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白山市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著名的考古学家柴尔德提出的“新石器时代革命”理论,主要结论之--就是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是人类历史上自学会控制火以来的一-次“ 最伟大的经济革命”。该理论提出的主要依据可能是
A.新石器奠定了原始农业的发展基础 B.原始农业推动人类定居生活的形成
C.原始农业促进牲畜的驯化饲养过程 D.新石器铸就了人类早期文明的诞生
2.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晚年对文献典籍进行整理,却没有留下属于自己的著作。孔子的这一做法
A.包含了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 B.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C.体现了诸子百家学说走向融合的趋势 D.为古典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3.秦统一前,在属邦(秦对少数民族设置的管理机构)之下由“臣邦君长”统辖“臣邦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之后,境内蛮夷全部划归于郡下,由国家官吏行使管理职责,基本实
现了郡县一元化。秦朝这一举措有利于
A.官僚政治的开创 B.地方制度多元化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君主专制的确立
4.下表所示为北魏汉族大臣所占比重变化情况。据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道武帝时
明元帝时
太武帝时
文成帝时
献文帝时
孝文帝时
37. 5%
41.4%
50. 8%
52. 7%
59. 5%
68%
A.汉文化的影响力增强
B.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C.汉化改革是发展主流
D.鲜卑族完成封建化
5.唐高宗即位后,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别”“西海邵?”.松贾干布道使奉书称.“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赶国除讨。”并献金银珠宝请置唐太宗灵座之前。唐高宗嘉许,为他刻了石像列于太宗陵旁。这说明当时
A.唐朝政府强化对西藏管理 B.吐蕃已经是唐帝国的藩属
C.唐蕃的政治关系得到加强 D.唐朝中央集权进- - 步强化
6.唐朝初年,租庸调制逐渐完善以庸代役成为项长期推行的制度,唐朝政府的这一做法有利于
A.强化军力远征突厥 B.保证农业生产时间
C.集中民力大兴土木 D.废除人身依附关系
7.唐玄宗曾分别为儒家的《孝经》、佛教的《金刚经》、道教的《道德经》亲自作注,并特别说明自己 注《金刚经》的目的是使“三教无阙(缺)”,他对佛道两教的教义都有同样高的评价。唐玄宗这些做法
A.打击了文人士大夫阶层 B.旨在提高佛道两教的地位
C.体现了三教并行的政策 D.反映了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8.元世祖沿用金国行尚书省的旧例,在朝廷设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和征伐事务。比如,河东行省、北京行省、山东行省等,就是这-类型。这说明元初行省
A.是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 B.违背了郡县制的精神
C.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D.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9.宋代从真宗开始,工商税的收人就超过了农业税,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 ~ 1077年),农业税的比重降至30%;南宋淳熙至绍熙無年间(117-~1194年),非农业税更是惊人地接近85%。据此可知,宋代
A.农业生产逐渐衰败 B.商业占经济主导地位
C.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10.宋代学者讲究以意统言,寄言出意,把功夫用在领悟上,因此在训诂中力求点到为止,力戒烦琐,给人以宽裕的思考余地。这一-治学方式
A.否定了儒学正统地位 B.冲破了伦理道德的束缚
C.完善了宋明理学的理论 D.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容
11.朱元璋认为:“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设置了四辅官。其背景是
A.宰相成为虚职 B.丞相制被废除
C.国事陡然繁杂 D.治国之才匮乏
12.乾隆年间进出广州港口的商船,经商做买卖都婴通过广州十三行,比如外国的商船带来的西洋货物,并不能直接上岸买卖,而是要通过广州十三行,中国商人的茶叶.丝绸等想要出口,也同样需要通过广州十三行。可见,广州十三行
A.加快了中西交流 B.顺应了世界潮流
C.维护了国家主权 D.垄断了中外贸易
1.颐炎更声称“孔子来免有识"认为在学术上不应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但他决不自以为是,而是一有“独见”,必细心求证。 这说明顾炎武
C.崇尚实学 D.思想激进 A.胸怀天下 B.反对儒学
1.《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清政府照会英国代表.“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俾免鲜端”。这规定
A.减少了中英商业纠纷的发生 B.避免了事态进-步扩大
C.反映出清朝的近代外交意识 D.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15.太平天国后期、王爷遍地走,一且被封王,第 -件事就是建造 王府,于是数不尽的画栋雕梁拔地而起,苏州的忠王府、金华的侍王府都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花了两三年时间建造起来的。后来成为忠王府新主人的李鸿章看了忠王府之后叹其为平生所仅见。这一现象说明太平天国
A.官员腐化现象比清政府更甚 B.并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C依靠“封王”来挽救衰退之势 D.攀比附会的社会风气浓厚
16.据载,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当地民众请巡抚唐景崧向清政府转达:“台湾属倭,万姓不服....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愿人人战死而守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反映出台湾人民
A.誓死不屈的民族爱国精神 B.对政府割让台湾的愤懑
C坚决反抗日本的残暴统治 D.不甘被西方奴役的呐喊
17. 1922年,第一-次直 奉战争结束后,直系军阀将领曹锟、吴佩孚指责时任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总统的徐世昌(1918年由皖系军阀操纵的国会选举上台)“非法”,并强迫他离职,徐世昌自此退出了政界。这反映出当时的北京政权
A.实际上由封建军阀控制 B.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C严格遵循三权分立原则 D.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18.“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胡适的这首诗发表在1917 年的《新青年》上,与之后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鲁迅的《我的失恋》等掀起了诗歌创作的新风潮。胡适等人的诗歌创作,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提倡男女平等的爱情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文学创作平民化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19.1925~1926年,周恩来担任广东革命根据地东江各属行政委员,期间开创了妇女代表参加管理地方政权的先例,并结合斗争实际和工作实际,运用多种形式,教育培养了一批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妇女干部。对此解读I正确的是
A.妇女是反帝反封建的先锋
B.男女平等在广东率先实现
C.国民革命促进了妇女解放
D.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实效
20.勿忘国耻,警钟长鸣。2021 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国人民伟大的14年抗战开始90周年。90年前,日本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这场侵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华北事变 D.九一八事变
21.在侵占广州.武汉以后,日军调整侵华战略方针,在正面战场实施“”兵力渐减”方针,在占领区则强化“治安肃正”作战方针。这-调整
A.是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 B.反映出敌后抗战的重要作用
C.使抗日战争进人到反攻阶段 D.说明日本放弃正面战场作战
22.右图取自“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漫画作品,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农民积极支援前线的状况。图中“土地制度的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双十协定》
C.《中华民国宪法》 D《用内和平协定》
23.1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召开, 确立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存在.这次会议的召开
A.宣告了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结束 B.表明我国民主化建设曲折发展
C.促进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D.推动了我国立法体系的健全
24.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振奋人心的口号,如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E*"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口号反映了当时
A.宣传工作的失误 B.经济规律受重视
C.国民经济的失调 D.艰苦奋斗的精神
25.下表所示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所发生的几次重大争论。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
争论内容
争论的平息
20世纪80年代
特区能不能办
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题词肯定
20世纪90年代
姓“资”还是姓“社”
邓小平“南方谈话”
20世纪90年代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殖民地”吗
邓小平“南方谈话”,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
A.对外开放推动了外交的发展 B.国民经济的所有制结构逐渐优化
C,对外开放滞后于国内的改革 D.邓小平理论推动了对外开放进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儒学社会化是指在国家政权的倡导和推动下,将儒学理念灌输给社会的各个阶层,使之成为社会普遍的价值认网。随着汉代儒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汉或常践行儒学理念,使儒学用于国家政治生活之中,并成为官更选拔的标准,提高了人民常慕儒学的积极性。他通过建立信学教有教化依系,使士人普遍经历了一个儒学化的过程,并通过士人阶层向民间社会传播浸润,使儒家的价值观得到普及。
——摘編自邓智旺(汉代儒学社会化成功的原因》
材料二
宋家代学者在蒙学教有中增加了诗做文史,伦理成治等内为容。强调“治法国,来,平天下”胡瑗在主持太学时,按各个学生不同的各件和兴趣,把他们分开,使之互教互学,且时常对学生分别加以指导。朱来等人亲自参与储学教材的编写,完善理学体系.保证教材的权威性,使理学原则通过学校广泛传播。这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在儒学社会化的历史进推中有其独特的标本意义。但儒学社会化制重于向受教育者灌输传统伦理,这实质上是一种束缚性教育。应当引以为戒。
——摘编自贾芳芳、宋学文《宋代儒学教育的演变、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代偶学社会化成功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储学社会化星现出的显署特点。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学社会化的看法。(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东晋南朝时期,门阀政治发展到鼎盛,政权更迭频繁,土地私有制的浪潮又汹涌奔袭,东晋南朝时期的庄园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轨迹中大放异彩。战乱不息的中原大地促使士族冠带之家携家带眷避乱江左建立庄园,而战乱所导致的流民又为庄园的生产提供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据考证,当时为北来士族庄园建立重镇的会稽,直到刘宋时期也还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庄园使仓惶离乱的士族获得了安身立命之所。颠沛流离的移民重获安家立业之地。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被修建,原本为北方所种植的早地作物被推广至南方。
——摘編自胡宗飞《东晋南朝庄园生产经营研究》
材料二
世族庄园在唐代以前为数众多,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最尊贵的世家大族”“不得不落到新兴军阀的统治之下",众多世族庄国走向破败。中唐以后,通过市场化的土地交易,富民庄园方兴未艾。作为劳动力的“无田小民”,与庄国主之间经过协商与谈判,形成“明立要契”的租佃关系。这些佃农虽然仍是庄图的劳动人口,但已经不再以“奴婢”称之。中唐以后,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庄园产品剩余增加和交易盛行,庄园的经营功能逐步完善,农副产品的交易范围扩大。
——摘编自崔永盛《唐宋庄园和庄园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东晋南朝庄园发展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期庄园经济发展的表现。(6 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对于辛亥革命,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很难否定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正如同盟
会会页杰出的教育家雷沛鸣所言,辛玄革命“不是单纯的期代更替,反之,它是政治革命,依之,即以创造新政治秩序”,辛或革命“最以破坏为方法,却以建设为鹤的”。辛京革命打碎了旧秩序,但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方面新秩序的建立。因此,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史。上一块承前启后的重要里程碑,其历史意义和功绩不容抹杀。
-——摘编自张立方《现代化视野下的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1970年的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首脑们联合声明集体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即使意识到“无法阻挡中国返联”,美国还在为保住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席位进行“最后一搏”,它的要点,用美国常驻联合国首席代表乔治。布什的话解释说:“我们不讨论谁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我们所做是以联合国这个政治为主的组织对此现实——中华民国一直以来是联合国的忠实会员,另一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则统治着更多的人口一做政治上的决定....天时、地利、人和,新中国就这样被“抬进了”联合国。
————摘编自邓亚君《新中国重返联合国40年》
材料二
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城相互信任的协定。第二年(1997年),五国领导人又签署了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2000年7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以观察员的身份首次出席了杜尚别元首会晤,会晤
内容也由边界问题逐步扩大到政治、安全、外交、经贸等各个领域。2001 年6月,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摘編自宫力、王红续《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最后-搏”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当时中国“人和”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上海合作组织形成过程中的特点。(4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