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5.5显微镜和望远镜
练习题
含答案
选择
1.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等到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2.
望远镜是用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下面关于凸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镜、物镜直径相同
B.?目镜、物镜焦距相同
C.?通过目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
D.?物镜直径比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
3.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所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应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B.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对光的会聚能力就越强
D.当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时,能在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如图是天文爱好者们利用天文望远镜观赏超级月亮的情景,这是看到的最大满月。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望远镜是把远处的月亮在离我们眼睛很近的地方成像后再放大
B.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月亮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C.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6.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下面四种情况中,眼睛感觉到最高的物体是( )
A.站在20
m远处高1.6
m的人
B.18
m远处一棵高1.7
m的小树
C.20
m远处高1.7
m的栏杆
D.40
m远处高1.7
m的竹竿
填空
7.
小云利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光屏上出现烛焰的像时,测得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是40
cm,则光屏上出现的是一个__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8.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构造上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大都是由______组_________组成,并且大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
9.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______?透镜,且物镜的焦距较________?(填“较长”“较短”).
10.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分别由
______
组成。物镜的作用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______
,目镜的作用是用来把
______
。
11.在“小小镜头,展家乡风貌”活动中,宁安市某中学摄影小组的新新同学在拍摄镜泊湖瀑布的时候,发现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像太小了,他应将照相机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瀑布,同时将暗箱________(选填“拉长”或“缩短”)。
实验题
自制水滴显微镜的过程通常分为两个步骤:
步骤一:首先通过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观察下方的黑色箭头(如图甲所示),直到可以看到黑色箭头成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为止。
思考:若不能看到这样的像,则可以调节__________(选填“黑色箭头”或“人眼”)与水滴间的距离,或调节____________,直到观察到这种像为止。
步骤二:再用一个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作为目镜,缓慢调节透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就会看到箭头更为放大的像。
答案:
C
D
A
D
A
B
二、7.放大 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等均可)
8.
2
透镜
凸透镜
9.凸;较短
10.凸透镜;实像;这个像放大
11.靠近 拉长
三、12.倒立 黑色箭头 水滴的焦距(凸起程度) 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