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2 2020_2021版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素养评价(原卷板+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2 2020_2021版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素养评价(原卷板+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0 22:24:44

文档简介

专题素养评价(四)
(专题四)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2020·孝感高一检测)下列近代中国的几种人中最先穿上西装的有可能是
(  )
A.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
B.内地学校里的生员
C.乡下的土财主
D.洋行里的职员
【解析】选D。西装是鸦片战争后伴随外国侵略传入中国的,洋行里的职员接触西方文化比较早,物质生活的西方化也比较早。
    【补偿训练】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名为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开始于
(  )
A.明末清初    
B.鸦片战争前
C.鸦片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
【解析】选C。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方的东西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社会才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2.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的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受西方服饰的影响
B.审美观发生重大变化
C.新潮女性日益增多
D.裁剪和工艺突出女性的曲线
【解析】选A。中国旗袍的变化直接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故A正确;审美观发生的变化影响旗袍的变化,但不是直接原因,故B错误;C不符合史实,应排除;裁剪和工艺的变化影响旗袍的变化,但不是直接原因,故D错误。
3.(2020·天津等级考)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解析】选C。在鼠疫肆虐之时,《大公报》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并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民众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故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对官方的影响,故A说法错误;“开启了”说法欠妥,材料信息无法确定对疫情的专业研究是从此时开始的,故B错误;报刊宣传无法控制疫情的暴发,故D错误。
4.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  )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解析】选D。辛亥革命前后,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故选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A错误;题干只提及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不能由此推出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B错误;材料谈及的只是中国一些城市开始实行新式婚礼,但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传统婚俗依然存在,C错误。
    【补偿训练】
  某男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女子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此则广告最早可能出现在(  )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反对女子缠足,主张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新思想,20世纪初期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明和思想在华的传播范围较大,影响较深,可能出现材料所述的现象,故B正确。
5.(2020·肇庆高一检测)近代以来中国有一种交通工具,它于19世纪中后期由西方传入,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才有自己的制造厂。这一交通工具是
(  )
A.飞机 
B.自行车
C.汽车
D.轮船
【解析】选B。自行车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才拥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故B正确。
6.下图是1865年4月制成的轮船“黄鹄”号(复原图)。它的诞生标志着
(  )
A.清政府洋务运动的兴起
B.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发端
C.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诞生
D.近代轮船开始传入我国
【解析】选B。1865年4月,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发端,故B符合题意;A、C、D均与图文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深化点拨】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冲击:西方三次工业革命的冲击。
两个特点:半殖民地性、发展不平衡性。
三种通信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
四种交通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7.
(2020·嘉兴高一检测)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邮政事业开始起步的是
(  )
A.大清邮政局的成立
B.清朝海关试办邮政
C.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D.中华民国邮电部成立
【解析】选B。1866年,清政府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标志着我国邮政事业的起步,故B符合题意。
8.“上海之有德律风……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传递之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通信工具是
(  )
A.有线电报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话
D.移动电话
【解析】选C。根据“线条与电报无异”“只须向线端传语”等信息,可知这一通信工具是有线电话,故C符合题意。
9.(2020·信阳高一检测)清代已出现的传媒有
(  )
A.报刊、电视
B.电影、报刊
C.电视、电影
D.互联网、电影
【解析】选B。电视、互联网是新中国成立后传入中国的传媒,电影、报刊清代晚期已在中国出现。故选B。
    【补偿训练】
  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不仅创立了《时务报》,而且创新了报刊文体,力求文字通俗易懂。这反映了维新派
(  )
A.致力于文艺创作的革新
B.注重营造维新变法氛围
C.认为民众是维新的力量
D.意识到了维新的急迫性
【解析】选B。材料“不仅创立了《时务报》,而且创新了报刊文体,力求文字通俗易懂”反映了维新派通过报刊宣传改革思想,以此来营造氛围,故B正确。
10.下面是1999年和2015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四种传媒发展状况的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
(  )
   时间传媒   
1999年
2015年
报纸总印数(亿份)
318.4
430.09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3
578
827
7
718
163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790
874
3
520
190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万户)
0
25
946.57
A.报纸仍是主流传媒
B.广播传媒的受众始终最多
C.电视最受家庭欢迎
D.互联网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解析】选D。A中“主流传媒”与当前社会事实不符;根据表格信息无法判断受众数量,B说法错误;表格反映不出“最受家庭欢迎”信息,排除C;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十多年来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增长迅速,可见互联网发展速度之迅速,D正确。
    【补偿训练】
  20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  )
A.广播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杂志
D.网络与漫画
【解析】选A。注意材料中的“说话腔调”这一关键词,选项中能传播说话腔调的媒介只有电影和广播,故选A。
11.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四大媒介的产生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与四大媒介发展的关系是
(  )
A.四大媒介为我们提供学习的资源
B.未来网络媒介会取代其他媒介
C.传递信息、开启民智、舆论监督功能的扩展
D.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解析】选D。A、C是四大媒介的功能。B说法不准确,网络对其他三种媒介影响巨大,但不会取而代之,D是正确的。
12.
(2020·郴州高一检测)下图是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示意图
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
A.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
B.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
C.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
D.手机日益受到网民青睐
【解析】选D。材料中体现的是手机网民不断增加,反映出手机日益受到网民的青睐,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的有关“剪发易服”的观点中,有人认为“毛发原为血垢之发表,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还有人认为,剪发易服将使全国人民精神为之一振,可使服饰费用大大节省,以所省之费从事学问研究,“是于消灭而少一种者即于生产而多一种”。
材料二 中华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档裤为主。
材料三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中华民国初年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的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社会提倡“剪发易服”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服饰变化的特点及社会背景。(1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6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概括即可。第(2)题第一问从服饰种类、地区和人群差异、改革与创新等方面总结即可;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首先明确材料三中的观点,然后从如何认识先进的外来文化、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如何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易错点拨】(1)剪发易服有利于个人身体健康;有利于改善人民精神面貌;有益于国民生计。
(2)特点: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存(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并存);存在地区和人群差异;既有继承,也有改革(或创新)。
背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散,西方文化(或生活习俗)的传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西装、改良服装方便人们生活;社会变革带来的心理变化(或弃旧从新的观念);服饰价格的变化。(任答其中四点即可)
(3)材料三中的观点是全面肯定西方社会习俗,全面否定中国传统社会习俗,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中外文化交流可以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要注意保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4.近代运输格局成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1830年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千米的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也造就了铁路和轮船;而后者因为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
[英]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
国别
公司
船只(艘)
吨位
1875
中国
招商局
4
5
860
1887
英国
太谷、怡和
7
13
922
1898
日本
大阪
4
6
581
1899
德国
瑞记、美最时
5
5
743
材料三 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
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
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
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
——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
(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1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6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千米的铁路”“美国政府开凿运河”“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概括;第二问,结合所学,从工业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等方面分析英美近代运输业的经济影响。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图表中船只数量的多少和吨位的大小比较概括其特点;第二问,结合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近代中国交通的进步、工业革命、洋务运动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第(3)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
670吨”“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可得出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第二问,从近代化中交通、工业化、社会转型等角度揭示材料三反映的信息。
【易错点拨】(1)原因:工业革命的促进;政府倡导;实业家的推动。
影响: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特点:列强在中国轮船航运业占据优势;英国居于首位;中国近代航运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成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打开中国大门;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沿海沿江交通;洋务运动的推动。
(3)变化:远洋航运有所发展;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
说明:新式交通工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工业化是历史的重要趋势;社会转型艰难。(答出两点即可)
PAGE专题素养评价(四)
(专题四)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2020·孝感高一检测)下列近代中国的几种人中最先穿上西装的有可能是
(  )
A.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
B.内地学校里的生员
C.乡下的土财主
D.洋行里的职员
    【补偿训练】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名为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开始于
(  )
A.明末清初    
B.鸦片战争前
C.鸦片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
2.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的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受西方服饰的影响
B.审美观发生重大变化
C.新潮女性日益增多
D.裁剪和工艺突出女性的曲线
3.(2020·天津等级考)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4.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  )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补偿训练】
  某男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女子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此则广告最早可能出现在(  )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
5.(2020·肇庆高一检测)近代以来中国有一种交通工具,它于19世纪中后期由西方传入,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才有自己的制造厂。这一交通工具是
(  )
A.飞机 
B.自行车
C.汽车
D.轮船
6.下图是1865年4月制成的轮船“黄鹄”号(复原图)。它的诞生标志着
(  )
A.清政府洋务运动的兴起
B.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发端
C.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诞生
D.近代轮船开始传入我国
7.
(2020·嘉兴高一检测)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邮政事业开始起步的是
(  )
A.大清邮政局的成立
B.清朝海关试办邮政
C.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D.中华民国邮电部成立
8.“上海之有德律风……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传递之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通信工具是
(  )
A.有线电报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话
D.移动电话
9.(2020·信阳高一检测)清代已出现的传媒有
(  )
A.报刊、电视
B.电影、报刊
C.电视、电影
D.互联网、电影
    【补偿训练】
  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不仅创立了《时务报》,而且创新了报刊文体,力求文字通俗易懂。这反映了维新派
(  )
A.致力于文艺创作的革新
B.注重营造维新变法氛围
C.认为民众是维新的力量
D.意识到了维新的急迫性
10.下面是1999年和2015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四种传媒发展状况的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
(  )
   时间传媒   
1999年
2015年
报纸总印数(亿份)
318.4
430.09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3
578
827
7
718
163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790
874
3
520
190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万户)
0
25
946.57
A.报纸仍是主流传媒
B.广播传媒的受众始终最多
C.电视最受家庭欢迎
D.互联网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补偿训练】
  20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  )
A.广播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杂志
D.网络与漫画
11.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四大媒介的产生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与四大媒介发展的关系是
(  )
A.四大媒介为我们提供学习的资源
B.未来网络媒介会取代其他媒介
C.传递信息、开启民智、舆论监督功能的扩展
D.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12.
(2020·郴州高一检测)下图是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示意图
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
A.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
B.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
C.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
D.手机日益受到网民青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的有关“剪发易服”的观点中,有人认为“毛发原为血垢之发表,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还有人认为,剪发易服将使全国人民精神为之一振,可使服饰费用大大节省,以所省之费从事学问研究,“是于消灭而少一种者即于生产而多一种”。
材料二 中华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档裤为主。
材料三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中华民国初年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的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社会提倡“剪发易服”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服饰变化的特点及社会背景。(1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6分)
14.近代运输格局成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1830年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千米的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也造就了铁路和轮船;而后者因为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
[英]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
国别
公司
船只(艘)
吨位
1875
中国
招商局
4
5
860
1887
英国
太谷、怡和
7
13
922
1898
日本
大阪
4
6
581
1899
德国
瑞记、美最时
5
5
743
材料三 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
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
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
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
——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
(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1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6分)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