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可视化编程的概念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第三章第一节“3.1.1 VB可视化编程的概念”, 本节内容为该书的第三章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对可视化编程中的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的讲解。本节课内容多为理论,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讲解,把枯燥难懂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诠释,易于学生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在高中一年级已学习过Office系列软件,具备一定的软件使用技能;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程序代码的编写有一定体验,并熟悉Visual Basic 6.0的环境界面。另外,高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采用实践的教学策略。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熟悉并掌握VB的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说出它的属性、方法、事件,从而加深对属性、方法、事件概念的理解。
2、能够利用控件工具在窗体上创建按钮、文本框等对象,并学会通过属性窗口修改对象的caption、text属性值。?
3、通过分析简单文本编辑器小程序,能够判断出鼠标单击事件是作用在那个对象上,并且事件过程是什么。
4、通过完成任务,加深对对象的属性、事件、方法的语法格式的记忆。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概念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生活中的事例讲解,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
2、代码的语法格式和书写方法。
(二)教学难点
? 代码的语法格式和书写方法。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训练和实践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引入:大家都用过Word进行编辑文字,它具有很强大的功能。我们利用VB平台也可以编写出类似Word功能的简单文本编辑器。
展示:教师已经编写好的简单文本编辑器。
过渡:为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需要了解对象、属性、事件、方法等概念。
认真听讲。
观看简单文本编辑器所具有的功能。
用一个学生看似很神奇的软件引入,并告诉他们自己也可以编写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够满足学生的自豪感。
引出了本节课的任务。
概念讲解
提问:生活中我们把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叫什么?
1、对象——实体
概念: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客观实体。
例如:包、光盘、足球、电话机等(图片展示)。
程序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样,也具有各种各样的对象。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学习,说出VB集成开发环境中有哪些对象。
教师讲解简单文本编辑器界面所包含的对象并总结VB集成开发环境中的对象。
提问:这两个对象(两张电脑图片),他们从外观上看有什么不同?
引出颜色、规格、品牌为计算机的属性。
通常,对象是具有特殊数据和行为方式的实体。
2、属性
概念:程序中对象的特征称为属性。例如:窗体的外观、窗体的背景颜色、窗体宽度、窗体高度都为窗体的属性(图片展示)。
设置对象属性的两种方法:
方法1:在设计程序界面时,利用属性窗口直接设置。
方法2:在运行的程序代码中进行设置,语法格式为:
对象名.属性名=属性值
举例:Text1.Text=“欢迎使用Visual Basic!”(图片展示)。
设置属性值的语句(操作演示):
Form1.Caption=“欢迎使用Visual Basic!”
Text1.Visible=False
Command1.Enabled=False
读取属性值的语法格式:
变量=对象.属性
例如:
Name=Text1.Text
Info=Label1.Caption
3、方法
举例:以电脑为例,这个对象具有这样一些动作,分别是打游戏、发声。这些动作都是电脑这个对象提供的行为。
方法概念:在程序设计中,对象的行为称为方法。
VB的方法通过代码调用的语法格式为:
对象名.方法名[参数]
例如:Label1.Move 200,300
Form1.Line(100,200)-(1000,2000)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
观看教师展示的生活中的对象图片。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
仔细观察电脑图片外观上的不同 ,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并观看教师的展示和操作。
学生听教师的讲解并思考。
引出对象概念。
结合具体的图片讲解,学生易于理解对象的概念。
调动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
学生从电脑的颜色、品牌等方面说出电脑的不同,引出属性的概念。
通过图像展示和操作演示,更直观,易于学生对属性设置的语法格式的理解和掌握。
以学生生活中接触的电脑为例,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具体的例子讲解VB方法的调用格式,易于学生掌握语法格式。
操作实践
实践一:
(1)在窗体上创建一个按钮Command1对象,双击该按钮输入以下代码:Form1.Hide
运行程序,你看到了什么?
(2)在一个窗体上创建一个文本框Text1,试通过文本框的属性窗口将Text属性值设置为“VB可视化编程”。
学生上机实践。
通过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实践的同时,体会VB中某种方法或属性的作用。
概念讲解
4、事件
举例:针扎气球(视频)。
事件概念:在程序设计中,事件是指由用户操作触发或由系统触发,能被特定对象所识别并作出相应的动作。例如:单击鼠标,引发Click事件;加载窗体时触发窗体的Load事件;双击鼠标,触发DblClick事件等。
5、事件过程
举例:以气球为例,发生“针扎”事件后,气球可能被丢弃或修补,不论是丢弃还是修补,都是对“针扎”事件的处理步骤,也就是事件过程。
事件过程概念:事件过程是程序员为响应对象事件所编写的一段程序代码。例如:当用户按下“改变颜色”按钮时,会触发Click事件,进而执行Click事件过程中的程序,如下图所示:
事件过程由对象名、下划线(_)和事件名组成。例如:命令按钮Command1的鼠标单击事件过程为: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End Sub
6、事件驱动
概念:所谓事件驱动就是当应用程序中某对象的特定事件发生时,通过执行一段程序代码来完成该特定事件所对应的操作。
例如:风扇(动画)。
事件驱动程序设计:根据对象触发的事件编写事件过程的这种程序设计方式。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
听教师的讲解并理解。
学生听教师的讲解,并结合老师举的例子,理解事件驱动的概念。
生动形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从生活中的事件过渡到程序中的事件,易于学生理解事件的概念。
以生活中的例子讲解,易于学生理解事件过程的概念。
以“风扇”动画解释事件驱动概念,生动形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操作实践
实践二:
在窗体上创建一个Text1文本框控件,然后双击Text1输入以下代码:
Private Sub Text1_Change()
Form1.Caption=Text1.Text
End Sub
运行程序,从键盘输入数据,观察其运行结果。
上机实践。
通过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实践的同时,体会VB中某种方法或属性的作用。
课堂小结
1.对象。对象是具有特殊数据和行为方式的实体。在VB中除了窗体对象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控件工具箱创建新的对象。
2.属性。程序中对象的特征称为属性。我们可以在属性窗口中修改对象的属性,也可以在运行的程序代码中进行设置,语法格式为:对象名.属性名=属性值。
3.事件。一般就是指鼠标或键盘等事件。
4.方法。指对象所具有的功能。语法格式为:对象名.方法名[参数]
5. 事件过程。是程序员为响应对象事件所编写的一段程序代码。事件过程由对象名、下划线(_)和事件名组成。
6.事件驱动。是当应用程序中某对象的特定事件发生时,通过执行一段程序代码来完成该特定事件所对应的操作。
学生在老师总结时,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课后作业
全面阅读教材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
自主学习
巩固、准备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简单文本编辑器引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各个概念时,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并借助图片、视频、动画来展现,对帮助学生理解VB中的抽象概念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生活中我们把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叫什么?这个问题设置不够好,学生不知回答什么;设置的实践简单且没有考虑到体现层次性,导致好的学生很快完成,无事做;本节课设计的内容有点多,一课时讲起来时间有点紧,导致有些概念讲的不够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