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3.2.5 形成报告2-粤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3.2.5 形成报告2-粤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1-08 20:0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针对广东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进行教学的设计。本节内容体现的课程内容标准是:(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2)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和基本特征。
采用图表方式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规律并直观形象地表达统计结果,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常用到,而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表达意图是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之一,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信息处理与交流能力中的一种能力,是学生具有信息素养的表现之一。通过本节利用图表工具软件处理表格信息,引导学生在图表处理、图文排版等操作使用方面,在本节学习中得到复习巩固,且能够根据任务需求,运用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表达意图,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学习需要分析
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高一学生已达到形式运算阶段,能够在心理上控制和考虑若干变量,抽象性思维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又存在个体认知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信息的加工和解释水平受其加工、表征信息的方式与一次所能加工的信息数量以及原有知识结构状况影响。因此,要考虑学习个体的认知差异性。
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
在预备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学生来自于潮阳区的各个乡镇,水平不一,大部分没有使用过Excel电子表格工具,极少数学生的操作水平较高。但经过前几课时的常规软件介绍和认真学习了Office同类办公软件word,并且,前一课时末,教师还对Excel的基本知识做了介绍, 因此绝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学习该节的预备能力,通过再学习和练习,能够完成目标技能的获取(即意义的建构)。
学习风格分析: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由于本校的学生初中大部分在民办学校就读,导致他们在学习风格上大多数表现为表现为场依存型;在认知活动中,不那么主动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少数学生为场独立型,能够深入分析,愿意独立专研,对所提供的信息能重新组织。因此教学应照顾到多数人,对少数场独立型的学生稍加指导便可。
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动机主要指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学习动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期中考试刚刚结束,学生急切想知道年级的整体状况和自己相对学习状况,因此学习这一课,学生刚好具备了认知的内驱力。当然很多学生还是由自我提高内驱力促进学习,也不排除附属内驱力的存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了解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基本流程。
②能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填充柄等工具快速建立表格模型。
③能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函数等工具进行数值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亲历 “期中考试成绩表”的表格模型的建立,熟悉Excel的基本操作;通过自主探究和教师讲授“总分”的计算过程,实现知识的迁移,明确Excel函数的原理;通过任务分层教学帮助全体同学熟练使用Excel函数。
3、情感态度目标
①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亲历“期中考试成绩表”建立及进行数值计算,深刻感受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便捷与高效。
六、教学重点
1.理解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的过程。
2.熟练使用填充柄等工具快速建立表格;
3.理解函数的原理,熟练使用函数等工具进行数值计算。
七、教学难点
理解函数的原理;
熟练使用函数等工具进行数值计算。
八、教学方法
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讲授法、任务分层法。
学法: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和小组协作三者结合。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程序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期中考试刚过,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呢?
学生思考回答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结:我们不仅仅要考了多少分,更要关心在年级里的排名。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在年级的排名呢?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的分数,也要收集年级其他同学的数据才能做出分析;高一年级人数多、考试科目也多,我们该怎么样快速、准确地做出分析呢?借助表格,利用计算机,完成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学生思考回答
引出学习内容
表表格的组成要素
展示表格——“期中考试成绩表”
提出问题:这个表格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如何快速地定位单元格?
学生观察,思考
知道表格的基本组成:标题、表头、数据;理解单元格的表示方法
小结:表格是有标题、表头、数据组成的;单元格可以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来确定。
学生观察,思考
建立表格
启动Excel,明确单元格有字母(列)+数字(行)来表示:A1单元格
任务1——建立表格
建立表格的标题(合并单元格)
建立表格的表头
快速填充数据(填充柄的使用)
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跟练
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理解单元格的表示方法,掌握单元格的基本操作;
通过演示讲授,掌握填充柄的使用,快速建立表格
小结:通过使用填充柄,能够快速地完成有规律的数据的填充,实现表格的快速建立。
学生回忆、总结
数值计算
自主探究——任务2:如何快速、准确地求出总分?
对比学生求总分的三种方式的优缺点:
把Excel函数跟数学函数进行类比
根据现有的知识,求出总分
通过对学生的 自主探究求总分的方法进行总结,同时类比数学函数,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原理。
小结:
Excel函数名封装了函数的运算求解过程;excel函数的参数类似于数学函数中的变量。
Excel函数的使用步骤:
找出解决问题的函数名称;
传递所需参数。
思考,总结
5.试一试:求出每科的最高分
求出每科的最高分
通过求出每科的最高分,熟练掌握函数的使用
作业
作业:
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相关作业
通过分层任务,进一步巩固函数的使用。
总结

回顾反思
回顾提升
十、教学反思:
在案例选取上,本节课较好地结合了学生期中考试以后迫切想了解自己的期中考试情况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通过类比数学函数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而经历体验的大量数据的数值计算,则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高效与便捷。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如表格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会更好。
公开课评价意见:
好的方面:
案例选取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
类比数学函数,实现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需要进行数值计算的数据量适中,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同时体会到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高效与便捷
能够进行任务分层,面向全体学生
需要改进的地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表格的建立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函数名的确定该给学生一次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