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危害; 
2、了解网络使用过程中的道德规范; 
3、了解国内外信息安全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 
过程与方法: 
1、在信息活动中,学会判断自己信息行为的合法性和正确性; 
2、通过一些案例的分析,能对侵犯自己信息安全的行为做出有效抵制和防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强自身的道德规范修养,培养自我防范意识和积极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 
2、树立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利用网络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分析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避免受侵害的方法;? 
2、网络使用道德规范;? 
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教学难点:? 
1、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探讨与学习信息安全问题的兴趣;? 
2、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初步树立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与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 
3、如何让学生理解信息系统安全的相关定义、计算机犯罪的种类及特征。 
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探究等 
教学环境: 
录播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利用视频导入新课,了解网络信息活动中滥发信息的危害。 
二、安排学生阅读p139页任务,完成表6-8。 
三、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1、国内立法情况?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刑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国外立法简介 
四、网上道德规范?: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勒索病毒的出现进行课堂内容导入,然后结合课本四个案例的剖析,对照学习了我国目前关于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情况,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该部分法制还仍不健全,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再加上网络活动的特殊性,致使太多的危害信息安全的行为得不到整治。而大家 作为将来信息活动的主体,信息法制的建设是有赖于你们的,因此需要我们每个同学都清醒地认识到维护信息安全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行为,更是一种必要的法律行为。而打击网络犯罪,绝不仅是公检法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 
学生们平常对于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并不是很了解,有一些学生更是一无所知,本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法律法规知识和意识,做信息社会的守法公民。基于本节课主要是对信息安全中,培养学生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大量的案例,作为感性材料,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破坏网络安全的严重性。而交流讨论,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和全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