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

文档属性

名称 晏子使楚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9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26 12:2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五年级下册
晏子使楚
大兴小学:张康
课题理解
晏子:春秋时齐国的大夫。
子:古代对有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
使:出使。
楚:春秋时期与齐国齐名的大国
作者我知道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这期间,各国经常争战。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争夺霸业很激烈。这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齐、楚两国外交中的一个故事。
楚国 春秋战国时的一个国家,西周时立国,大约在今湖北荆山一带后来楚国不断扩大势力,占据了长江中游,后又 灭越国,在公元前223年被秦国消灭。
晏子 名婴,字仲平,山东高密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能言善辩,很有才干,齐威王派他出访楚国。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读书,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并做上记号。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读读下列词语
理解下列词语意思(1)
提示:理解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去推测词语的意思。
柑橘 柑,一种果树,属常绿灌木,开白色小花,果实扁圆形,成熟后为黄色。其果肉味甜多汁。橘,亦属同一类果木,柑橘指柑、橘、橙、柚等,属同一类的水果。
枳 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开白色小花,结黄绿色小球形浆果 ,味道酸苦 ,可入药,用以消积、化痰。枳也叫枸橘。
理解下列词语意思(2)
敝国:我国。敝,谦词,用于称自己有关的事物。
面不改色: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
安居乐业:安定的生活,愉快的工作。
得意扬扬: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质疑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2.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3.晏子怎样反驳?
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
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
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晏子怎样反驳?
(第一次)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如果楚王让晏子钻狗洞,那么楚国就是狗国,楚王就是狗王。
晏子怎样反驳?
(第一次)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判断让对方服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怎样反驳?
(第二次)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也只好陪着笑。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如果楚王认为晏子是下等人,就等于承认楚国是下等国。
晏子怎样反驳?
(第二次)
晏子第二次反驳,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
晏子怎样反驳?
(第三次)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来说:“大王难道不知道吗?橘树种在淮南,结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
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在楚国做盗贼,是因为楚国的社会风气有问题。
晏子怎样反驳?
(第三次)
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我能说
晏子是一个 的人。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等等。
课文叙述顺序
经过:
三、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总结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拓展延伸
★ 分角色朗读
★ 给三个故事加小标题
★ 任选一个故事进行表演
★ 发表感受
作业
1、复述故事
2、摘录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3、排练课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