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木兰诗》教学设计
广场中学 李建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文中的字词;
2.了解《乐府诗集》、《木兰诗》的文学常识;
3.学习“互文”等修辞手法;
4.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从木兰的形象中感悟学习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的美德。
教学重点:
1、认准字音、字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诵读法、复述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儿》
提问:大家知道剧中唱的是谁吗?她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
二、诗歌简介,积累常识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与汉乐府中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同被誉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乐府:最早见于汉初,西汉是指“音乐机关”,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
三、检查预习,落实字音(课件出示)
指名让学生认读
四、诵读诗歌,初读感知
①播放课文朗读;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五、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课文注解自已疏通课文;
2、学生质疑;
3、师生对重点字词进行梳理(课件出示,学生分组抢答,并指名让学生分段翻译。)
六、再读课文,理清情节: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花木兰的哪些故事和场景?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学生补充完成课件中的图表)
明确:代父从军——准备出征——奔赴战场——十年征战——还朝辞官——亲人团聚——恢复女身——讴歌英雄
七、复述故事,当堂背诵
复述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使故事形象生动。人称上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三人称。
八、课外延伸,比读深化
观看美国动画片《花木兰》 ,思考民歌中的“木兰”形象与动画片中的“木兰”形象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美国动画片中的花木兰是不守礼法的花木兰,是经常闹出笑话的花木兰。
文中的花木兰是守礼法的花木兰,是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的花木兰。
相同点:
《木兰诗》和动画片中的木兰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感人。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女子;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柔的女性。
她勤劳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智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九、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感知了诗歌的故事情节,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品读课文来感受木兰美好的思想情感与伟大的人格魅力,学习乐府民歌语言精炼、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十、布置作业
1、继续背诵课文;
2、想象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板书设计:
木兰诗
《乐府诗集》
代父从军——准备出征——奔赴战场——十年征战——还朝辞官——亲人团聚——恢复女身——讴歌英雄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你看过金庸的小说吗?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英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相机出示:
乔峰重情重义,既有塞上牛羊空许约时的柔情,又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算得上天下第一大英雄!
郭靖为国为民,死守襄阳数十年,抵御外族入侵,最终与妻儿一起为国殉难,忠孝仁义勇爱信忍,样样俱全,即是英雄。
二、人物赏析,品读控究
1、人物赏析:
师:你从课文哪里知道木兰是英雄?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b、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忠孝两全)
c、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思念亲人、女儿情怀)
d、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
(勇敢坚毅)
e、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平凡生活)
f、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爱美)
g、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心思细密,机智活泼)
2、品读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详写
家人迎接 ——详写
木兰改装 ——详写
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4、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例: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三、体验反思, 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
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四、课外拓展,开阔视野
1、让学生列举我国古代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
2、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的课时作业;
2、完成本课的课后研讨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