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电解池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选修4电解池说课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1-25 21:1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电 解 池”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选 修 4
电化学
物质转化
能量转化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
电解池
原电池
二次电池
一、对《电化学基础》本体的认识
二、对《电解池》本体的认识
原理
应用
电解
电解精炼铜、电镀
金属的防护
氯碱工业
活泼金属的冶炼
电解池相关概念
电解池装置特点
相关电极反应书写
电解池工作原理
电解池
三、《电解池》教学的核心价值和功能
社会价值
学科价值
电解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的冶炼、电镀、精炼铜、氯碱工业、金属的防护、蓄电池等
①多了一个看化学反应的角度
③丰富了对化学反应条件的认识
②多了一个实现物质转化的方法
学科
素养
学科
能力
①通过电解原理理论建构过程,体会化学反应原理学习方法与过程,如假说、实验、推理、归纳等方法。
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提升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③学会应用电解原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四、《电解池》的教学与学习方法
教学指导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原理性知识
事实性知识
支撑
指导
教学策略:创设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境,通过驱动性的问题、结构性的活动来组织
学习方式:探究式
合作式
五、《电解池》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 学习意义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任务五
电解熔融氯化钠
电解水
电解氯化钠溶液
电解氯化铜溶液
作业练习
推理、自主探究、交流式
小组合作式
实验探究式
假设、验证式
自主式
初步建立电解模型,将电与化学反应联系在一起
初步运用电解模型,将原电池和电解池联系
学会分析问题的本质,将氧化还原与电解联系在一起,解决离子放电顺序问题,建立解决复杂模型的思路
学会分析问题的本质,巩固上面建立的思路,回扣教材典型电解模型
巩固本节课习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正确运用氧化还原知识解决离子放电顺序
减少体系的复杂因素模型简单,便于讨论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概念建构。
两个电解实例都可以设计为学生实验,并能检验产物。电解氯化钠溶液是氯碱工业的基础,电解氯化铜溶液是教材中的典型实例。
任务:设计一个利用直流电源将氯化钠分解成为钠与氯气的装置。
(高温、通电)
任务一 分析“电解熔融NaCl”的过程,进行概念建构
情境:金属钠屑在氯气中燃烧实验
问题:你能从哪些角度认识该反应?
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放热的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该反应在工业生产上是否有意义?
问题:该反应的逆过程有实际价值吗?
问题:如何将氯化钠分解成为钠与氯气呢?
材料:加热氯化钠至高温的变化情况介绍
投影:电解熔融氯化钠示意图片。
演示:电解熔融氯化钠的微观动画。
认识逆过程的实际价值
讨论提供能量的方式
设计一个“电解池”
初步形成“电解模型”
分析该装置的工作原理
在原电池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不自觉的与原电池进行了区别,明确了电的作用。
结合物理学知识,分析微粒的运动方向,利用氧化还原分析微粒得失电子变化。
初步了解到电解质的导电过程伴随着物质变化,是个化学变化过程。
分析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移动的方向
分析体系中离子
运用氧化还原原理分析阴阳离子得失电子后的产物
任务二 分析电解水的过程,对电解模型初步应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卫星、空间站等太空飞行器在轨道上运行时存在向日和背日工作状态,仅依靠太阳能电池不能满足连续供电的需要,必须装备储能电池,即向日时利用太阳能对储能电池充电,背日时依靠储能电池供电。再生氢氧燃料电池是将氢氧燃料电池技术与水电解技术相结合,可满足上述需求。
问题:试写出背日面时,燃料电池系统工作时的电极反应?
回忆原电池知识
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既有复习的意义,也是为书写电解水的电极反应做铺垫
问题:小组讨论向日面时,电解水系统工作原理,试写出相关电极反应?
运用电解池模型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同伴引领,巩固简单电解模型的分析思路
电解对象多数是溶液,所以要把水研究清楚
对氢氧燃料电池再认识
情境真实,很有现实意义。很好的将原电池和电解池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电化学的学习价值
分析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移动的方向
分析体系中离子
运用氧化还原原理分析阴阳离子得失电子后的产物
问题:请描述上述实验现象?
任务三 实验探究电解氯化钠溶液,建立复杂模型分析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得到钠和氯气,电解水会得到氢气和氧气,如果将二者混合,电解氯化钠溶液,会得到什么物质呢?
实验:电解滴有酚酞的氯化钠溶液,并检验阳极产物
问题:如何解释我们看到的实验现象?
运用电解池模型和氧化还原知识,与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问题:对于氯化钠溶液进行电解时,分析电解过程的思路是什么?
交流分析思路
小结:电解复杂的混合溶液的分析思路。
由单一体系过渡到混合体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叙述上述实验的现象
(阴极区溶液变红同时产生无色气体、 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离子放电顺序)
分析体系中离子
考虑离子放电顺序,选择优先放电离子
运用氧化还原原理分析阴阳离子得失电子后的产物
练习:下列阳离子在阴极(石墨做电极)析出的先后顺序是 ,
Na+、Cu2+、Ag+ 、 Al3+
下列阴离子在阳极(石墨做电极)析出的先后顺序是 ,
Cl-、OH-、Br-、SO42-
任务四 预测电解氯化铜溶液的产物,并用实验验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在任务二中,由于纯水的导电性太差,反应很难进行。所以一般都要加入某种电解质增强溶液导电性。
运用任务三中建立的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分析下列各溶液电解时的变化。
问题:该电解质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H2SO4、 NaOH 、CuCl2、CuSO4、Na2SO4
实验验证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分析结果。
应用电解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特别是熟练应用放电顺序
任务五 课后作业
作业3:用石墨做电极,电解氯化钾、碘化钾混合溶液,分析电
解过程中的现象,写出电极反应?
作业4:用石墨做电极,电解K2MnO4溶液,可以得到KMnO4
溶液,试写出阴、阳极的电极反应?
作业1:用石墨做电极,电解AgNO3溶液,分析电解过程中的现
象,写出电极反应?
作业2:用石墨做电极,电解MgCl2溶液,分析电解过程中的现
象,写出电极反应?
课后反思:
3.重视情境创设,优化教学素材。精心设计问题和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依据概念原理学习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设计了以探究为核心的、积极主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突出教学和学习的建构性、结构性、整合性和发展性。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活跃。
2.重视运用逻辑推理,凸现原理形成过程。以电解NaCl、H2O、NaCl溶液、CuCl2溶液等事实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微观探究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再由学生自己对探究结论做进一步的归纳和小结,最后从微观层次上构建出电解池工作原理的有序思维模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和升华,达到了授人以渔、过“脑”难忘的目的 。
谢谢各位老师,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