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
注意事项: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 )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C.笼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3.元朝建立的行省中不包括( )
A.辽阳行省 B.云南行省 C.江浙行省 D.山西行省
4.北宋初年,宋太祖“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艺殊绝者送都下,补禁军之阙(缺),其老弱者始留州。”这一措施旨在( )
A.分割兵权 B.强干弱枝 C.减少“冗兵” D.以文制武
5.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表明( )
A.阁臣在皇权之下参与决策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C.国事决策权发生根本转移 D.阁臣对皇权制约作用弱化
6.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该机构是( )
A.军机处 B.内阁 C.中书省 D.枢密院
7.《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人)和解者,则他本人亦应遭受同样伤害。上述规定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
A.具有折中主义的倾向 B.维护了贵族的一些特权
C.体现平民的利益诉求 D.掺杂着原始的古老习俗
8某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这里的“理性”是指罗马法 ( )
A.不断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B.彻底摒弃了以前的习俗
C.竭力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D.构建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9.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为此举超越总统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据此可知,美国( )
A.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B.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C.国会权力至高无上 D.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10.“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该法律条款最有可能来自( )
A.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1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二条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皇帝有权召集、召开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此规定反映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军国主义色彩 B.民族主义色彩 C.专制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12.在资产阶级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举措的共同特点 B.通过立法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目的
C.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扩展 D.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
13.19世纪70年代,法、德两国都颁布法律文献,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国家元首拥有绝对的权力 B.国家元首都由议会选出
C.行政与立法之间分权制衡 D.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1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国政府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近代劫掠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头像的侵略者是( )
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国军队 D.八国联军
16.梁启超指出:“吾国……真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与文中所涉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1845年,清政府官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其条款称:“本道兹依据条约,顾全地方民情,斟酌地方情形,决定将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以为建筑房舍及居留之用。”这一条款表明( )
A.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B.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
C.地方政府企图讨好英国 D.上海开始成为通商口岸
18.传教士郎怀仁曾说:“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此现象最早开始于( )
A.香港开始被割占之时 B.内河航运权被破坏之时
C.使馆界开始设立之时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之时
19.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战争追梦”主要是指( )
A.北伐西征,军事全盛 B.金田举义,建号天国
C.干王理政,颁行新政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0.有史学家称近代中国的辛亥革命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据你判断,这一观点的立论依据很有可能是( )
A.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旨在推翻清朝统治
B.武昌起义导致了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
C.《临时约法》以法律限制袁世凯专权
D.清政府和平交权,结束了封建帝制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西周重要政治制度
材料二 秦朝政治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法制对分封制所起到的作用。(5分)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简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政治制度的转变趋向( 4分 )及其主要原因。(6分)
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种政治制度?(2分 )这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22.(20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2)材料二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6分)根据这些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法典的源头?(2分)
(3)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6分)
(4)综上,谈谈法制对国家统治的作用。(2分)
高二年级历史期中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B A A D A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D A B C A B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其中21题20分,22题20分。)
21、 (20分)
(1)作用: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和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5分)
(2) 趋向:从建立在宗法血缘基础上的分权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4分)
原因:随着诸侯国经济的发展,诸侯国实力提高,周王室逐渐衰微;各诸侯国为兼并的需要,纷纷加强自身的权力;郡县制的推行适应了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各诸侯国通过变法,用集权制取代分权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6分)
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2分)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3分)
22题:(20分)
(1)①内容: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2分)
②特征:维护君主专制统治。(2分)
(2)①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契约具有法律效力。(6分)
②源头:古代罗马法。(2分)
说明:①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
③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6分)
作用:①法制为维护国家统治;
②法制为现代国家政权体制运行提供前提和保障。(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