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章末复习
变速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快慢: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长度和时间
定义
物理意义
基本单位
单位换算
常考长度估测
测量
常考时间估测
时间:秒表
长度:刻度尺
概念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减小误差方法
运动和静止
运动的相对性
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
长度:m
时间:s
误差
参照物
知识精讲
考点清单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基本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等.
(3)单位换算:1
km=______m、1
dm=_____m、1
cm=______m、1
mm=______m、1
μm=10-6
m、1
nm=10-9
m.
1
000
0.1
0.01
10-3
(4)常考长度的估测:a.中学生的身高约______m;b.课桌高度约______m;c.一支新铅笔的长
度约20
cm;d.九年级物理课本长约______cm、宽约19
cm、厚度约0.8
cm;
e.教室的高度约______m;f.教室的门高约______m.
(5)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
a.看:看______、看________、看___________.如图所示,1
cm刻度间有10个小格,分度值为______cm.刻度尺的量程为________cm.
1.6
0.8
26
3
2
量程
分度值
零刻度线
0.1
0~10
b.选: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的刻度尺量程应不小于物体的长度,其次根据实
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c.放: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零刻度线(若零刻度线磨损,则对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线);
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d.读:视线要______刻度线;要估读到________的下一位,
最末一位是________.
e.记:测量值由数字和________组成.上图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正对
分度值
估读值
单位
4.16cm(4.14~4.17)
2.时间的测量
基本单位:秒(s).
单位换算:1
h=
________min=________
s.
测量工具
(1)生活中用机械表、电子表、石英表来测时间;
(2)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停表来测时间.
常考时间的估测:a.人1
min内正常的心跳(脉搏)次数为_____次左右;
b.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46
s;
c.中学生百米测试成绩约
______s.
60
3
600
70
15
3.误差与错误
产生原因
可否避免
减小或避免的方法
误差
仪器不精密;实验方法不完善;观察
者估读偏差;环境对仪器的影响
_______避免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
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错误
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记录
结果时粗心
_______避免
按照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操作
不可
可以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就叫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取原则:(1)所选参照物符合题目要求;(2)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
4.运动和静止的判断:(1)研究物体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______→研究物体静止.
(2)研究物体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_______→研究物体运动.
5.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可能不同.
不变
改变
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
定义:______与_______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_______的物理量.
公式:_________
变形公式:求路程:s=vt求时间:t=
单位:基本单位是m/s,常用单位有km/h,1
m/s=_______km/h.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______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通过相同的路程所花时间______的物体运动得快.
路程
时间
快慢
3.6
长
短
2.常考速度的估测: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_____m/s;
b.汽车在市区内允许的最高行驶的速度为40
km/h;
c.中学生百米短跑的速度约为7
m/s.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________的直线运动.
v-t和s-t图像如图所示:
4.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______的直线运动.
5.平均速度:如果只做粗略研究,可以用v=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v-t图像
s-t图像
1.1
不变
变化
图说物理
教材素材提升
命题点:参照物的选取及运动状态的判断
1.
小明坐在甲车厢中向乙车看去,突然发现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了,但驶过了乙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则他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坐在旁边的小华为参照物,小明是
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019益阳10改编)
(RJ八上P17
图1.2-3、2020河北18)
乙车
静止
命题点:速度的计算
2.
如图所示是小明、小红等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的情景,裁判员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比较运动员快慢的,那么所用时间最短的同学跑得最____(选填“快”或“慢”).小明第一个冲过终点,赛跑过程中(小明的速度始终大于小红的速度),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________(选填“向前”或
“向后”)运动的.冲过终点小明的成绩是12.5
s,则他在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2020无锡14改编)
(RJ八上P19图1.3-1)
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快
向后
8
命题点:速度的计算
3.
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小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0~40
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
_____(选填“>”、
“<”或“=”)乙车的平均速度;该过程中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
的;乙车前30
s的平均速度大小是____
m/s,合_____
km/h.
(2020荆州33改编)
(RJ八上P21图1.3-3)
=
运动
25
90
教材操作类小实验
1.
(RJ八上
P15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请利用直尺和细线测量一枚硬币的周长和一张纸的厚度.
(1)测量硬币的周长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硬币的周长为________(用测量的量表示).
(2)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____(用测量的量表示).
先用细线将硬币缠绕一周,再将细线拉直后用直尺测量其缠绕硬币部分的长度L
L
用直尺测出100张纸的总厚度h
2.
(RJ八上P25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课标要求)有一个量程为2
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
(1)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至少3步的长度,求出平均值,作为自己正常步行时每一步的长度L,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出从家出发正常步行到学校所走的步数n,
则家到学校的总路程为s=______.
(3)如果再给你一只钟表,你还能想到的方法是(简要写出需测的物理量名称和符号):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总路程为s=________.
准确测量人的步幅,减小误差
nL
测出正常步行的速度v
从家里到学校所用时间t
vt
3.
(RJ八上
P15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如图所示,小明用一条长绳和一个螺母自制了一个单摆,然后想测量单摆的周期,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为了能更准确地测出螺母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选用的测量器材是_____;测量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题图
用秒表测量螺母摆动50个来回的时间t,则螺母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为
秒表
(2)实验后猜想:螺母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可能与绳的长度有关.请帮忙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若每次测得的螺母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不同,则说明螺母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与绳的长度________.
多次改变绳的长度,保持其他因素不变,重新测量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比较时间是否相同
有关
实验突破--科学探究素养提升
命题点扫描
【设计与进行实验】
“5问法”提思维
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近10年未考)
Q1:研究什么?
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Q2:依据什么?
原理:________
Q3:测什么量?
路程s
、时间t
Q4:用什么测?
刻度尺测量路程s
、停表测量时间t
Q5:怎么测?
实验装置:(RJ八上P23图1.4-1)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2)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1,并记录在表格中
(3)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并记录在表格中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记录在表格中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
★1.
实验主要器材及作用
(1)小车、斜面(使小车获得下滑动力,加速下滑)
(2)金属片(确保小车终点始终在同一位置;便于
控制小车运动的路程)
★2.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斜面倾斜程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的原因(如果倾斜程度过大,小车运行较快,不利于时间测量;如果倾斜程度过小,会造成各阶段的平均速度太接近)
(2)多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3)在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时,要“头对头”或“尾对尾”测量,记录时间也要如此
同一位置
3.
实验表格设计(注意多次测量和物理量的单位)
【分析数据和现象,总结结论】
4.
平均速度的计算
5.
比较不同阶段平均速度的大小
【交流与反思】
6.
测量多组实验数据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小车从斜面顶端(不计摩擦及空气阻力)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机械能及其转化(重力势能________,动能_______,机械能_______)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减小
增大
不变
8.
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是变速直线运动)
9.
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
10.
实验评估:
(1)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的评估(求平均速度时应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计算,而不能用各阶段的平均速度相加后求平均值计算)
(2)测量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方法的评估
全国视野分层练
例 如图甲是小明“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如果有手表和秒表两种计时器
供你选择,你将选择哪种?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图甲
基础设问
秒表
便于控制时间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mm.
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________cm,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若AB、BC、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AB、vBC、vAC,则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5)若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减小斜面的倾斜程度
10
80.0
0.27
vBC>v
AC>v
AB
大
能力提升
(6)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小车的重力势能______,动能________.(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7)(2018江西改编)下面的四幅图中能反映出该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的是_____.
减小
增大
C
方法1
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各段路程中速度的平均值
偏大
所测量的路程偏大
例题图乙
(8)(2017日照改编)小明计算A到C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vAC=
;方法2:vAC=
.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8益阳改编)实验时,同学小丽测出斜面顶
端A点到斜面底端C点的距离s和小车通过的时间
t,如图乙所示,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出平均速
度比小车的实际速度_______(选填“偏大”或
“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9宜昌改编)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正确
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运动到底端C点的过程中,在B点时有一定的速度,而将小车从B点开始释放时,下半程一开始的速度为零,与事实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