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重点班)
高二地理【必修3】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我国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图甲、图乙及其中的古诗回答1~2题。
1.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 )
A.甲:山高水深,常绿阔叶林茂密 乙:河口地带,鱼米之乡
B.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 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
C.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 乙:一种喀斯特地貌
D.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 乙:江南水乡,丘陵广布
2.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不同
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C.海拔不同
D.人类活动不同
页岩气是以甲烷为主的新开发的天然气资源,我国四川盆地页岩气储量丰富。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将混有化学物质和沙子的水注入地下页岩层中,通过高压压裂岩石,同时用沙或其他物质支撑裂口,使页岩破碎释放出气体。据此回答3~5题。
3.页岩气形成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地质环境是( )
A.熔融环境 B.沉积环境
C.变质环境 D.侵蚀环境
4.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的有利地理条件是( )
A.河流众多,水源丰富 B.盆地地形,易于汇气
C.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D.地处西部,地广人稀
5.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并投入使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减轻地震发生的概率
B.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比例
C.有利于减少雾霾的发生
D.有利于净化地下水体
某年10月,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越野挑战赛选手在澳大利亚完成了7日赛程,图中黑线为越野线路。读图,完成6~8题。
6.与图示沙漠成因最为相似的是( )
A.西亚阿拉伯沙漠 B.南美巴塔哥尼亚沙漠
C.塔克拉玛干沙漠 D.索马里半岛沿岸沙漠
7.参赛选手在赛程期间需克服的主要困难可能是( )
A.暴风雪、寒潮、缺氧 B.高温、湿热、泥泞路
C.风暴潮、高温、洪水 D.沙尘暴、高温、缺水
8.①②③④四地中,荒漠化发展最快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回答9~10题。
9.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面上升 B.水土流失
C.不合理的灌溉 D.荒漠化
10.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宁夏平原 B.三江平原
C.成都平原 D.密西西比河平原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流域,下表为该流域四个河段平均坡度表。读图表完成11~12题。
河段
①
②
③
④
平均坡度
0.085
0.125
0.045
0.002
11.落差是指河段两端之间的水面高程差。下列河段中落差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关于①②③④河段开发的重点是( )
A.① —水产养殖 B.② —水土保持
C.③ —内河航运 D.④ —梯级开发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因黄河贯穿,早在2 000年前,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银川平原灌溉农田,发展农业。1958年8月开工建设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结束了银川平原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下图为银川平原古灌区渠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中引水渠中,海拔最高的是( )
A.唐徕渠 B.惠农渠 C.汉延渠 D.秦渠
14.长期维持引水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是( )
A.大水漫灌 B.河水蒸发
C.泥沙淤积 D.河水下渗
15.兴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对银川平原的直接影响是( )
A.增加灌溉面积 B.缓解土壤盐碱化
C.增加农产品种类 D.提高通航能力
读某农作物在甲、乙两区域分布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影响图示农业区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
A.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交通便利,城市众多
D.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17.乙图所示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A.保护黑土和大力开垦沼泽地
B.禁止采伐天然林,大力发展人工林
C.土地资源开发和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D.河流综合治理,重点开发水能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区内水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三江平原原始湿地众多,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这里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下图中N区域示意三江平原湿地分布。据此完成16~18题。
18.三江平原湿地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的最重要资源是( )
A.土地资源 B.草场资源
C.淡水资源 D.生物资源
19.开垦三江平原时,需重点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
A.水分 B.热量 C.微生物 D.地形
20.三江平原湿地促进了当地绿色农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 )
A.湿地涵养水源,蓄洪防旱
B.生物多样性丰富,病虫害少
C.湿地广阔,生态环境质量好
D.湿地航运便利,运输能力强
二、综合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横贯安哥拉全境的本格拉铁路,全长1 344千米,西起洛比托,终点位于与刚果接壤的边境重镇卢奥,未来将与安赞、坦赞铁路及周边国家铁路网接轨,实现南部非洲铁路的互联互通,形成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国际铁路大通道,并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连为一体。
(1)根据安哥拉境内河流的流向推断安哥拉的地势特征。(4分)
(2)安哥拉南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简析其主要原因。(4分)
(3)简述铁路修建对安哥拉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5分)
22.河南正由“传统农业大省”快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世界餐桌”。读河南省简图回答以下问题。(12分)
(1)判断河南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原因。(4分)
(2)河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4分)
(3)让粮农丰收又增收,才是实现粮食可持续生产的保障,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原本是京外的皇家园林。清末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冬春季节,西伯利亚寒风长驱直入,推动内蒙古浑善达克等沙地沙漠南侵,风沙紧逼北京城。塞罕坝冬长夏短,夏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多大风,气候具有过渡性。
1962年,我国设立塞罕坝林场。林场兴建之初,种树主要目的是伐木取材,提供木材产品,现在种树的主要目的是增林扩绿、提供生态产品。得益于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立体化火灾预防、监测和扑救体系,塞罕坝林场设立至今从未发生过森林火灾。近年来,针对各地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大量绿化苗木,塞罕坝林场建设了8万多亩绿化苗木基地,培植1 800余万株多品种、多规格的苗木,成为绿色“聚宝盆”。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位置。
(1)从气候过渡性方面描述塞罕坝地理位置特征。(3分)
(2)指出塞罕坝人工育林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4分)
(3)简述塞罕坝万里林场生态治理的经验。(4分)
(4)为塞罕坝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4分)
高二试卷答案(重点班)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
C
B
B
A
C
A
D
B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
A
B
A
C
A
B
C
A
A
B
填空题
21.答案(1)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流,由此推断该地的地势特征为中部高,四周低。
(2)南部地区地处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的交界地带,地表植被稀少;风力较大;降水稀少。
(3)加强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有利于内陆地区物资的输出,实现海陆联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2.答案:(1)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流。
(2)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地形相对平坦,耕地面积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政府大力支持。
(3)加大对粮农的补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的产量与质量;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提高农民的收入。
23.答案 (1)塞罕坝地处我国暖温带向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温带季风气候区向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
(2)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较大,气候条件较差;长期植被破坏,沙漠化加剧;土壤较贫瘠,含水量较低;地处山地向高原的过渡地带,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3)加强防火、防虫的监测工作;生态育林为主,减少木材采伐量;绿化苗木产业既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提高了环境效益。
(4)综合利用林场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在开发的同时,继续加强火灾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