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选择题汇编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选择题汇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9 10:0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选择题专项练习
1.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

A.中央集权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2.孔子过寨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虎焉,今善子又死焉。”夫子日:“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日:“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为政以德”
D.“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之”
3.孔子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意思是: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孔子这样说的根本出发点是(

A.劝导统治者以德治民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D.强调“格物致知”
4.《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马夫属“圉”,为最下等级之人。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期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5.“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看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6.孔子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材料反映的孔子的财富观是(
)
A.重义轻利、安贫乐道
B.舍生取义,安贫乐道
C.重道轻义,乐于富贵外
D.乐享贫穷,憎恶富贵
7.“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8.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表明他
A.强调“大一统”
    
  B.推崇法的作用
C.主张顺应自然
 
   
  D.相信天人感应
9.《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统治者应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1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的主张
C.“克己复礼”的主张
D.以德治国的主张
12.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向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的一样重,并且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董仲舒
D.韩非子、董仲舒
14.(2010.浙江高考)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5.(2010,海南高考)“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16.(2010.上海高考)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D.墨家
C.道家
17.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淡林先生的顺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
A.法家
B.道家
D.佛教
C.儒家
18.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A.以法为教,今必胜普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19.日本皇太子公主起名为爱子,称号敬官,这是出自儒家经典《孟子》中“仁者爱人,人恒爱之:有礼者敬人,人恒敬之“一语。报道中引用的“仁者爱人”句,最接近孟子本意的解释是(  )
A.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友爱
B.每个人都应爱别人
C.统治者应爱惜民力,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夫妻之间互称爱人
20.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获取的精神营养是(  )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
2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
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22.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日.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性恶论”
C.主张“施仁政于民”
D.主张“性善论”
23.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庄子、韩非子
B.墨子、孔子
C.庄子、孔子
D.孟子、荀子
24.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25.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杂陈。与孔子的“仁”相比,墨子的“兼爱”注重(
)
A.恻隐之心,人的善良本性
B.倡导重义轻利
C.道德的重要
D.无等级名分差别
26.“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日‘世异则事异’。”这反映(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27.先秦时期是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提倡积极人世
B.追求个性解放
C.维护平民利益
D.倡导君主专制
28.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
A.光大儒家
B.恢复礼乐秩序
C.建立教育体系
D.加强中央集权
29.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30.“董......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春秋大一统”
D.“三纲五常”
31.“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我们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32.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早,则民家给......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福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
3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34.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35.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衹
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
36.假设西汉太学生在讨论董仲舒新儒学,下列不可能出现的观点是(  )
A.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治
B.儒学已成为统治思想
C.“天人感应”学说是其基础
D.“君权神授”是封建迷信,应予以批判
37.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   )
A.做“仁”的忠恕之道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仁”与“礼”学说
D.“大一统”的思想
38.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他提出这本目的是(  )
A.遏制学术自由
B.加强中央集权
D.统一思想文化。
C.提高儒学地位
39.“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潜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警告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反映董仲舒的什么思想(  )
A.天人感应
B.罢黜百家
C.君权神授
D.独尊儒术
40.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土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墨家思想受到重视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黄老之学被推崇
41.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主张“民为费,社稷次之,君为轻”
B.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据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4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频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43.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心即理也
B.反对人的各种欲望
C.理是万物本原
D.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44.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45.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影响的有(

①佛教
②道教
③墨家
④儒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6.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B.儒学出现危机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道教的发展
47.宋代的哲学主要是理学,理学在宋代思想界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思想的影响
B.科技发展到顶峰
C.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D.朱熹等人的努力
48.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49.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50.“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与这一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  )
A.无为寡欲
B.格物致知
C.内心反省
D.经世致用
51.文天祥抗元被俘,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他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想是(

A.道家学说
B.佛学
C.理学
D.法家学说
52.“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反映的思想内涵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
53.最早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一说“即是真理”)的是(  )
A.陆九渊
B.朱嘉
C.王阳明
D.王夫之
54.“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守仁
55.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56.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57.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礼门为学来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58.《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59.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60.在明代,讥讽宋明理学,挑战传统社会秩序,评论当朝时事,被保守派视为“非圣无法”的异端分子的是(
  )
A.李赞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61.下列提到的历史现象或文学故事中,李费应该持反对意见
的是(  )
A.木兰从军      B.梁祝化蝶    C.“至圣”孔子  D.商鞅变法
62.“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核心思想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63.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64.清初学者唐甄曾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
安市,其国必贫。”这一-言论反映的经济思想是(   )
A.重视农业
B.重农抑商
C.农商并重
D.农本商末
65.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
A.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否定
B.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对传统儒家思想补充完善
66.对封建专制集权深恶痛绝,指出“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认为皇帝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  
)
A.黄宗羲     B.李贽     D.王夫之    C.顾炎武
67.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施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工商皆本
68.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最恰当
的是(    )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潮流
69.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一书之名有特定含义。“明”是太阳,“夷"是损伤之意,“待访”是等待升起之意,从这一书
名可以看出黄宗羲(   )
A.热爱自然
B.重视天文
C.反对社会发展
D.批判社会黑暗腐朽
70.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
A.司南     B.活字印刷术     C.突火枪     D.造纸术
71.(2010.全国卷I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72.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总结,轻视理论探究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经济
B.儒家民本思想
C.手工业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
73.《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最能说明(
)
A.指南针用于风水观测
B.广州出现了专职气候观测师
C.北宋时就发明了指南针
D.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74.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75.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人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国雪”是指
(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76.柳治征《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石款址北
D.图书成为商品
77.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
78.为达尔文研究物种变异提供了重要资料的我国古代科研成果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石氏星表》
D.四大发明
79.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
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千金方》
80.古代有位科学家,其著作具有总结性,并注意参考西方自然科学知识,重视调查,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参考答案
1-5
ACCCD  
6-10
ABCCA
11-15
CCDCC
16-20
BCDCA
21-25
BACDD
26-30
BADDB
31-35
DDABC
36-40
DDBAC
41-45
DCDCD
46-50
ACACC
51-55
CAACD
56-60DAACA
61-65
CCACC
66-70
ADCDB
71-75
DADAC
76-80AA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