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程序的顺序结构 
一、 教学目标 
①知识技能 
认识并体验vb语言输入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学会使用输出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语句来实现顺序结构 
初步体验并掌握程序调试和运行的方法,初步掌握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实践等过程中,理解inputbox()函数,print函数的作用 
通过模仿、小组合作等方式体验设计顺序结构程序的过程。 
③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用计算机编程的思想。 
?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任务驱动学习的方式和优势。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要求:正确使用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进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对给出的顺序结构程序问题,分析算法并用相应的语句表达。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的格式和功能,本节内容是学习编写编写完整程序的开始,是学好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关键也是学好本教材的关键。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程序的认识和编程的知识相当少,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要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模仿、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降低难度,先从模仿入手,先填充,后让学生尝试编写。对于基本输入语句inputbox()、赋值语句、基本输出语句print让学生感受功能,通过今后的多次学生让学生掌握其用法。 
四、?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并理解流程图,能根据程序顺序结构的执行流程、能编写程序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点:根据问题要求写出正确的程序。 
五、教学策略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和任务驱动。 
学法:自主探究、模仿学习。 
六、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 
回顾 
回顾用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步骤。 
VB程序一般包含哪几部分? 
a)数据类型说明部分 
b)数据的输入部分 
c)数据的处理部分 
d)数据的输出部分 
学生回顾用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程序的四个组成部分。 
学习 
新课 
及 
巩固 
练习 
一列火车在某地时的速度为V0=32m/s,现以加速度a=0.15m/s2加速行驶,试编写一个程序,求120s后的速度V和距开始点的距离S (要求:输入框的标题为“输入”,并把题目中的值设为初始值;输出结果的提示信息和值之间用紧凑型,两个结果之间输出格式为标准型)。 
(1)分析问题: 
末速度的公式?v=V0+a*t ,?距离公式为s=v0*t+a*t*t/2 
(2)设计算法 
?????输入V0,a,t的值 
?????计算v=V0+a*t ,? s=v0*t+a*t*t/2??? 
?????计算?s=v0*t+a*t*t/2 
???? 输出?s ?v?的值 
(3)编写程序 
Dim v0,a,t,s,v as single 
v0=inputbox(“v0=”,”输入”) 
a=inputbox(“a=”, ”输入”) 
t=inputbox(“t=”, ”输入”) 
v=V0+a*t 
s=v0*t+a*t*t/2 
print “v=”;v,”s=”;s 
(4)调试程序 
教师帮助分析问题,让学生自主设计算法和编写代码。 
思考问题 
? 
? 
讨论算法 
? 
? 
? 
编写程序 
上机实践 
2、试编写一个程序,求平面中两点的距离。 
(1)分析问题: 
平面之间两点的距离公式d=x2-x1x2-x1+y2-y1y2-y1 
(2)设计算法 
 输入两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值x1,x2,y1,y2 
 计算d=x2-x1x2-x1+y2-y1y2-y1 
 输出 d的值 
(3)编写程序 
Dim x1,x2,y1,y2,d as single 
X1=inputbox(“请输入第一个点的横坐标x1”) 
y1=inputbox(“请输入第一个点的纵坐标y1”) 
X2=inputbox(“请输入第一个点的横坐标x2”) 
Y2=inputbox(“请输入第一个点的纵坐标y2”) 
D=sqr((x2-x1)^2+(y2-y1)^2) 
Print “两个点之间的距离d=”;d 
?? 
思考问题 
? 
? 
讨论算法 
? 
? 
? 
? 
编写程序 
上机实践 
小结 
步骤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步骤: 
按由上到下的书写顺序执行 
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变量—输入数值—计算—输出结果 
程序交流展示 
学生演示所编程序,介绍编程方法,老师点评 
本颗 
总结 
VB语言的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顺序结构的特点: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从上到下顺序执行。这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结构。 
课后 
作业 
1、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现知道物体下落的时间为t,试编写一个程序,求物体下落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