙中该物质是非晶体 D.图丙AB段该物质处于固态
5. 刚刚停止沸腾的水,若用抽气机向外抽气,如图,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
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6. 如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酒精
水银



熔点/℃
-259
-117
-39
3410
1535
1064
沸点/℃
-253
78
357
5900
2750
2880
A.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
B.-39℃时的水银一定是液态
C.金掉入铁水中一定会熔化
D.钨的沸点高,所以可以用来制作灯丝
7. 关于如图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凝固形成的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吸热
8. 在冷却食物时用0℃的冰比用0℃的水好,这是因为(  )
A.冰比水的温度低,因为冰是冷的
B.同样多的水和冰冷却物体时,吸收一样多的热,所以效果相同
C.冰有熔化成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
D.水结成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9.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关于水在三态之间转化过程中所对应的吸放热情况,标注都正确的是(  )
10. 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如图,小明早上测量完体温后,没有甩就把体温计放在窗台上,背上书包上学去了,晚上回家发现体温计原封不动地放在那儿,他拿起体温计看了示数,如图所示,此示数为_____℃,他以此判断今天的最高气温应_____(填“不高于”、“不低于”或“等于”)这个示数。
11.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1)在炎热的暑假里,张华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36℃,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升高/不变/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_____。
(2)严寒的冬天,清晨小明来到班级时发现教室窗户玻璃的_____(内/外)侧有一层薄薄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3)熔喷布是口罩的核心材料,生产时,由喷丝孔挤出液态聚丙烯,通过高速空气流对其进行牵伸,再经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超细纤维,组合成布。
12. 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_____(选填“继续”或“停止”)。
13. 家用电冰箱是一个良好的制冷工具:
(1)用电冰箱制作的冻豆腐解冻后,和普通豆腐相比较,“冻豆腐”内部多了很多小孔(如图甲所示),形成小孔的原因是原豆腐中的水在冷冻室中先_____后_____而形成的(选填物质变化名称);
(2)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量程为-20~100℃,活动中若冰箱冷冻室某测量点的温度为-10℃,则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的位置大致上在图乙中所示的_____(A/B/C)位置;
14. 夏天,小宁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小水珠都是由于水蒸气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小宁也发现小水珠出现在两只杯壁的位置不同,其中乙杯是_____(选填“内壁”或“外壁”)出现了水珠。

15. 如图1和图2分别表示了两种使气体液化的方式,图1是生活中人们使用的煤气罐,其内主要装有液化石油气,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的;图2是在烧开水的水壶嘴上方放置一块冷玻璃板,冒出的水蒸气遇冷在玻璃板上凝成了小水珠,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使气体液化的。能够使所有气体液化的方式是_____。
16.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因素的图形,他在四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观察图示情景并结合生活经验,情景②③④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____有关,与液体的_____有关,与液体表面的_____有关。
◎当堂反馈
C
B
D
B
B
A
A
C
D
10、冷热程度;热胀冷缩;37.8;高于
11、(1)瓶子周围空?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瓶子液化成小水珠;(2)外侧;吸
收;(3甲地空气中的水蒸?含量比乙地多
12、不变;流速;汽化;吸
13、乙;4;液态;需要;不能
14、汽化;液化;凝华;凝固;升华;熔化
15、(1)94;将温度计上移;(2)如上图所示;(3)99℃;上升;不变;(4)防止热量的散失和便于固定温度计;(5)液化;(6)烧杯中水还可以从石棉网吸收热量;(7)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放进同?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致
16、(1)碎冰;使冰块受热均匀;(2)-2;(3)3;晶体;固液共存;吸热
◎巩固提升
A
A
B
C
B
C
D
C
C
10、36.5;不高于
11、(1)不变;?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2)内;凝华;(3)凝固
12、固液共存态;停止
13、(1)凝固;熔化;(2)B
14、液化;内壁
15、压缩体积;降低温度;降低温度
16、表面积;温度;空?流动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