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归园田居》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0 08:0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
教学目标:
1 、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
3、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
1. 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 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 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 ——1 、做大官,有名有利。 2 、做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 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2、 回顾旧知
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陶渊明的诗歌吧。学生背诵。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仿佛去郊野乡村旅行了一番 ,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有荡涤心灵的享受。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归园田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这首诗歌。
三、自由朗读,初步感知内容
1 、要求大声朗读,并读准字音、节奏。老师巡视。
2 、指名朗读,师正音:羁、拙、荫、暧暧、樊
3 、老师指导朗读断句。大家知道四言诗的朗读节奏是二二式,那么五言诗的朗读节奏通常是二一二式或二二一式。例如“少无 / 适 / 俗韵,性本 / 爱 / 丘山”,那么“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怎么读呢?大家试一试来读,“暧暧 / 远人 / 村,依依 / 墟里 / 烟。”
4 、学生齐读。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 / 适俗韵,性本 / 爱丘山。误落 / 尘网中,一去 / 十三年。
羁鸟 / 恋旧林,池鱼 / 思故渊。开荒 / 南野际,守拙 / 归园田。
方宅 / 十余亩,草屋 / 八九间。榆柳 / 荫后檐,桃李 / 罗堂前。
暧暧 / 远人村,依依 / 墟里烟。狗吠 / 深巷中,鸡鸣 / 桑树颠。
户庭 / 无尘杂,虚室 / 有余闲。久在 / 樊笼里,复得 / 返自然。
师:我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
四、作者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 柳 先生”后世称誉 : “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
教师可补充五斗米的故事:
义熙元年( 405 ) 8 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五、析题:
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
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 \\\' 归 \\\' 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1 、从何处归; 2 、为何而归; 3 、归向何处; 4 、归去如何。
六:重点探究
1 从何而归?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原诗中有“尘网”和“樊笼”等词语。
2 为何而归?教师范读“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八句。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每个句子所包含的情感。读前做朗读指导,注意语速、重音、节奏和情感。尤其是注意语速,让学生学会拖音朗读。学生读完,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句子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再次朗读,要求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读诗要如出己口,如出己心。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提高朗读能力的基础上,体味诗歌的情感,自然而然的理解作者“为何而归”。)
3 归向何处?让学生自由朗读“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巅”八句,对陶笔下田园风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其写景的顺序和手法,进而指导学生写作。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一个练笔,要求用散文的笔法,加入适当的想象,注意描写的顺序,运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也可结合陶其他的诗句。学生写的过程中,多媒体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进入一种宁静而自由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然后展示几个学生的练笔,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这一步骤,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一个重要的方法 —— 想象。读诗加入了丰富的想象,就像是做菜加入了各种调味料。有了想象读诗才会有滋有味。)
4 归去如何?让学生自由朗读最后四句诗,体味作者归隐后那种闲适、自由、如释重负的感受。
七:朗读比赛
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诗歌后,找几个学生配乐赛读,教师进行评价。
8、 理解情感,整体感悟。
师: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板书:
归园田居
尘网 羁鸟 池鱼 厌恶官场生活 ( 樊笼里 )
向往田园生活 ( 返自然 )
爱丘山 恋旧林 思故渊 归园田

小结:《归园田居》本诗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以及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热爱之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处世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九:布置作业:
背诵《归园田居》,体会并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