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 3.1.2 窗体和控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 3.1.2 窗体和控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1-11 08:4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2窗体和控件——加法器制作》
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任务驱动法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选择。在近两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本人对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有了一定的体会与理解。
我所教授的课程为高一信息技术,使用教材为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讲授内容主要为VB程序设计。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而言,学习程序设计不是简单的内容。结合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能够使学习程序设计变得简单易懂。每节课设计不同的小任务及其子任务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己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与流程,从而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案例分析】
《VB加法器的制作》是在学生对VB开发环境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VB中对象、属性及其代码编写的基本方法。本课设计了制作VB加法器的大任务,并给学生提出几个小任务,供学生分析讨论完成。
任务一:分析加法器。
课前给学生们演示VB制作好的加法器执行程序,让学生自己感受加法器的计算功能。
教师提出任务:小组分析讨论加法器的基本构成。
学生:加法器有文本框、标签和命令按钮组成。
教师:哪位同学能够更准确的说明一下你们小组的分析结果,比如说两个加数部分是什么控件?
学生:由2个文本框、三个标签、两个命令按钮组成。
教师:好,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详细,并且大家注意观察,他们小组加法结果部分用的是标签控件,同学们这里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文本框也可以。
教师:对,结果部分既可以用标签来实现,也可以用文本框。那么同学们就要思考一下了,两者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两者都可以呢?稍后在同学们制作过程中来思考这个问题。
任务二:加法器界面设计。
教师提出任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分析结果,那么接下来就要同学们自己来动手实践一下,完成加法器的界面设计,并要注意观察你所绘制的加法器界面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制作情况,多数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分析的结果选择正确的控件进行界面绘制,但是在修改属性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对于标签的字体属性及文本框的text属性掌握的不熟练,很多同学没有找到相应的位置,不知从何处下手。
教师:好,同学们先做到这里,老师观察了下同学们完成的情况,多数同学完成的比较好,而且有些同学还独出心裁的设计出了不同样式的,非常值得鼓励。但是同学们在属性设置这里有些问题,老师给大家集中演示一下(电脑操作)。接下来就需要同学们来回答老师开始提出的问题,你所绘制的加法器各部件的名称是什么及控制其显示内容的属性是什么?
学生:text1、text2、text3,控制他们内容的属性石text属性。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结果部分有用标签控件的同学这里应该是caption属性。
任务三:加法器核心代码实现。
提出任务:如何实现加法功能。
分析任务:同学们刚才已经总结了加法器的加数及结果部分的控件名称及其属性,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如何实现加法计算功能呢。
提出设想:Text3.Text=Text1.Text+Text2.Text
任务完成:实践验证设想是否正确。
教师:大家得出的结果的是否正确?
学生:不正确。
教师:我们验证的结果是两个文本框的内容连接在一起,而不是数值相加运算。这里老师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VB中有一个Val函数,他的功能是将由数字符号(包括正负号、小数点)组成的字符型数据转换成相应的数值型数据。格式为VAL(<字符表达式>)。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代码做一下相应的修改:Text3.Text = Val(Text1.Text) + Val(Text2.Text)。
教师:好,同学们把自己的程序完善一下吧。
任务四:拓展实践其他运算。
目的达到知识拓展与链接,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真正掌握知识。
任务评价:课堂最后还有评价交流环节,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找学生代表发言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及对自己个小组的评价。让学生在自我总结评价及互相评价中真正的掌握知识,真正的提升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