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四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物理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
1.一煤块由静止放到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白色传送带上,煤块在传送带上划出一段黑色的痕迹,若以传送带为参考系,则煤块在传送带上划痕的过程可描述为( )
A.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B.向右做匀减速运动
C.向左做匀减速运动 D.向左做匀加速运动
2.如图所示,空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相互垂直,电场方向竖直向上,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带电微粒α处于静止状态,下列操作能使微粒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是( )
342646076200A.只撤去电场
B.只撤去磁场
C.给α一个竖直向下的初速度
D.给α一个垂直纸面向里的初速度
374078511861803.如图所示,长为L的通电直导体棒,质量为m,放在光滑竖直绝缘轨道上,劲度系数为k的水平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拴在棒的中点,且与棒垂直,仅轨道间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弹簧伸长x(mg>kx),棒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磁场对弹簧的影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导体棒中的电流方向从a流向b
B.导体棒中的电流大小一定为
C.若使弹簧处于原长,其他条件不变,则电流大小变为
D.若使弹簧处于原长,其他条件不变,则磁感应强度大小变为(1-)B
4.汽车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也相应增加,重视交通安全问题,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命安全与家庭幸福,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静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给出了驾驶员驾驶的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分数据,某同学分析这些数据,算出了表格中未给出的数据X、Y,该同学计算正确的是( )
速度/(m·s-1)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10
12
20
15
18
X
20
Y
80
25
30
125
A.X=40,Y=24 B.X=45,Y=24
C.X=60,Y=22 D.X=50,Y=22
5.火星探测项目是我国继神舟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太空探索项目.假设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附近圆形轨道运行的周期为T1,神舟飞船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为T2,火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p,火星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q,则T1与T2之比为( )
A. B.
C. D.
6.如图所示,在Oxyz坐标系所在的空间中,可能存在匀强电场或匀强磁场,也可能两者都存在或都不存在.现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沿z轴正方向射入此空间中,发现它做速度为v0的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粒子重力.以E和B分别表示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电场和磁场的分布有可能是( )
A.E=0,B≠0,B的方向与x轴平行,B的大小可任意
B.E≠0,B=0,E的方向与z轴平行,E的大小可任意
C.E≠0,B≠0,B和E的方向都平行于xOy平面,且互相垂直
D.E≠0,B≠0,B和E的方向都平行于yOz平面,且互相垂直
7.一物块由静止开始从粗糙斜面上的某点加速下滑到另一点,在此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 )
A.物块动能的增加量
B.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以及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D.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8.如图所示,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I1和I2,且I1>I2,M为导线某一横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点,且M点到两导线的距离相等,图中有四个不同的方向a、b、c和d,则M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可能为图中的( )
A.a方向 B.b方向
C.c方向 D.d方向
9570085-61372759.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A、B,带有等量异种电荷,通过绝缘轻弹簧相连接,置于绝缘光滑的水平面上.突然加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后,两球A、B将由静止开始运动.对两小球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设整个过程中不考虑电荷间库仑力的作用且弹簧不超过弹性限度)( )
A.系统机械能不断增加 B.系统机械能守恒
C.系统动量不断增加 D.系统动量守恒
10.如上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平行板电容器两金属板水平放置,开关S是闭合的,两板间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油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G为灵敏电流计.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油滴向上加速运动,G中有从b到a的电流
B.在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油滴向下加速运动,G中有从b到a的电流
C.在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油滴仍然静止,G中有从a到b的电流
D.在将S断开后,油滴仍保持静止状态,G中无电流通过
(多选)11.一个物体位于斜面上,受到平行于斜面的水平力F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如果将外力F撤去,则物体 ( )
32105609525A.会沿斜面下滑
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会变化
C.摩擦力的值变大
D.摩擦力的值变小
40360601224915(多选)12.如图所示为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输系统.斜面轨道倾角为30°,质量为M的木箱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木箱在轨道顶端时,自动装货装置将质量为m的货物装入木箱,然后木箱载着货物沿轨道无初速滑下,当轻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自动卸货装置立刻将货物卸下,然后木箱恰好被弹回到轨道顶端,再重复上述过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m=M
B.m=2M
C.木箱不与弹簧接触时,上滑的加速度大于下滑的加速度
D.在木箱与货物从顶端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多选)3797935144399013.如图所示,O是一固定的正点电荷,另有一正点电荷q从很远处以初速度v0正对着点电荷O射入电场中,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是实线MN,虚线a、b、c是以O为圆心,Ra、Rb、Rc为半径画出的三个圆,且Ra-Rb=Rb-Rc.1、2、3为轨迹MN与三个圆的一些交点,以|I12|表示点电荷q从1运动到2的过程中电场力的冲量的大小,|I23|表示q从2运动到3的过程中电场力的冲量的大小;用|W12|表示q从1运动到2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的大小,用|W23|表示q从2运动到3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的大小.则( )
A.|I12|>|I23| B.|I12|<|I23|
C.|W12|>|W23| D.|W12|<|W23|
(多选)14.如图所示,A板发出的电子经加速后,水平射入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间,金属板间所加的电压为U,电子最终打在光屏P上,关于电子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动触头向右移动时,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上升
B.滑动触头向左移动时,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上升
C.电压U增大时,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速度大小不变
D.电压U增大时,电子从发出到打在荧光屏上的时间不变
(多选)15.如图所示,一绝缘光滑半圆环轨道放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在与环心等高处放有一质量为m、带电+q的小球,由静止开始沿轨道运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3712210103505A.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速度最大
C.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对轨道压力为3(mg+qE)
D.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对轨道压力为(mg+qE)
二.实验题
16.通过“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我们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与形变量x成正比,并且不同弹簧,其劲度系数也不同.某中学的探究学习小组从资料中查到: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的材料和形状有关.该学习小组想研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原长的关系,现有A,B,C,D四根材料和粗细完全相同仅长度不同的弹簧.
(1)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经过思考和理论推导,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甲同学认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可能与弹簧长度成正比,乙同学认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可能与弹簧原长成反比,甲、乙有一名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就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________(填序号).
A.分析与论证 B.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C.猜想与假设 D.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2)为验证甲、乙谁的看法正确,可通过实验完成,实验器材除上述弹簧和已知质量的几个钩码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
(3)探究学习小组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数据记录(g=10 m/s2)
原长
钩码质量
弹簧长度
弹簧伸
长量x
弹簧劲度
系数k
弹簧A
10.00 cm
0.3 kg
13.00 cm
3.00 cm
100 N/m
弹簧B
15.00 cm
0.1 kg
16.49 cm
1.49 cm
67.1 N/m
弹簧C
20.00 cm
0.2 kg
24.00 cm
弹簧D
30.00 cm
0.1 kg
32.99 cm
2.99 cm
33.4 N/m
请完成上表,从中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
17.上图为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图.图中,为电压表,内阻为4000 Ω;为电流表,内阻为50 Ω;E为电源,R为电阻箱,Rx为待测电阻,S为开关.
(1)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读数U=1.6 V,电流表读数I=2.0 mA.若将Rx=作为测量值,所得结果的百分误差是________.
(2)若将电流表改为内接,开关闭合后,重新测得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仍将电压表读数与电流表读数之比作为测量值,这时结果的百分误差是________.
(百分误差=×100%)
三.计算题
18.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F=200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力F作用2秒钟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秒钟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总位移x.(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 m/s2)
19.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劈A和B,高度相同,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和B的倾斜面都是光滑曲面,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位于劈A的倾斜面上,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物块从静止开始滑下,然后又滑上劈B.求物块在B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
4036060248285
3397885143827520.一圆筒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其圆心为O.筒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圆筒下面有相距为d的平行金属板M、N,其中M板带正电荷,N板带等量负电荷.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自M板边缘的P处由静止释放,经N板的小孔S以速度v沿半径SO方向射入磁场中.粒子与圆筒发生两次碰撞后仍从S孔射出,设粒子与圆筒碰撞过程中没有动能损失,且电荷量保持不变,在不计重力的情况下,求:
(1)M、N间电场强度E的大小;
(2)圆筒的半径R;
(3)保持M、N间电场强度E不变,仅将M板向上平移d,粒子仍从M板边缘的P处由静止释放,粒子自进入圆筒至从S孔射出期间,与圆筒的碰撞次数n.
-388620-558165班级:
姓名:
学号:
班级:
姓名:
学号:
肇东四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三物理试题答题卡
出题人:石庆忠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填空题
16(1) ; (2) (3)x= , k= ;
结论:
17(1) ; (2) ;
计算题
18.
19.
20.
高三物理答案
1C 2C 3D 4B 5D 6C 7D 8C 9D 10A 11BD 12BC 13BD 14AD 15BD
16(1)乙 C (2)铁架台、刻度尺
(3)4.00 cm 50 N/m
结论为: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原长成反比.
17解析:(1)通过电压表的电流Iv==0.4 mA
通过Rx的电流IRx=(2.0-0.4) mA=1.6 mA
Rx的实际阻值 Rx实==1000 Ω
Rx的测量值Rx测==800 Ω
结果百分误差=×100%=20%.
(2)同理可得电流表改为内接时,结果百分误差=×100%=5%.
答案:(1)20% (2)5%
18解析:物体上滑的整个过程分为两部分,设施加外力F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为a1,撤去力F的瞬间物体的速度为v,撤去力F后物体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1=
a2=
物体在外力F作用下上滑t1=2 s,v=a1t1
撤去外力F后上滑时间t2=1.25 s,0=v-a2t2
由以上各式可求得μ=0.25,a1=5 m/s2,a2=8 m/s2
由x=a1t12+a2t22得x=16.25 m.
答案:μ=0.25 x=16.25 m
19解析:设物块到达劈A的底端时,物块和A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和V,由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得
mgh=mv2+M1V2①
M1V=mv②
设物块在劈B上达到的最大高度h′,此时物块和B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由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得
mgh′+(M2+m)V′2=mv2③
mv=(M2+m)V′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h′=h.⑤
答案:h
解析:(1)设两板间的电压为U,由动能定理得
qU=mv2①
由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得
U=Ed②
联立①②式可得
E=③
(2)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运用几何关系作出圆心为O′,圆半径为r.设第一次碰撞点为A,由于粒子与圆筒发生两次碰撞又从S孔射出,因此,SA弧所对的圆心角∠AO′S等于.
由几何关系得
r=Rtan④
粒子运动过程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qvB=m⑤
联立④⑤式得
R=⑥
(3)保持M、N间电场强度E不变,M板向上平移d后,设板间电压为U′,则
U′==⑦
设粒子进入S孔时的速度为v′,由①式看出
=
综合⑦式可得
v′=v⑧
设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则
r′=⑨
设粒子从S孔射入到第一次与圆筒碰撞期间的轨迹所对圆心角为θ,比较⑥⑨两式得到r′=R,可见
θ=⑩
粒子须经过四个这样的圆弧才能从S孔射出,故
n=3.
答案:(1) (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