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经过四周的学习,对vb运行的界面,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算法和算法的描述、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类型的学习,对vb程序设计有了简单的认识,但对vb程序设计语言语法规则和程序的各种要素比较陌生,对程序代码的意义了解不清楚,另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积极参与课堂练习。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是《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第二章中的第一节,主要介绍了vb程序设计语言中常量与变量等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量、变量的概念和作用及申明语句格式,变量的命名规则。
难点:1)、对用户申明的符号常量的理解。
2)、对变量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量、变量的含义和作用。
熟悉变量的命名规则。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运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观察和实践等手段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程序运行的结果和实际操作,激发其求知欲。
教学理念和方法
由于本节课中涉及到的内容都是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基本要素,概念性的知识较多,因此结合程序实例来介绍。通过讲解、观察、比较实践等方法,主要采用传递接受模式,并通过演练结合,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本节课先以作文的组成为先行组织者,引出程序同样具有基本素质。后介绍基本要素包含着哪些内容,让学生有整体的把握。
2、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内存单元命名为r
变量r为1或2或12.5或其他数值
r
计算机在处理数据时,必须将其装入内存,在机器语言与汇编语言中,借助对内存单元的编号(地址)访问内存中的数据。而高级语言中,需要将存放数据的内存单元命名。通过内存单元名来访问其中的数据,被命名的内存单元,就是变量或常量。
3.14
内存单元命名为PI(π)常量PI值为3.14
PI
(一)常量
常量的定义:常量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常量、字符串。
如 1) s=PI*R*R中PI; ——符号常量
2) s=1/2*n*(n+1)中的1/2和1 ——数值常量
3) “r=”, “输入a的值” ——字符串常量
无论常量或变量,使用之前做好先进行类型说明,系统根据我们对它的说明、定义,合理分配内存空间给该常量变量,先看看常量和变量的申明方法。在三种常量中,只有符号常量需要进行说明。
常量的申明语句格式
Const 常量名 As 类型 = 表达式
如Const PI As Single = 3.14 (常量仅在申明时一次性赋值)
其中:1) As 类型可省,数据类型由表达式决定。
如 Const PI =3.14
2)常量一旦申明,在其后的代码中只能引用,不能改变。(解释)
(二)变量
相对于常量,不难理解变量的定义了
变量的定义:在程序处理数据时,对于输入的数据,参加运算的数据,运行结果等临时数据,通常把他们暂时存储在计算机内存中,变量就是命名的内存单元位置。(主要作用是存取数据,提供数据存放信息的容器)
变量的声明语句的格式
Dim 变量 As 类型
如 Dim r As single
Dim s As single
变量是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值可以发生的量,在程序执行过程中被多次赋值,最后变量值由最后一次赋值决定,一般必须先声明变量名和其类型,以便系统为它分配合理的存储单元。每一种数据类型的数据所占的内存空间不同。
(三)变量的命名规则
必须以英文字母或汉字开头,由英文字母、汉字、数字或下划线组成,字符长度小于255个字符。
不能使用vb中的关键字,如函数符号等。
变量名中不可用空格。
变量名中不可用运算符及其他符号。
例如:以下哪些是正确的变量名:1)3xy 2) y-3x 3)y _3x
4)y 3x 5)y3x 6)张3xy 7)Dim 8)Cos 9)π
(四)回顾本节课内容(常量的定义及说明,变量的定义及说明,常量变量的命名规则)
(五)学生作业练习
教学过程结束。
教学反思
1)介绍知识要循序渐进,一个一个内容讲清楚。
2)教学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3对常量和变量讲解时扩展太多,讲的太细,没有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类容,数据类型的讲解时应该多给时间给学生观察思考比较,自己在一旁引导就可以了,不能讲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