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李白
一
二
三
四
摘要
唐诗之美
课前学习
基础知识
课文探究
壹
唐诗之美
◇
书
香
文
蕴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一颗
明珠,唐诗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百花竞放,
万紫千红,美不胜收。本单元撷取的只不过是其中的几朵,却
也能让
我们感受到唐诗那令人沉醉的艺术魅力。
李白才思敏捷,诗风豪迈俊逸;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顿挫;白居
易关注民生,诗风平易浅俗;李商隐抑郁愤懑,诗风缠绵哀婉。走近
他们,就走进了唐诗,走进了审美的艺术殿堂。
◇
学
法
指
津
◇
积累知识
——
如作家、作品知识,文言实词、虚词知识,艺术手法知识。
进入情境
——
与诗人同呼
吸共悲喜,激发鉴赏热情。例如,我们读《蜀道
难》,就要融入诗人李白的想象之中,在感受诗人笔下
山川之奇丽惊险时,
也为诗人的怀才不遇以及对社会的忧虑而悲叹。
重视背景
——
联系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境遇和创作风格来解读诗
歌。
关注审美
——
重视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要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味。
朗读背诵
——
能够根据诗歌的情感格调做到抑扬顿挫地朗读,并能熟练地
背诵、默写。
◇
画
解
文
意
◇
《蜀道难》
一句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响彻于天地之间。雄奇
的想象,展示的是一幅曲折绝
险的古道画面;夸张的手法,
使读者在吟诵中生出身临其境之感。蜀道天险,留给世人
的是玄想与惊心魂魄;长吁短叹,幻化出人生的感慨与世
事的艰难。李白,一个为诗而生的天才。
贰
课前学习
诗仙李白,一
生好游名山,要和色彩、音韵、激情、才思以及云雾、
树林,一起投入山的怀抱,要把飞翔的生命挂在悬崖,要把绚丽的
诗章写在天宇。他在诗的王国经营意境,偶尔取出一些,就惊呆了
历代狷狂之士的眼睛。他的诗像天上的云气,灵动飞扬,豪气纵横;他的诗像
原野的奔马,自由驰骋,飘逸洒脱。李白用诗句洗涤一切凡间的尘埃,完全恢
复了仙人的姿态,在诗的国度毫无拘束地飞翔。一曲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的慨叹,震撼古今。让我们追随诗仙,一起来感受《蜀道难》的玄想与气魄吧!
1
了解李白的生平、作品风格。
.
2
.
品味诗歌的艺
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
.
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李白
(
701
—
762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有
“
诗仙
”
之称。
他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城
(
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
)
,
25
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
“
大济苍生
”
之志。
唐玄宗天宝元年
(
742
)
,李白奉召进京,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
理想很快破灭,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
,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
被赐金放
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
逍遥,最后客死于安徽当涂。
李白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及绝句为精,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前
者多用乐府古体而出新意,如《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后者多
为七绝,如《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有《李太白集》
传世。
唐代蜀中商品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
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这首诗大约是唐玄
宗天宝元年
(
742
)
李白
初入长
安时所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词都以蜀道
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
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在诗中,作者极
力描绘蜀地山川的险要,预示这样的地理条件易为野心家所利用,以期唤起朝
廷的注意。因而诗中寄寓着作者的隐忧,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
关怀。
叁
基础知识
一、读准字音
噫吁嚱
.
.
.
(
)(
)(
)
鱼
凫
.
(
)
石
栈
.
(
)
猿
猱
.
(
)
扪
.
参
(
)
抚
膺
.
(
)
巉
.
岩
(
)
喧
豗
.
(
)
砯
.
崖
(
)
壑
.
(
)
飞
湍
.
(
)
崔嵬
.
.
(
)(
)
吮
.
(
)
咨嗟
.
.
(
)(
)
2
.
去
?
?
?
?
í
?
?
?
ì
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去日苦多(《短歌行》)
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沛公已去(《鸿门宴》)
3
.
绝
?
?
?
í
?
?
ì
可以横绝峨眉巅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夜久语声绝(《石壕吏》)
五、
名句积累
1
.
噫吁嚱,危乎高哉!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2
.
西当太白有鸟道,
_______
___
。
______
____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
青泥何盘盘,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以手抚膺坐长叹。
4
.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
。
5
.
________
____
,
________
_____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6
.
剑阁峥嵘而崔嵬,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肆
课文探究
二、主旨提炼
全诗以雄健奔放的笔调、夸张的手法,描写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
的山川景象,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表达了对蜀中军阀
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了对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
悲愤之情。
诗人是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参考答案: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
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
(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
——
使人闻声
失色,渲染了旅愁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极言山峰之高,绝
壁之险,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
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手法
诗句内容
表达效果
引用神话传说
壮士死、六龙回日
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
阻
虚写映衬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
攀援
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
叹
困危之状如在眼前,无奈之情表
达充分
“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描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惊心动魄?
参考答案: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惊心动魄,主要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都赋予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气质,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玮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因此这篇文章让我们读起来惊心动魄,为之震撼。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