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2.4.3 循环的嵌套2-粤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2.4.3 循环的嵌套2-粤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1-10 15:5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For
循环嵌套教学设计
基本情况
本节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第二章第2.4.3节《循环的嵌套》的教学内容,包括循环嵌套的含义,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for循环嵌套程序执行过程与规律,循环嵌套的应用等。
本节课建议用2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循环嵌套的含义、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for循环嵌套的执行规律,循环嵌套的基本应用。第二课时:深化巩固循环嵌套的知识点,并在基本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循环的嵌套和程序的循环结构
能引导学生利用循环嵌套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For循环嵌套的含义及基本结构
(2)了解内层循环和外层循环的概念
(3)能归纳出for循环嵌套中各循环变量的变化规律
(4)掌握for循环嵌套的运行规律
(5)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分析,利用循环嵌套求解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体验for循环嵌套的运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在程序运行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介绍
(1)for循环嵌套的含义:一个循环语句的循环体中包含有另一个循环语句;
(2)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外层循环与内层循环层层相套;
(3)通过“监视循环变量”和“逐句执行程序”方法,观察并归纳for循环嵌套中各循环变量的变化规律,推导for循环嵌套的运行规律;
(4)在理解for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能分析具体问题并利用嵌套循环求解问题。
四、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
(2)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
(3)学生在此前已学习程序设计一段时间,能比较熟练地操作VB程序设计软件;掌握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顺序、选择、循环;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书写格式。
(4)程序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学相差较大。
五、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
(2)能根据具体问题分析,利用循环嵌套求解问题。
教学难点:
(1)归纳循环嵌套中各循环变量在运行中的变化规律;
(2)循环嵌套的运行规律。
六、教学策略
综合前面对教学目标、教材和学情等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定位如下:
(1)以“问题为主线”。指教学活动的设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并以此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教学活动从问题开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断探索、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注重差异,实施分组练习。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构建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选择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动手做调试,提高认知效率。指以“动手做调试”为特征的探究活动。它以调试的操作过程作为能力培养的途径,以调试的结论(或现象)作为知识学习的铺垫,以方法的学习作为培养科学素养的途径,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七、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八、课型
新授课
九、课时
第1课时
十、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知识复习回顾
循环的含义
For循环的结构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1:输出1行5个星号
新课引入
在任务1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输出4行星号(每行5颗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任务
重复的操作是什么?
在什么条件下执行重复的操作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程序,归纳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引出for循环嵌套的意义。
结合对运行结果的观察,引导学生归纳循环变量i和j的作用
体验过程实践应用
布置任务:完成输出图形
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
图形的行列数如何设定
图形的输出是什么
利用“监视”及“逐语句”观察程序运行过程,归纳for循环嵌套的执行规律
巡堂辅导,就学生出现的细节问题给予提示。
应用拓展
指导学生完成图形输出的基础上结合学案,尝试完善程序练习1-1.vbp、1-2.vbp
教师随堂辅导
归纳总结
通过演示文稿总结本节内容。
总结图形输出的完成情况,归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十一、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隐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1)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看学生能否经过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
(2)察看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察看学生的学案,了解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十二、教学反思
(1)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的反思:本节教学内容为for循环嵌套,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分别为科学实验的多次数据输入和九九乘法表。科学实验数据输入的例子与九九乘法表的关联性不大,而且比较复杂。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本人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输出星号的程序,既能与之前学习内容相联系,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嵌套循环的含义。整个教学过程共分5个环节:复习回顾、新课引入、应用体验、应用拓展、知识小结。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流程,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能使学生较快实现知识迁移,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整个教学流程较为流畅,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流程比较流畅,但学生的水平层次不同,没能留给部分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另外也要加强问题设计环节,使问题更具针对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