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因为本篇课文只用一课时讲解全文,因此重点在研读介绍太和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教学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册书中刚刚接触到说明文,虽然有前两篇文章(《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作铺垫,但是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还很薄弱,所以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很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写作方
法。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
了解故宫博物院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
心的特点。
能力目标
认识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写作方法的
特点。逐步培养相关能力。
认识突出重点、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逐步培养相
关能力。
德育目标
(1)、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2)、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靡生活(批评),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赞美)。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珍视、热爱故宫博物院的感情。
(2)、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启发与自学相结合。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理清课文说明顺序。
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知识内容延伸拓展,培养能力。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导语(1分钟)
唐朝诗人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曾这样描述过紫禁城,“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故宫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见识下那规模宏大壮丽的故宫博物院。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中国的石拱桥》、《苏州园林》两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而“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故宫博物院” 又会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现在,就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见识一下。
板书课题
作者作品简介(略 详见导读资料一)
课文生字词(略 详见导读资料一)
题目解说(略 详见导读资料一)
整体感知课文,速读课文,思考
提示:使用导读资料二 《故宫博物院》平面图;教师在黑板的右边画《故宫博物院》简图(根据课后练习一)。
故宫博物院最大的特点是:规模俄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
边读课文,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完成课后练习一的图表。
说明的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向北的游踪顺序。
学生当导游,复述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结构。
提示:使用导读资料三 (一)《故宫博物院》课文结构图。
板书内容:
第一部分(1-2) 总体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规模俄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
第二部分(3-15)分说前朝和内廷。重点介绍太和殿,详写;其余略写
第三部分(16) 景山回望故宫,总述并再次强调故宫博物院的艺术特点。
研读课文5——8段思考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同桌之间交流,选同学回答。)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3)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明确:
(1)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多),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概括板书:
内 容:规模、外观、内部摆设和装饰、位置、功用。
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下到上 、先中间后两边。
文段结构:总说——分说结合。
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
(2)、太和殿是“前朝”及整个故宫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利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非常重要。
另外,它在整个故宫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处处饰以龙形,且建于中轴线上,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特点。
(3)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
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教师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3、从第六段中找出方位词,确定立足点。
运用空间进行说明,方位词的准确使用很关键。所谓方位词就是表示方位的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中等,然而确定方位词是有标准的,我们把这个标准叫做“立足点”或“观察点”,离开了立足点就无所谓上下左右。由此可见,研究方位词,便可以确定立足点。
立足点:大殿正中朱漆方台;殿顶的中央雕金蟠龙
方位词:正中、上面、两旁、下面、背后
说明顺序: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
由上—后—两旁
以蟠龙为立足点
由周围—下
课堂总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体会到至高无上的王权尊崇,骄奢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这些宏丽的建筑都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赏之情,作者由景生情,由情写景,值得我们借鉴。
作业
课堂拓展训练
课外作业:
(1)生字词
(2)、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3、预习第15课《说“屏”》
备课资料补充:
1、 1945年八年抗战终于取得全面胜利,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太和殿举行,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将军作为中方代表接受日军投降,受降典礼仅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目睹这一幕的在场中国人无不群情振奋,欢声雷动。 二十五分钟永载史册 。
2、主要殿堂名字解释
(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彖(tuan)传》中关于“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的著述,意思是说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可得到协调与调和。
(2)、中和殿,“中和”一词源于《周易》,是说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各方关系得到协调和顺,其意在于宣扬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
(3)、保和殿,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 “保和”出典同太和殿殿名,意思是保持天地万物间的和谐关系。清代殿试考状元之地。
(4)、乾清宫—明清政务重地。该宫是后三宫的主题建筑。乾清二字见于唐韩愈《六合圣德诗》诗句“乾清坤夷”,意思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
(5)、养心殿—清王朝最高权力中心。慈禧两朝“垂帘听政”重地。
(6)、交泰殿—皇后寿庆之所。该殿位于乾清、坤宁两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
(7)、坤宁宫—明代皇后寝宫。清朝帝后洞房花烛处 。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壁之意。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同步训练 第14课《故宫博物院》
Ⅰ. 基础知识应用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矗立() 蟠龙()中轴()击磬()金銮殿()湛蓝()
2、选词填空正确的一组是( )
⑴故宫建筑规模宏大______,建筑______,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⑵河上是五座_____的汉白玉石桥。
⑶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_____。
A壮观 精美 精致 优美 B壮丽 精美 精美 悠扬
C壮美 精巧 精致 动听 D壮丽 精巧 精致 悠扬
3、说明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⑵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
4、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⑴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
⑵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
⑶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
⑷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5、将“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这一双重否定句改为陈述句,并说说这样改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不同。————————————————————————————————————————————————————————————————————————————————。
6、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的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D有散发阵阵清香的鲜花。
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字并更正在题目后面
⑴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搏物院。———————。
⑵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伶笼奇巧的角楼。————。
⑶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障。——————。
8、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B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C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
D“纳粹为什么要选克拉——”“克拉库耶伐次。”
Ⅱ. 课文精段赏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映衬,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 )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根巨大的雕金盘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 )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第一句用了————说明方法,作用是————————————。
作者介绍太和殿所用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依次填写词语最准确的一组是( )
⑴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 )着。
⑵ 每根大柱上( )着矫健的金龙。
⑶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 )着六颗小珠。
A环绕 围绕 盘绕 B围绕 环绕 盘绕 C围绕 盘绕 环绕 D盘绕 围绕 环绕
文中表示的方位词有——————————————————。
画出文中的描写性语句,并说说其作用————————————————————————————————————。
根据文中的说明,请简单勾勒出太和殿的外观及内部设施——————————————————————————————————。
Ⅲ. 拓展阅读
云水洞
①北京周口店西20余里,有一座上方山。②在山影林间,掩映着一簇规模庞大的庙宇——兜率寺。③在这座古刹西南方3千米的山腰上,有一个深邃的洞穴,名曰云水洞。④这是一座规模很大,奇特异常的“地下深洞”,人称“地下宫殿”。⑤云水洞深600余米,由七个厅堂和一个150米长的入洞通道组成。⑥七个厅堂中前四座最大,大厅顶均成穹窿状,高的达20余米。⑦从厅顶垂下的石乳和与此相对的地面石笋,玉肌冰肤,千姿百态,难以名状。⑧有的像十八罗汉,有的像猴子吃桃,有的状物,有的貌人,无不惟妙惟肖,各尽其妙。⑨洞中一厅、三厅各有一泉,曰黑龙、白龙,水清冽,可饮。⑩为什么上方山会形成这样的溶洞呢?⑾原来,这是石灰岩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地形。⑿据研究认为,在过去地质历史的某一个时期,上方山地区气候湿热,地下潜水在石灰岩地层的裂隙中缓缓移动,年深日久,流水穿石,造成了云水洞的雏形。⒀再加上后来地壳上升,洞体在溶蚀中不断扩大,便形成了今天规模的云水洞。
选文依次介绍了云水洞的————、———和————。
形成今天规模的云水洞需要四个基本条件,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说明文语言有的以平实为主,有的以生动见长。你觉得⑦——⑨句属于哪一种说明?——————————————。
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文中“难以名状”与“有的状物”中的“状”字含义相同吗?为什么?-——————————————————。
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七个厅堂中前四座最大,大厅顶均成穹窿状,高的达20余米。
(二)凡尔赛宫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工,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段,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磅礴,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茵中女神雕像婷婷玉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风姿多态,美不胜收。
凡尔赛宫的特点是什么?——————————————————。
文章第二段划线句子运用了—————说明方法,作用是————————————。
文章第四段划线句子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作用是————————。
介绍凡尔赛宫的内部陈设和装潢时,重点介绍了什么?为什么重点介绍它?————————————————————————————。
文章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本文语言准确、严密,请举例说明。—————————————————————————————————————————————。
(三)晋祠(节选)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动人,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蟠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蟠龙殿柱,造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用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荫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那水注在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中,总不能盛满碗。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进百川似的。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文中所说的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三绝”具体指——、———、————。
就全文来看,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运用的结构方式是——————————————————————的结构方式。
作者在第一段详细介绍了圣母殿,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
⑵赵本山的许多小品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⑶吴冠中写的文章《桥之美》是一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
“小品”一词的含义分别是:⑴—————;⑵—————;⑶—————。
全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文章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
Ⅳ. 写作训练
文题
你有自己的小天地吗?你是如何布置的?请你用空间顺序来说明,注意方位词语的运用,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写作点拨
这是一篇说明室内布置的文章,要求说明顺序合理、清晰。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正确使用空间顺序;二要准确使用方位词语,使文章脉络清晰。介绍小屋内的设施要明确、具体,并把其功用讲清楚,语言应准确、生动,突出小屋的特征,给人清晰的印象。
思路一
你可介绍进入小屋中的感受,然后对小屋中的设施具体说明。你可采用移步换行的手法,逐一说明“小天地”的陈设,每移一步,都让方位词交代清楚。准确地说明小屋内各设施摆放的位置。说明要扣住小屋的特征,给读者具体的印象。
思路二
这是一篇介绍小屋陈设布局的说明文,你可以空间方位顺序来说明。先介绍房间的规模,然后以门为观察点,依次说明小屋的陈设布局,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明快,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文章也可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例文1
我的小天地
佚名
我的小天地是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这里充满了舒适温馨的情趣。
一进小屋,你便会感到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整个小屋的壁纸是天蓝色的。靠东墙,放着我的床,床架是淡蓝色的,床罩与床的颜色和谐统一,上面绣着一幅美丽的图画,蓝天、青山、碧水,还有细细的雨丝,那飘飘忽忽梦一般的朦胧的图案,给人极为清新、舒适的感觉。
床边摆着一个床头柜,是我放衣服的地方,柜子上摆着一个闹钟,柳叶形的,叶脉清晰修长,带有浓浓的大自然气息,就是它每天帮我走出温馨的梦乡。
窗前,是一张两米多长、成凹字形的书桌;从窗顶垂下的柔柔的蓝色窗帘,轻轻抚摸着桌面。书桌面的左边凸出放着一台崭新的奔腾586电脑,它外形大方,能为我提供很多的学习资料,也可供我休息时娱乐,作用多多,乐趣多多,是我不可缺少的伙伴。
桌面中央,摆着一盏银白色的台灯,泛着白色的微光。它是一个不怕累的好友,每晚都与我共度时光。灯下摆着一些需要看的书,以供用时的方便。
桌面右边凸出,摆着我自己特制的杰作:缺了一个眼珠的乌鱼,多了一条腿的大象,丢了一只耳朵的老鼠等等。学习间歇时,看看这些有趣的“工艺品”,疲倦可顿然消失。
靠着西墙处是我心爱的书柜。淡蓝色的,只有五层。第一层摆着我娱乐的物品:围棋、象棋、画笔盒、打乒乓球用品等。第二层是文学作品类:《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选读》、《现代小说选》,还有《乱世佳人》、《悲惨世界》、《爱玛》等,每当有空,我便抱起一本书靠墙而读,有时还会使我热泪盈眶呢。第三层是唱片、录音机的领域。我是一个古典派的追求者。贝多芬的《献给艾丽丝》、肖邦的《玛祖卡舞曲》、莫扎特的《小夜曲》都是我津津乐道、百听不厌的乐曲。第四、五层放着我现在学习所需要的书,什么《英汉词典》、《数学百题精选》、《语文学习效率手册》等等,这些书给我解难,助我拚搏,是我不说话的良师益友。
这,就是我的小屋。“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我的舒适温馨的小屋伴我度过了十几个春秋,是我成长中的伙伴。那么,朋友,你不想来我的小天地做客吗?
摘自《初中备考作文》
简评
本文是在介绍自己的小屋。文章的成功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说明顺序清楚;二是语言准确、生动,不失简洁。文章介绍小屋,方位词运用准确清晰,从“一进小屋”整体感受交待后,就对屋内设施进行明确、具体的说明:先写靠着东墙的床及床边的床头柜,再写窗前的写字台,最后写靠着西墙处的书柜。本文突出了小屋舒适、温馨和情趣特征,无论是对整体色调的描写,还是对床罩图案的描绘、自己所做“工艺品”的介绍,都抓住了这个特征。
例文2
我的小天地
张馨月
“小天地”应是非主莫入,需要安静的吧?可我的小天地偏偏被布置在了居室使用频率最高,最为喧闹的客厅。
推开一扇桔黄色的门,墙角边触手可及的三角柜肯定第一个映入你的眼帘,在我的小天地中,它是不可缺的“贮食大将”。三角柜的左边并排放着两个衣柜,里面各式各样的衣服都被竖着挂起来,换取的时候很方便。两个衣柜中间还夹着一个多用装饰柜,造型很美观。整个柜子分三部分:最上层是陈列小摆设的托架,托架上还有我最喜爱的几种仿古花瓶;中间——即柜面是专门放电视机的;下层由三层抽屉组成,里面盛放着各种日用品。三角柜的对面是一张双人床,如果有客人来,可以休息,双人床的同侧还有张单人床。两张床被我的书桌隔开了。书桌的面是嫩绿色的,桌角和抽屉都为鹅黄色,弥补了其它家具都属白色的不足。书桌左侧的单人床是我的,床头被书桌挡住了。床上铺着干净、整洁的卡通床单,妈妈给我垫了两床被子,躺在上面舒服极了。
由于小天地也是客厅,所以我最讨厌“夜访者”,他们常把我折腾到晚上十一点才能睡觉。尽管这样,我还是很喜爱我的小天地,因为它比别的地方更温馨,更有生气。
摘自《全国初中生优秀示范作文》
简评
本文说明了“小天地”的功用和布局。文章先介绍了小天地的位置,然后以门为中心点,以空间方位为顺序,依次说明。作者采用移步换形的手法,逐一说明“小天地”的陈设,每移一步都用方位词准确地交待清楚。如“墙角边的三角柜”、“三角柜左边并排放着的两个衣柜”、“两衣柜夹着一个多用装饰柜”等。这样,不仅说明了房间的布局情况,而且使文章层次清晰。文章在说明准确的基础上,语言也比较生动,富有幽默感。
参考答案:
Ⅰ. 基础知识应用
1、chù pán zhóu qìng luán zhàn 2、B(可结合原文及词语的不同含义、用法选择)3、⑴“现存”限制了时间,“最大最完整”准确说明了故宫的面积和现状⑵“基本”限制了程度,表示差不多,但还不完全一样,表述留有余地。4、⑴作比较 ⑵作比较 ⑶列数字⑷打比方5、改: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是令人惊叹的。原句为双重否定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劳动人民智慧的高度赞美,改后的句子在情感表达上不如原句强烈。6、D(提示:注意词语结构一致,语气贯通)7、⑴搏——博 ⑵伶笼——玲珑 ⑶障——仗 8、D(D项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或停顿)
Ⅱ. 课文精段赏读
1、列数字。说明太和殿的规模大,是故宫最大的殿堂。2、由内到外的空间顺序。3、C(要体会三个词的细微差别。“围绕”意思是四周拦挡起来;“盘绕”指一圈圈回旋的绕,多用于细长的事物;“环绕”指圈形的绕。)4、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5、语句: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作用是:突出了太和殿色彩鲜明、雄伟壮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赏之情。6、略。(提示:注意方位)
Ⅳ. 拓展阅读:
(一)
1、地理位置、特点、形成。2、⑴处在石灰岩地区;⑵气候炎热;⑶年深日久;⑷地壳上升,洞体扩大。3、属于生动说明。4、列数字。5、不同。第一个“状”是名词,在文中是形状、形态的意思;第二个“状”是动词,是“形态像”的意思。6、“均”,都,表示毫无例外,用语十分准确。
(二)1、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宏伟壮观,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2、列数字。准确说明了凡尔赛宫的规模。3、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花园优美怡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4、重点介绍了镜廊。因为由两位大师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具有代表性。5、由外到内的空间顺序。6、例:“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一句中“约”字用得准确,表示大约,不确定。文中数字用得大多是确数,如“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准确的数字说明体现了语言得准确严密性。
(三)
1、圣母殿、殿前柱上的木雕蟠龙、殿前的鱼沼飞梁。2、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总——分—总 3、由外到内的空间顺序。依据是“殿外”“殿堂里”这些方位词。4、⑴小的建筑设施;⑵一种搞笑的文艺表演形式;⑶一种文学体裁。5、列数字、举例字、打比方。6、对祖国建筑艺术的由衷赞美之情。(共58张PPT)
故宫, 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收藏文物100万件
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爱好艺术的人在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前,往往久久不忍离去。设在故宫东路的珍宝馆,展出各种奇珍异宝。如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据说,为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 。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明代称承天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其后有太和门(明代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今名)。
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
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
太和殿
保和殿
中和殿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这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殿顶
太和殿的外观和内景,说明顺序:外 — 内。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 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众具有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2. 龙
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龙是皇权的象征,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1. 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中和殿是举行大典时皇帝休息的场所
雍正后,保和殿是举行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和武英殿叫“前朝”
前朝
一、广场以北,乾清门以内叫“内廷”
二、内廷包括
乾清宫
交泰殿
东西六宫
三、内廷主要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的地方。
(皇帝处理日常事物、批阅奏章、接见使节)
(标志太监、妃子等不得干涉内政)
坤宁宫
(皇帝结婚的地方)
与三大殿在外观上的区别是只要一级台阶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清代康熙以前,这里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
交泰殿: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
间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
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
坤宁宫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富有生活气的内廷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华丽的了。
后花园
神 武 门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称玄武门。清康熙年重修时,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称神武门。
从景山看故宫
故宫博物院
(1-2)总: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
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
分
前朝(三大殿)
(3—10)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外形
内景
位置
用途
内廷
(12-15)
后三宫
御花园
(16)总 回望故宫,强调艺术特点。
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
空 间 顺 序(南——北) + 游 踪
(11)—— 承上启下
归纳总结
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说明对象的特征:宏大壮丽、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独特风格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分类别 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
说明语言:准确
说明类别:事物说明文
—— 午 门
金水桥
--太和门
东华门
西华门
——太和殿
——1
——东六宫
西六宫——
——御花园
-2
养心殿——
隆宗门——
——3
-4
-6
—7
神武门
1.中和殿
2.保和殿
3.乾清门
4.乾清宫
5.交泰殿
6.坤宁宫
7.景运门
故 宫 示 意 图
5
通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作时流露的感情。
对建筑文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历史价值
——爱 赞美
对封建统治中心,为封建统治服务的皇帝
——憎恨 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