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统编版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检测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统编版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检测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试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0 13:4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06500010274300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检测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试题)
1.1979年3月,在法德的协调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8个成员国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EMS),此后,西班牙、英国和葡萄牙先后加入。EMS成员一致同意固定任何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政策。这一体系的建立( )
A.瓦解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表明欧共体国家经济发展差异缩小
C.是为了应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动 D.实现了欧洲货币关系的长期稳定
2.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3.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4.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 )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1973年10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这一变化( )
A.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危机 B.说明美元仍旧维持强势地位
C.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维系
6.19世纪后期,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形成。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英镑贬值,和与它利益相近的国家,组成“英镑集团”,英联邦成员国货币与英镑汇率相同,用英镑进行贸易结算;为了与之抗衡,1933年,美国及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组织了“美元集团”;同年,法、荷、意、比等6国组成金本位货币集团。上述货币政策的变化( )
A.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区域集团化 B.使世界分裂成对立的政治集团
C.暴露了资本主义的极端利己性 D.表明国家干预经济已经普遍化
7.下表是1983—1984年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位:英镑),从中可知这种情况( )
月收入(四口之家)
50.00
80.00
100.00
130.00
200.00
儿童津贴
13.00
13.00
13.00
13.00
13.00
房屋津贴
22.55
17.60
13.89
8.29
0.00
家庭收入补助
22.50
7.50
0.00
0.00
0.00
学校免费午餐
5.00
5.00
0.00
0.00
0.00
纳税
0.00
-7.88
-13.88
-19.88
-43.83
国民保险
-4.50
-7.20
-9.00
-10.80
-18.00
实际收入
108.55
108.00
104.01
110.61
151.12
A.使英国贫富差距变得极为微小
B.导致政府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
C.使每个家庭都能充分享受福利制度带来的好处
D.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8.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一位同学在研究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时搜集到下列材料,下列选项中对其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
1833年
通过《工厂法》,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做出了相关规定
1842年
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地下劳动
1870—1907年
颁布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和医疗保障
1875—1909年
颁布多个住房法令,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
A.两次工业革命是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
B.英国以立法形式推进制度建设,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保持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
D.实现了社会公平,推动了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完善
9.20世纪30年代,为缓解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下图所示内容属于罗斯福新政中的( )

A.金融政策 B.工业生产政策 C.农业政策 D.社会保障制度
10.到1928年底,美、德、挪、比、意、丹、葡、荷、英、法、西等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签订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税率由值百抽七点五起,直到二十七点五。这些变化( )
A.使中国真正实现关税自主权 B.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扭转了中国贸易的逆差局面 D.使关税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财政来源
11.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12.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收回关税自主权和领事裁判权的改订新约运动。经过艰苦谈判,通过了由中国政府确定的逐步提高进口商品税的征收标准(见下表)。这一标准( )
年份
非竞争性进口商品(%)(国内无同类产品且找不到相近替代物)
竞争性进口商品(%)(国内有同类产品)
总税则
必需品
合计
无出口
有出口
合计
1928
5.1
5.1
4.8
3.5
4.1
4.3
1929
22.2
17.2
13.0
7.3
9.0
10.9
1930
23.6
17.7
17.5
7.9
10.2
12.0
A.导致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 B.促进了中国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
C.基本实现国民政府的外交目标 D.有利于非竞争性进口商品的输入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交子的诞生可谓是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因为躲避隋唐战乱,四川的经济相对独立,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繁荣,同时因缺铜而依赖铁钱,携带不便,于是作为商业信用凭证的交子产生。起初,交子由四川百姓发行,发行者不久财衰,交子不能兑现,诉讼频起。朝廷下令将交子收归官营,以朝廷财力支持交子的流通和价值的稳定。初期交子的价值十分稳定,有效地支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末期,为了攻打西夏而大量增发交子,结果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于是,宋徽宗改交子为钱引,以增加百姓对纸币的信心。
——摘编自石俊志《中国货币法制史话》
材料二:民国初年,北京民国政府曾铸造银元以为国币,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币制混乱的问题。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1935年政府决定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白银国有,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1948年,因发行量过大,法币被金圆券代替。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交子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发行交子和民国发行纸币产生的相同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为了稳定汇率、加强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竞争而建立起欧洲货币体系,故选C项;到目前为止,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排除A项;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国家经济实力并不均衡,其货币的地位也不相同,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并不能使欧共体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缩小,排除B项;因为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国家经济实力不均衡,其货币体系是不固定的,不能实现欧洲货币体系的长期稳定,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富民十六户主之”“以便贸易”可知交子可以作为民间交易凭证,故A项正确;结合材料可知,交子产生之后由于富者“不能偿所负”才出现商业纠纷,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富商地位的提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故D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根据“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可知,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加强对世界金融的控制,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这种意图的表现,故A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题中给出的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是印刷纸币的模板,它的存在能反映出北宋发行了纸币,故①正确;从铜版拓片的内容可知当时的印刷技术水平,故②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纸币铜版拓片,不是纸币实物材料,故③错误;从纸币出现和拓片上的文字,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可以得出美元的强势地位,故选B项;材料所述变化对美国经济发展有利,会推动其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只是强化了大国对全球经济的领导,不会改变经济秩序,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瓦解,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进行“货币战”,显示了各国为转嫁危机而以邻为壑、保护本国利益的做法,暴露出资本主义的极端利己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英联邦不是经济区域集团,且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货币集团也不是政治集团,故B项错误;材料中各国的做法不能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普遍化,故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原本收入不同的家庭,在经过交税、接受补助之后,各家庭间实际收入差别并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材料并没有涉及政府的总体支出和负担能力,故B项排除。由表格可知,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充分享受福利制度带来的好处,故C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障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英国通过立法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社会保障的内容来看,英国制定相关法律来保障公民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和劳动安全等,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绝对化,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并不能断言那时英国已经实现了社会公平,只能说其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可知,雇主每月交纳全体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给国家,国家在工人失业时发放一定数额的救济金给工人,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表现,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28年底”可知此时中国依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并没有真正实现关税自主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结合所学可知,虽然不能根本上实现关税自主的局面,但是客观上国定税则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民族工业,有利于其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贸易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为关税自主权问题,不能反映关税在整个财政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材料“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反映了税收方式的变化,由钱物混合到以钱为主,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中国古代一直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赋税形式的变化无法体现政策的改变,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经济控制的内容,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从表格内容可知,国内无同类产品且找不到相近替代物的商品收税标准越来越高,有出口的比无出口的收税标准低,这一标准促进了中国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政府确定的进口商品税的征收标准,无法体现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民政府的外交目标是否实现,排除C项;材料中中国政府逐步提高进口商品税,非竞争性进口商品的税率也提高了,这不利于非竞争性进口商品的输入,排除D项。
13.答案:
(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解析:(1)问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一“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材料二“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粵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得出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由材料一“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材料二“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得出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得出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由材料二“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得出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得出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14.答案:
(1)变化:先是个人发行,后改为官营;政府推动,宋徽宗时改为钱引。
(2)原因:民国初年的统一国币政策未能改变币制混乱问题;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的税收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白银外流问题。
(3)初期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市场流通,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后期都产生了消极影响,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引发信任危机,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解析:(1)问根据材料一“起初,交子由四川百姓发行,发行者不久财衰,交子不能兑现,诉讼频起。朝廷下令将交子收归官营”“宋徽宗改交子为钱引,以增加百姓对纸币的信心”归纳。(2)问根据材料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币制混乱的问题”得出民国初年的统一国币政策未能改变币制混乱问题;根据材料材料二“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得出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根据材料二“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得出国民政府的税收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白银外流问题。(3)问主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论述。根据材料一“初期交子的价值十分稳定,有效地支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材料二中1935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得出初期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市场流通,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北宋末期,为了攻打西夏而大量增发交子,结果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并结合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得出后期都产生了消极影响,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引发信任危机,阻碍了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