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全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26 12:59: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7 小草之歌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渺小、惭愧、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幸福、锁住、天涯海角”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诵读诗歌,体会小草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诗歌,感悟小草品质,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体会诗歌美好的意境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读生字,理解“渺小、惭愧、微不足道”等词语。
3.自主识记生字,汇报识记方法。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所占的位置,指导书写。注意“福”、“奉”等字的结构。
三、初读感知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交流汇报:诗歌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顾感知,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指导“之”、“歌”的结构),齐读课题。
2.结合上节课的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对小草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情预设:从小草的样子、作用、品质等三个方面回顾。
如:小草外形很渺小,微不足道……小草能抗击洪水,固定沙丘,打扮山河……小草顽强、自信、奉献……)
小结:上节课的学习竟有这么多的收获,相信大家再一次走进《小草之歌》,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自主研读,读有发现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新的发现在文中做出批注。
2.组织交流读书的新发现,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如句式训练:“通过再读这首诗,我的新发现是——”)
(学情预设: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发现。)
3.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和交流,同学们又有很多的发现,这些发现对我们进一步学习诗歌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让我们带着所有的发现重新走进《小草之歌》,试试看,还能够收获到些什么。
三、熟读感悟,读有感受
1.创设情境,师配乐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想象体会。
2.启发学生自读体会,交流读书的心得。
3.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交流,同学们读出了那么多真实的感受,看来会读书不光关注内容,还要有各自不同的体会。让我们把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四、精读品味,读有情感
1.学生有侧重地自由练读。
2.创设情境,朗读展示与指导。
3.尝试背诵
4.(生成性)多元展示。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对话,唱歌,表演,做画等多种形式展示。)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指导学生重新认识课题,谈自己的新的收获。
2.【课件出示】小草是渺小的,甚至微不足道,它却那样的乐观、自信;小草也是弱小的,它却那样的坚强、勇敢;小草是默默无闻的,它却把祖国山河打扮得如此多娇……然而我呢?我不是小草,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小草之歌
击退顽强 微不足道 固定 奉献 打扮……
教学反思:
18 争 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了解课文大意,懂得同学之间要多一些谅解、一些宽容,珍惜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联系阅读时抓住对人物言语行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5.练习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1.学习联系阅读时抓住对人物言语行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练习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导语,创设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我们与同学、好朋友闹了意见,后来,自己主动和好了的时候,我们的家长、老师一般会对我们的做法持什么态度?
(为我们高兴,表扬我们)
是的。可是,有一位家长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却把孩子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今天,我们就来学这样一个故事。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学这个故事,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读书自学,了解课文大意。
1.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认读一下课后要求认识的五个生字。
检查是自己读书情况。
2.默读课文,思考:通过读书,自己想知道的内容,知道了哪些?全班交流。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自己准备,然后,把故事讲给给同桌听。指名2-3人在全班讲课文所讲的故事。
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示,引导学生把握故事的大致情节,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抓住重点,理解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读这个故事,一边读的时候,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那些地方让你感到故事的发展出乎了你的意料?(或者让你们感到了意外?)
(引导学生抓住“骂了他一句”后的“微笑”、与“我在外面等你”相联系的“从他眼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举起尺子”是,克莱谛“微笑、温和地说……”,后来,父亲的训斥。)
2.抓住克莱蒂让人感到意外的言行进行分析:要是你此时会怎么做?他此时在想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认识克莱谛的美好品质)
3.讨论:为什么我们已经和好了,父亲还要训斥我?假设你是安利柯,你会想些什么?从中明白了什么?
(要知错就改,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想自己承认错误,更不应该不信任自己的朋友。)
四、抓住重点,感情朗读,深入体会感情。
1.想一想:课文中的那些地方是你受到了感动?用笔勾画出来。
2.四个人一组,小组内,联系分角色朗读。
3.班上选代表分角色朗读表演。
教学反思:
19 小泽征尔的判断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会用“全神贯注”“再三”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小泽征尔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判断的和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习方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看过大合唱吧,在合唱队前面都要有一个来指挥大家演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的故事。
(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读后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读生字卡,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这几个字。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朗读感悟
1.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这课文。
2.围绕问题再读课文:
(1)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敢的判断的?
(1)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
(2)小泽征尔与前两位参赛者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3)读了课文后自己有什么感受?
二、写字指导
三、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卡
2.读读“词语花篮”的词
3.造句。
1.填空:
原来,这是评委们()设计的,目的是()指挥家们是否能够()自己的确良正确判断,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的人才是()真正的音乐指挥家。
四、指导朗读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带着对小泽征尔的崇敬之情,站在赞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
学生重点理解:
第3题是句子练习,教学时让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自己对带点词语的理解和在什么情况下能用这些词语,然后再造句。
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用于形容人工作或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
再三:一次又一次,用来表示一种动作、行为多次反复,例如:他的病还没有痊愈,就再三要求出院上班。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板书设计】
小泽征尔的判断
人物的身份
小泽征尔在大赛坚信自己的判断并一举夺魁
小泽征尔夺魁的原因
教学反思:
20 皮巧根桥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危险、朽烂、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习方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谈话。
1.(板书课题)
2.谈话,同学们见到过许多桥,有木制的小桥,有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今天我们学习一课叫《皮巧根桥》。为什么叫皮巧根桥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读生字卡,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这几个字。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4.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2.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绕课后问题再读课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指导理解时教师可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谁架了一座什么桥?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
1.是怎样架桥的?
2.人们管这座桥叫什么?
3.后来,有了新桥人们为什么还是那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巩固练习
1.认读要求认识的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的
2.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课后的空花篮中
3.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
【板书设计】
皮巧根桥
架桥的原因:
架桥的经过:磨斧——砍树——把大树架在河——砍光柳枝
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五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1.词语真有趣。
目的:积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了解相同的单字经过不同的组合,在表达的意思上可能会有所变化。
学习步骤:
①初读练习中词语,初步感受汉语言的的丰富性。
②自己尝试说出几组这样的词语。如:著名——名著;队列——列队;来往——往来……
[可以发给学生纸条,让学生把自己想好的写下来]
③让学生比较读练习中的两组词语,发现不同。(字的位置变化,意思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化)
④让学生给自己准备的词语归类。
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调整,第二步调整后于第四步结合,课堂效果会有所不同。
2.读一读,想一想。
目的: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学习步骤:
①讲解“对话”的组成——“文中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②让学生用不同符号(直线和曲线)标示出练习中所给例句的“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③读一读标示后的例句,结合“学习小伙伴”的提示,发现规律。
小结:提示语在前——“说”后点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点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点句号;
没有提示语。
④到课本中找寻有关对话描写,印证规律。
⑤完成一组加标点练习。
⑥针对练习完成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当段落中出现两个人的对话时,学生不容易区分人物语言的归属,也就不容易判断对话表现方式)
二、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爱的奉献》
目的: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行必要的积累。
学习步骤:
①诵读本单元学过的或课外收集到的诗歌,简单说说现代诗歌的特点。
②自由练读《爱的奉献》,班内展示。
③听歌曲《爱的奉献》,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班内交流学习感受,试背诵《爱的奉献》。
三、阅读平台——《尝试》
目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认识实际,深入理解短文,使学生明白做事要有信心,勇于面对困难,不懈努力,终会获得成功
学习步骤:
①解释“尝试”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曾做过怎样的尝试,结果如何。
②结合课后思考题,自由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③通过不同形式交流初读成果。(读出相关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结合相关语句谈理解等均可)
④围绕“短文为什么以‘尝试’为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短文。
⑤自由交流阅读后的心得。
四、能说会道——劝说别人
目的:以“劝说别人”为话题,继续学习与别人进行对话交流时的方式方法,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学习步骤:
①回忆:你和家人在家中有时会做出别人不希望看到或不希望发生的事,周围的人是怎样做的?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小结:有批评、有指责、有劝说、有讲道理等等。
②结合自身经历,说说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劝说、讲道理,你更愿意接受哪一种形式?说明理由。
③组织读题析题,把握练习要求。
[重点分析第二部分文字中的前两句,明确“劝说别人”需要注意的。]
④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练习前准备:先说说你们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两个人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进行模拟表演,并根据出现问题及时调整。
⑤班内展示,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参与评价,侧重劝说方法的指导,侧重点明“劝说”与批评、讲道理等形式的不同,侧重评价劝说效果]
五、笔下生辉
习作内容: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是怎样帮助你的?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你又是怎样伸出援助之手的?每个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请你写一件别人帮助你的事,或你帮助别人的事。
习作要求:
要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写。
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写好后要认真修改。
目的:继续练习写叙事文,并学习、巩固通过主要内容的描写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学习步骤:
①连接本习作内容,做好选材准备。
先进行同学间自由交流,相互启发。
再认真回忆个人经历,填写选材表格。
自己帮助别人别人帮助自己
学校
家里
社会上
最终选材及理由
②明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材料。
比较分析所选事例,看看哪一件是印象最深的,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印象。
(填写“最终选材及理由”)
注:以上两个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回忆典型事例,唤起真情实感。”
③树立事件发展过程,确定习作重点。
先引导学生体会“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再让学生回忆清楚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可以用坐标轴的形式来表现,见后)
进一步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并对应事件发展过程,填入坐标轴。
例如:天黑了,不知名的叔叔送我回家
紧张——焦急
恐惧——怀疑
安心——激动(感受)
发生——发展——高潮——尾声(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应比较,确定自己习作重点内容。
④学生完成习作。
动笔前,可以组织学生把主要部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导重点放在“怎样叙述事件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⑤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⑥个人根据评议情况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计划
一、单元教材介绍
  本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一块特别的石头》、《地图上的发现》、《新型玻璃》、一篇略读课文《人类的“老师”》和一个《语文百花园》组成。
  单元课文都围反映了“热爱科学,执著求索”这个主题。《一块特别的石头》讲述的是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地图上的发现》讲述了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新型玻璃》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人类的“老师”》写人们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发明许多有益于人类的东西。课文中的几位科学家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精神能够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立志探索科学奥秘的的可贵品质。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读17个字,认识字形,读准字音。会写19个字,正确掌握字形,能按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2.在阅读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感悟科学家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立志探索科学奥秘的可贵品质,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默读课文。
  4.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引导学生初步感悟关联的句子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者分析:
  中年级学生随着知识面的拓宽,逐步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渴求新知。对单元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和故事,学生充满好奇心,容易融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之中,体会其中的道理,从而受到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教育,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立志探索科学奥秘的的可贵品质。
  对于本单元的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学生不会感到太多的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理解,再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对于本单元中的一些词语,如:“断言”、“艰苦”、“安然无恙”等,教师应该注意结合语言环境、借助工具书来让学生理解。
  在本单元的生字学习中。有一些字的字形容易错,学习时要仔细观察。如:“灌”和“薄”三点水和草字头的位置不一样;“置”下面是三横;“崖”下面是两个“土”。
21 人类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人类的“老师”》。
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
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6.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课外迁移
【作业设计】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板书设计】      
人类的老师

自然界种种生物
教学反思:
22 一块特别的石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3.帮助学生学会认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孤零零、见多识广、断言、遍布”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谈话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同学们,为什么说这是一块特别的石头?它特别在什么地方?这块特别的石头能够说明什么?大家能从课文里找到答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找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大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2.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李四光与同学们玩捉迷藏。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向长辈们请教。没能解答他的疑问,去英国留学,才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回到家乡考察,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课文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等1自然段)介绍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小组讨论:“地质学”是研究构成地球的物质和地壳构造,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学科。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讲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大石头的由来产生了疑问,村里的老人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
让学生回答:这块石头特别在那里?老人和父亲说的天上掉下来的。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引导学生向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学习李四光善于动脑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讲李四光长大以后,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到祖国,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讨论交流:
1.这块特别的石头“特别”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解答自己的疑问的?
3.李四光取得这个成就靠的是什么?
四、阅读指导:
1.读好人物的对话。
2.对于那些能够表明李四光最终揭开巨石的由来之谜的关键词语,要加重语气来读。
五、巩固练习。
生字、词语。
教学反思:
                23 地图上的发现
【教学目标】
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地图上的发现》齐读课题
通过预习,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那么魏格纳在地图上发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深入的来学习文章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
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3. 魏格纳的重大问题靠的是什么?
四、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
1.自读1、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什么叫参差不齐?
看插图1。
重点理解:“仔细观察”“进一步发现”等词语,你能体会到魏格纳什么精神品质?。
(老师过渡语) 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甚至研究过。魏格纳对这种有趣的现象,并没有漫不经心的放过,而是仔细思考。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回答)
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
(老师过渡语)同学们,魏格纳提出来自己的假说,没有一个人相信。风言风语不时的传来,嘲笑声,讽刺声,一浪压过一浪,一潮高过一潮,但是魏格纳没有屈服。他为此,做出了很大的工作,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此时你想对魏格纳说些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过渡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是科学家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了他们的探索之旅。当然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默读4-7自然段。
——长期艰苦的考察:
(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2亿年前的南极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看插图,感受考察的艰苦。
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
所以,现在的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
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老师过渡语)经过几十年的辛苦研究和实地艰难考察,结果出来了,魏格纳胜利了!但是我们的魏格纳却在考察是不幸遇难,时年五十岁。如果他地下有知,看到这样的结果应该是含笑埋葬他的那些冰原了!当然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齐读最后一段,你能说说原因吗?
五、总结全文: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六、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不管是魏格纳的善于想象的品质还是科学家的探索精神都可以。
学生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
七、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写四字两词。
教学反思:
24 新型玻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3.能用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用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读懂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玻璃制作的工艺品。
2.你们看,玻璃制品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科学家还发明了很多新型玻璃,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型玻璃》。
二、初读课文。
要求:轻声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三、学习课文。
A.学习第一段。
1.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把这段话读正确、流利。
2.圈一圈:介绍哪一种新型玻璃。
3.划一划:这种玻璃有什么特点和用处。
4.写一写:概括出玻璃的特点和用处。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交流反馈。出示表格,填入表格第一行。
4.小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
B.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另四种新型玻璃。
1.四人小组一起讨论学习。
2.小组交流学习结果。一边交流一边填入表格。四、复述课文。
现在,我是新建成的钱江大厦的总经理,在大厦装修的时候需要一大批玻璃。如果你是新型玻璃中的一种,你会怎样向我推销你自己?
学生自由准备。要求:说清楚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和用处。
指名学生复述,评议。
五、展开想象。
你们还想设计什么?
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词语接龙的方法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了解人们使用的各种笔的发明及的演变过程,能够按要求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把“笔的演变”介绍清楚。
4.在了解“笔的演变”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改进一种笔,能够把未来的笔介绍清楚,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
2.能够把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展开想像,将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看,这是语文百花园。让我们开始语海畅游吧!
1.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这个游戏有的同学可能玩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1)自己读例子:藕断丝连——连绵不绝——绝处逢生……
轻易而举——举一反三——三长两短……
微不足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
(2)小组内练习:1、2小组3、4小组5、6小组分别进行一组练习。
(3)指名学生班级内展示。
(4)师生共同进行词语接龙的游戏。如:生龙活虎——虎头虎脑——恼羞成怒……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1)自己读例子:小船远去了。
(轻快的)小船(渐渐地)远去了。
对比读这两句话,看看第二句话补充了哪些内容?
什么样的小船?怎样地远去了?
(2)自己先独立做练习并写到书上,然后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
(4)同桌互相检查修改。
二、积少成多:
老师知道许多同学积累了好多优美的词语和名言警句,谁愿意给大家说几个?今天我们在学习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名言警句,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1)出示:读读背背的词语和名言警句。
(2)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名言警句,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
(3)师生交流,感悟其意思。
(4)指导背诵:自己读背——同桌互背——教师抽查。
三、阅读平台
(1)自己读全文,标出自然段,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短文,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启示,建造了地下铁道,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3)默读短文,想一想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什么启发,建造了地下铁道?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
(4)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说出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哪些许多方便吗?
(5)读了这篇短文你还有哪些收获?(如:我们人类往往可以从其他生物那里获得启示。)
四、总结:
【第三、四课时教学过程】
一、能说会道:
我们日常与朋友沟通是通过口头的语言传递来完成的,口语的表达是需要反复训练的,下面我们就进行口语的表达的训练,看看谁口齿最清楚,最能说会道。
(1)将课前搜集的关于笔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出示课件:笔的发明及演变的过程。
(3)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一种笔介绍给他听:注意把笔的结构、质地、发明及演变的过程说清楚。(可以采用“笔的自述”、“笔的对话”等拟人化的方法表演。)
(4)指名汇报,集体评议修改,看谁说的好,演的棒。
(5)回家后讲给家长或邻居听,请家长或邻居评议。
二、笔下生辉:
平时喜欢写作的同学,现在是你大展才华的好时机,看谁写的文章最出色。
(1)你最喜欢哪种笔?你了解它吗?(可以从它的外形、质地、结构、功能和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去思考。)
(2)小组内交流:展开合理的想像,未来的笔会是什么样子,会具备哪些新的功能。
(3)打好腹稿,写出初稿。
(4)班内交流,集体评议,提出修改建议。
(5)自己修改初稿,读给学习伙伴听,征求意见。
(6)把你们习作读给家长听。
三、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