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刘光武
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材以油菜和根为代表,分别介绍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和四种主要组织,进而归纳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笔者认为,仅以油菜为代表植物,根为代表器官的思路授课,忽略了我们身边众多的生物资源,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忽视了他们的认知与生活经验。
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本课中能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能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我们的教学如果对身边丰富多彩的绿色植物视而不见,容易陷入纯知识教学的误区。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将本课设计为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热身,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习题;第二环节:慧眼识器官,探究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课堂交流各自小组植物的器官构成;第三环节:心明辨组织,探究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将该环节调整为分发给各小组各种实验材料:如桔子(果实)、胡萝卜(根)、根尖结构模型,,研究组织构成、作用和特点;第四环节:互帮互助出真知,归纳、总结,说出植物的结构层次,并与动物的结构层次作比较。第五环节:我学习,我收获,目的在于检测本节课学习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第六环节:快乐学习大家帮,解决本节课学习后学生还存在的顾虑和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2、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3、识别植物体的几种组织。
4、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能力目标:1、在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对植物体六大器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动植物体组织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植物体层次的学习,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探究性学习,一定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植物体中各组织的形成。
2、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1、分生组织的概念、细胞特点及分布。
2、 植物体由器官直接形成个体。
3、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区别。
教学方法:活动式教学
课前准备:导学案、胡萝卜、国庆花、橘子、根尖结构模型、鬼针草、剪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5min) 课前热身 分发导学案并做相应要求 独立完成导学案生的内容 复习动物体结构层次的内容,为本节课学习做准备
第二环节(10min) 慧眼识器官 1、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探究课题;2、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3、引导、评价、矫正; 1、观察国庆花和鬼针草,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2、根据六大器官的功能将它们分类;3、把植物体组合在一起;4、分析常见的破坏植被的不文明行为; 1、以学生熟悉的植物入手,既能尊重学生的爱好,又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2、挖掘和利用身边的植物资源,让学生能辩证认识植物的器官组成情况。3、形成植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念。4、形成保护环境,爱护植被的意识。
第三环节(10min) 心明辨组织 1、引导学生观察大胡萝卜和小胡萝卜;2、展示根尖结构模型3、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橘子;4、指导、评点学生的观察和汇报情况,并达成一个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共识; 1、观察胡萝卜块根和橘子果实,感性分析其组织构成;2、观察根尖结构模型3、观察橘子分析其组织构成4、知识拓展,吃甘蔗是吃到的组织 1、直接观察植物实体或模型,能增强生的感性认识,这比图片要真实得多,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3、以最直观的方式认识植物体的常见组织
第四环节(10min) 互帮互助出真知 1、组织、指导、评价2、得出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共识; 1、参考动物体结构层次的总结方法总结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比较动物体和植物体结构层次的不同点 1、认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了解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第五环节(5min) 我学习我收获 反馈指导评价 完成导学案上的测评内容 检测学生当堂学习情况,巩固本节知识
第六环节(5min) 快乐学习大家帮 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顾虑和不明白的地方,并帮他们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根、茎、叶 (营养器官)
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分生组织——分裂 营养组织——储藏营养
保护组织——保护 输导组织——运输养分
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布置作业
1、 学生独立完成68页练习。
2、 完成成功学习内容。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应学校要求代表教研组上的一堂教学课堂改革探索课,本节课采取解放学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引导作用的课堂导学模式。因此,本人将这节课设计成活动探究式导学课,学生6人为一个小组对面而坐,课堂以小组活动为基础,学习目标由小组活动(或讨论)后完成,并且由学生代表对知识进行总结,教师在整个课堂中都只起引导作用。由于这是笔者上的第一节活动导学课,在课堂中虽然体现出一些传统课无法做到的优点,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现将本节课总结如下:
优点:
1、本节课采取以学生为主的课题教学模式,在课堂中释放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更加有利。
2、本节课让学生动手和动脑思考的地方明显增多,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社会上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4、学生边做边学课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欲望。
5、在传统教学中,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一点都不学,可能一个学期甚至一年都如此,但在活动教学中就不存在这种情况,因为就算不学的学生要求动手时他还是会动的,只要动他就能学到一些东西。
6、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不参与,可以让组长督促他进行学习,做到适时提醒,这在传统教学中是做不到的。
缺点:
1、课堂内容有点多,后进生可能不能跟上。
2、课堂引导偏少,问题较多而且设计也还存在一些不妥的地方。
3、板书较少,多媒体应用不够,模型使用时没有兼顾后面的学生,总结时教师没有强调,达不到知识巩固的目的。
4、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很好体现。
改进措施:
1、优化课堂内容,尽量做到优差兼顾。
2、优化课堂问题设计和衔接,争取做到课堂流畅,不出现脱节现象。
3、增加板书、多媒体的应用,把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精髓结合起来,为教学服务。
4、重点内容总结时教师要强调,增加知识的巩固率。
5、在教学中注意细节处理,包括语言设计、专业术语运用等,减少课堂口误和失误。
6、加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讨论、多发言,学到更多的知识。
7、材料选择要典型,模型使用上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8、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图片,做到实物、模型和图片的有机结合。
10、多参考已经课改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导学案的制作方法,争取做到集各家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