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试题+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试题+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12 10:50:5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2020?贵阳)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D )
A.小麦
B.蘑菇
C.猎豹
D.机器人
(2020?滨州)我市某湿地公园内,一只雌野鸭带领几只小鸭正在水中觅食,看到游人接近后,雌鸭大声鸣叫并带领小鸭迅速游到湖中深水处。以上描述中,没有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B )
A.生物能繁殖后代
B.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
C.生物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020?广安)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C )
A.新型冠状病毒
B.青霉
C.三叶虫化石
D.小球藻
(2020?新疆)下列诗句中,与生殖现象无关的描述是( C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C.春江水暖鸭先知
D.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2020?巴中)一生物科学工作者为了解某一动物的行为,在森林中生活了多年,开始模拟它们的动作,后来与它们交上了朋友,此研究方法属于( A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模拟法
D.调查法
(2020?绵阳)目前,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离不开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每项科学决策都基于真实的数据,比如每天向社会及时公布的新增患者数量、累计患者数量、新增治愈人数、累计治愈人数等。采集这些数据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B )
A.抽样法
B.调查法
C.比较法
D.作出假设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020?遵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B )
A.共生
B.捕食
C.合作
D.竞争
(2020?遵义)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湿土和干土应该从不同的环境中获取
C.该实验做一次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D.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
(2020?齐齐哈尔)“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空气
(2020?南通)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洞穴。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B )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土壤
(2020?苏州)发源于中国华南地区的水稻,常生活在水滨浅滩。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可使水稻躲避大部分杂草的侵扰。因为陆生植物一般不能耐受淹水环境,淹水后往往会发生烂根并死亡的现象。水稻茎内有气腔,可以直接把氧气运输到根,避免根细胞因缺氧而死亡。但稗草、莎草、李氏禾等耐涝性强的杂草却能在稻田中生存。要去除它们,还需施加除草剂或进行人工管理。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且产量较高。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海水稻”开发,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因,通过杂交育种技术,计划在3年内培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耐盐水稻品种。耐盐碱的“海水稻”,将成为今后促进荒芜土地开发,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手段。
稻田中水稻和稗草的关系是( C )
A.寄生
B.捕食
C.竞争
D.互利共生
(2020?沈阳)下列选项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C.沙漠里的植物种类稀少
D.北极熊具有与冰雪相似的体色
(2020?滨州)下列古诗中关于“环境影响生物”的表述,与其它三个选项明显不同的是( A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020?德州)下列诗句或歌词中,能体现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一项是( A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2020?巴中)古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或规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的生物学规律是( A )
A.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B.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的变异现象
(2020?巴中)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2020?巴中)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B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雨露滋润禾苗壮”
(2020?南充)南充某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利用周末游玩或烧烤。由于部分游客乱扔垃圾、踩踏草坪、破坏植被,导致该景区被迫临时关闭整顿。以上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改变生物
(2020?新疆)生长在新疆荒漠地区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矮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A.缺少水分
B.阳光不足
C.温度过高
D.空气污染
(2020?新疆)下列动物的体色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是( C )
A.芦花鸡的红鸡冠
B.孔雀漂亮的羽毛
C.北极熊白色的体色
D.大熊猫黑白相间的体色
(2020?新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实验结论是光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C.可以用一只鼠妇完成实验
D.在一个盒子里进行,不用设置对照实验
(2020?铜仁市)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 非生物因素 和 生物因素 。
(2020?巴中)生物生活在环境中,会和环境产生相互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这个因素可以分为 生物 因素和 非生物 因素。
(2020?巴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诗突出表明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水 。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020?安徽)稻田养鱼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稻田为鱼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鱼以杂草、害虫、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为食,鱼的粪便可作为肥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水稻和杂草之间是合作关系
B.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是消费者
C.鱼捕食害虫,可减少水稻虫害发生
D.稻田中没有分解者,物质不能循环
(2020?贵阳)下列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是( C )
A.苹果
B.真菌
C.啄木鸟
D.含羞草
(2020?铜仁市)在生物圈中,不同的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人类也是其中的一员,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C )
A.生产者
B.消费者和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2020?开封)下列说法中,能够被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D )
A.一个池塘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B.一片麦地里的空气、土壤、阳光等环境因素
C.一片树林中的树木、小草及空气
D.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生物和环境因素
(2020?开封)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D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2020?开封)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这些自养型微生物属于( A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2020?开封)太阳的能量最先进入该食物网的哪一生物体内?( A )
A.小麦
B.鼠
C.鼬
D.鹰
(2020?开封)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 B )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B.该生态瓶中有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
C.若河水被污染,一段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最多
D.该生态瓶中的能量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
(2020?齐齐哈尔)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C )
A.阳光→草→昆虫→青蛙→蛇
B.昆虫→青蛙→蛇
C.草→昆虫→青蛙→蛇
D.蛇→青蛙→昆虫→草
(2020?连云港)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作食物链。下列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B )
A.鼠→蛇→鹰
B.草→鼠→蛇→鹰
C.草←鼠←蛇←鹰
D.阳光→草→鼠→蛇→鹰
(2020?连云港)谚语、俗语和古诗词中蕴含着一些生物学原理。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C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影响生物
B.春雨贵如油﹣﹣植物生长都需要无机盐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两种动物间是寄生关系
(2020?苏州)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B )
A.逐级递增
B.逐级递减
C.基本不变
D.随机变化
(2020?苏州)2020年6月1日起,《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执行。
为什么要推行垃圾分类?一方面生活垃圾产生量在逐年递增。另一方面,目前对生活垃圾的处置主要是焚烧和填埋。混合垃圾因为其中部分垃圾含水量高,很难进行焚烧处理,直接填埋不仅侵占大量土地,同时填埋后产生的渗滤液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对周边自然环境破坏巨大。因此,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根据《条例》规定,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把垃圾分成这四大类主要依据两个原则:一是来源。垃圾从哪来的就让它回到哪去。厨余垃圾是从土地里面种植出来的,通过堆肥等生物处理方式重新回到土壤。而其他的几类垃圾大都是工业制造出来的。二是后期处理的需要。比如,可回收垃圾循环再利用,有毒有害垃圾单独处理。对垃圾的有效分类,虽不会减少垃圾产生总量,但可大大减少焚烧或填埋垃圾量。
据调查,附近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某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较高。推测该稻田中,体内重金属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D )
A.水稻
B.青蛙
C.蚱蜢
D.蛇
(2020?沈阳)在“草→害虫→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 C )
A.害虫
B.鹰
C.草
D.蛇
(2020?沈阳)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D )
A.水绵
B.木瓜
C.衣藻
D.蚯蚓
(2020?沈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正确的是( A )
A.单方向的,逐级减少的
B.单方向的,逐级增加的
C.可循环的,逐级减少的
D.可循环的,逐级增加的
(2020?沈阳)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D )
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
C.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植物
D.一条河流
(2020?德州)在“农作物→田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 C )
A.只有田鼠是消费者
B.蛇属于第二营养级
C.只有农作物是生产者
D.鹰属于四级消费者
(2020?聊城)不同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B.动物采食野果,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C.不能随意引进某种动物,否则可能会影响生态平衡
D.蜜蜂采集花粉,有利于植物传粉
(2020?泰安)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适应某一特定环境的生物在进化上一定比较高等
B.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C.引入外来物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D.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增强温室效应,会提高光合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2020?巴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下面是根据这句俗语写出的食物链,其中正确的是( A )
A.树→蝉→螳螂→黄雀
B.露水→蝉→螳螂→黄雀
C.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
(2020?巴中)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A.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B.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种类、数量,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C.生态平衡是一个绝对平衡,因为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总是不变的
D.“三北”防护林是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它比大兴安岭的生态系统更稳定
(2020?巴中)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鹰和狐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是( B )
A.多种多样的
B.相互制约的
C.谁也离不开谁
D.不断进化的
(2020?巴中)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 D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2020?巴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 )
A.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B.各自独立、互不干涉
C.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D.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2020?巴中)森林中一棵枯死的大树上长了蘑菇,蘑菇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C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2020?巴中)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 B )
A.循环往复
B.逐级递减
C.单向循环
D.双向循环
(2020?遂宁)下列有关食物网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B.食物网是生物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
C.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物质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D.食物网中任意食物链均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通道
(2020?自贡)在食物链“草→虫→食虫鸟→蛇→鹰”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D )
A.草
B.蛇
C.食虫鸟
D.鹰
(2020?新疆)若食物链草→虫→鸟→鹰所在的环境被重金属污染,则在下列选项中,体内重金属积累最多的是( D )
A.草
B.虫
C.鸟
D.鹰
(2020?新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组成是( D )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2020?巴中)由于农药的使用,青蛙、蟾蜍大量死亡,导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其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 (判断对错)
(2020?铜仁市)如图所示,这是生态系统中一个简单的食物网,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中有食物链 4 条。
(2)这个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 草 。
(3)请你书写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 。
(2020?遵义)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地处贵州省遵义市境内,林区山清水秀,物种丰富。夏季凉爽,冬季寒冷,降雨丰富,日照少,云雾多,冬季雪期一般三至四个月,是天然的动植物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宽阔水自然保护区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 非生物 成分组成的。在生物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 生产者 。
(2)如图为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内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其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草→虫→山雀→蛇→鹰 。如果某种不易降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那么此食物网中这种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鹰 。
(3)若山雀大量减少,短期内 虫 的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该区域植被受到危害加大,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020?开封)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一块稻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这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着阳光、养料、水分和生长的空间,蝗虫、三化螟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获……到了成熟季节,人们喜悦收获粮食。
(1)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 非生物 因素。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 竞争 关系。
(2)请写出该稻田中的一条食物链 水稻→蝗虫→青蛙(或水稻→三化螟→青蛙) ,其中生物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 捕食 。
(3)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 和 能量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
(2020?南通)海安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如图表示某稻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水稻 ,青蛙、蚱蜢等动物属于 消费者 。
(2)图中有 4 条食物链。写出包含青蛙的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水稻→蚱蜢→青蛙 。
(3)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水稻 。该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 太阳能 。
(4)为提高水稻品质,稻农通常会利用青蛙等天敌防治农田害虫,这种防治方法称为 生物 防治。
(2020?滨州)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
(2)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 捕食和竞争 。蛇在该食物网中属于第 三、四 营养级。
(3)该生态系统中,草的能量流入到猫头鹰的途径有 5 条。在草→兔→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若猫头鹰的能量每增加2千焦,最多消耗草 200 千焦。
(4)假如该生态系统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猫头鹰 。
(5)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2020?聊城)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缺少分解者和 非生物部分 。
(2)鼠以草为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 营养 ,图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食物链有 3 条。
(3)若此生态系统的土壤遭到有毒物质的污染,草和狐相比较,体内有毒物质较多的是 狐 。
(4)该食物网中,兔体内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向 狐和猫头鹰 传递,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食物链 和食物网传递的。
(5)该生态系统中,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将 减少 。一段时间后,草的数量又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能力 。
(2020?泰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唐代诗人杜甫赞美泰山的诗句。1987年泰山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我市非常重视泰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如图示泰山某地域生态系统生物之间的关系,1、2表示生理过程,A、B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
(1)1、2表示的生理过程依次是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A、B表示的物质依次是 氧气、二氧化碳 。
(2)植物通过生理过程1把太阳能转化为 化学能 ,然后传给动物、细菌和真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者 。
(3)泰山的生态环境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生物种类 繁多,生态系统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我市重视保护泰山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是保护泰山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020?上海)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草 ;如果在该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间内几乎全部死亡,则该食物网各成分中,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 蛇 。
(2020?巴中)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将生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者 。
(2020?巴中)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 生态平衡 。
(2020?巴中)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总在不断变化,但在正常情况和范围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 调节能力 ,但是有一定限度的。
(2020?巴中)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了 食物网 。
(2020?广安)如图是某两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合欢树 。
(2)B生态系统中,黄雀处于第 四 营养级。
(3)介壳虫因某种原因同时在两个生态系统消失(死亡),一段时间后,A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最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B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则很小,这是因为B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 能力比A生态系统强。
(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去分析,当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至鹰这一营养级时,能量的变化是 减少 (填“增多”或“减少”)。
(2020?南充)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成分,A、B、C、D是乙中存在吃与被吃关系中的四种生物,①②③④代表某些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代表的成分是 生产者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太阳能 。
(2)图中序号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呼吸作用 。
(3)若该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图中 D (填字母)代表的生物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多。
(4)图中丙代表的成分作用是 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 ,由此促进物质循环。
(2020?内江)图甲是某新型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图乙是某生物学习兴趣小组在该生态系统周边进行野外调查后绘制的部分食物网。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农作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 有机物 ,这些物质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后,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实现了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 。
(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图甲,该生态农业实现了 能量的多级利用 ,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有效减少了燃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浪费。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乙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
(4)图乙中,鹰占 3 个营养级,其中同时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 鹰和蛇 。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生物,人类已经认识到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下列措施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C )
A.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
B.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漠
C.猎捕野生动物供人食用
D.开发和使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2020?开封)“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称为( A )
A.生物圈
B.陆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2020?齐齐哈尔)下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 B )
A.草原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020?巴中)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最小的是( A )
A.农田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2020?巴中)下列做法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不利的是( C )
①在稻田中放养益虫
②利用剧毒农药治虫
③多施农家肥料
④大量捕杀蛇
⑤大面积种植单一植物
⑥严禁捕捉青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2020?巴中)某生物小组运用“建设生态家园”的知识,分析下列几种生态模式,其中不属于生态农业的是( C )
A.林下养鸡的果林场
B.稻鸭共生的水稻田
C.多施化肥的麦子田
D.蚕沙养鱼的桑基鱼塘
(2020?巴中)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其中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B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2020?巴中)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生物生存的环境
D.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
(2020?自贡)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
A.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蝉属于生产者
B.南湖公园内的所有动物和植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落叶中的有机物可以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
D.农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2020?新疆)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020?巴中)生态农业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发展,维护了生态平衡,是实现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 .(判断对错)
(2020?巴中)生态农业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它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但它的稳定依赖于人的作用。 √ (判断对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2020?贵阳)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D )
A.小麦
B.蘑菇
C.猎豹
D.机器人
(2020?滨州)我市某湿地公园内,一只雌野鸭带领几只小鸭正在水中觅食,看到游人接近后,雌鸭大声鸣叫并带领小鸭迅速游到湖中深水处。以上描述中,没有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B )
A.生物能繁殖后代
B.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
C.生物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020?广安)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C )
A.新型冠状病毒
B.青霉
C.三叶虫化石
D.小球藻
(2020?新疆)下列诗句中,与生殖现象无关的描述是( C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C.春江水暖鸭先知
D.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2020?巴中)一生物科学工作者为了解某一动物的行为,在森林中生活了多年,开始模拟它们的动作,后来与它们交上了朋友,此研究方法属于( A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模拟法
D.调查法
(2020?绵阳)目前,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离不开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每项科学决策都基于真实的数据,比如每天向社会及时公布的新增患者数量、累计患者数量、新增治愈人数、累计治愈人数等。采集这些数据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B )
A.抽样法
B.调查法
C.比较法
D.作出假设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020?遵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B )
A.共生
B.捕食
C.合作
D.竞争
(2020?遵义)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湿土和干土应该从不同的环境中获取
C.该实验做一次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D.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
(2020?齐齐哈尔)“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空气
(2020?南通)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洞穴。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B )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土壤
(2020?苏州)发源于中国华南地区的水稻,常生活在水滨浅滩。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可使水稻躲避大部分杂草的侵扰。因为陆生植物一般不能耐受淹水环境,淹水后往往会发生烂根并死亡的现象。水稻茎内有气腔,可以直接把氧气运输到根,避免根细胞因缺氧而死亡。但稗草、莎草、李氏禾等耐涝性强的杂草却能在稻田中生存。要去除它们,还需施加除草剂或进行人工管理。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且产量较高。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海水稻”开发,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因,通过杂交育种技术,计划在3年内培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耐盐水稻品种。耐盐碱的“海水稻”,将成为今后促进荒芜土地开发,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手段。
稻田中水稻和稗草的关系是( C )
A.寄生
B.捕食
C.竞争
D.互利共生
(2020?沈阳)下列选项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C.沙漠里的植物种类稀少
D.北极熊具有与冰雪相似的体色
(2020?滨州)下列古诗中关于“环境影响生物”的表述,与其它三个选项明显不同的是( A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020?德州)下列诗句或歌词中,能体现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一项是( A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2020?巴中)古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或规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的生物学规律是( A )
A.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B.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的变异现象
(2020?巴中)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2020?巴中)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B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雨露滋润禾苗壮”
(2020?南充)南充某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利用周末游玩或烧烤。由于部分游客乱扔垃圾、踩踏草坪、破坏植被,导致该景区被迫临时关闭整顿。以上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改变生物
(2020?新疆)生长在新疆荒漠地区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矮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A.缺少水分
B.阳光不足
C.温度过高
D.空气污染
(2020?新疆)下列动物的体色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是( C )
A.芦花鸡的红鸡冠
B.孔雀漂亮的羽毛
C.北极熊白色的体色
D.大熊猫黑白相间的体色
(2020?新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实验结论是光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C.可以用一只鼠妇完成实验
D.在一个盒子里进行,不用设置对照实验
(2020?铜仁市)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 非生物因素 和 生物因素 。
(2020?巴中)生物生活在环境中,会和环境产生相互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这个因素可以分为 生物 因素和 非生物 因素。
(2020?巴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诗突出表明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水 。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020?安徽)稻田养鱼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稻田为鱼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鱼以杂草、害虫、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为食,鱼的粪便可作为肥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水稻和杂草之间是合作关系
B.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是消费者
C.鱼捕食害虫,可减少水稻虫害发生
D.稻田中没有分解者,物质不能循环
(2020?贵阳)下列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是( C )
A.苹果
B.真菌
C.啄木鸟
D.含羞草
(2020?铜仁市)在生物圈中,不同的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人类也是其中的一员,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C )
A.生产者
B.消费者和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2020?开封)下列说法中,能够被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D )
A.一个池塘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B.一片麦地里的空气、土壤、阳光等环境因素
C.一片树林中的树木、小草及空气
D.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生物和环境因素
(2020?开封)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D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2020?开封)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这些自养型微生物属于( A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2020?开封)太阳的能量最先进入该食物网的哪一生物体内?( A )
A.小麦
B.鼠
C.鼬
D.鹰
(2020?开封)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 B )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B.该生态瓶中有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
C.若河水被污染,一段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最多
D.该生态瓶中的能量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
(2020?齐齐哈尔)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C )
A.阳光→草→昆虫→青蛙→蛇
B.昆虫→青蛙→蛇
C.草→昆虫→青蛙→蛇
D.蛇→青蛙→昆虫→草
(2020?连云港)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作食物链。下列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B )
A.鼠→蛇→鹰
B.草→鼠→蛇→鹰
C.草←鼠←蛇←鹰
D.阳光→草→鼠→蛇→鹰
(2020?连云港)谚语、俗语和古诗词中蕴含着一些生物学原理。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C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影响生物
B.春雨贵如油﹣﹣植物生长都需要无机盐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两种动物间是寄生关系
(2020?苏州)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B )
A.逐级递增
B.逐级递减
C.基本不变
D.随机变化
(2020?苏州)2020年6月1日起,《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执行。
为什么要推行垃圾分类?一方面生活垃圾产生量在逐年递增。另一方面,目前对生活垃圾的处置主要是焚烧和填埋。混合垃圾因为其中部分垃圾含水量高,很难进行焚烧处理,直接填埋不仅侵占大量土地,同时填埋后产生的渗滤液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对周边自然环境破坏巨大。因此,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根据《条例》规定,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把垃圾分成这四大类主要依据两个原则:一是来源。垃圾从哪来的就让它回到哪去。厨余垃圾是从土地里面种植出来的,通过堆肥等生物处理方式重新回到土壤。而其他的几类垃圾大都是工业制造出来的。二是后期处理的需要。比如,可回收垃圾循环再利用,有毒有害垃圾单独处理。对垃圾的有效分类,虽不会减少垃圾产生总量,但可大大减少焚烧或填埋垃圾量。
据调查,附近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某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较高。推测该稻田中,体内重金属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D )
A.水稻
B.青蛙
C.蚱蜢
D.蛇
(2020?沈阳)在“草→害虫→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 C )
A.害虫
B.鹰
C.草
D.蛇
(2020?沈阳)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D )
A.水绵
B.木瓜
C.衣藻
D.蚯蚓
(2020?沈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正确的是( A )
A.单方向的,逐级减少的
B.单方向的,逐级增加的
C.可循环的,逐级减少的
D.可循环的,逐级增加的
(2020?沈阳)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D )
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
C.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植物
D.一条河流
(2020?德州)在“农作物→田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 C )
A.只有田鼠是消费者
B.蛇属于第二营养级
C.只有农作物是生产者
D.鹰属于四级消费者
(2020?聊城)不同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B.动物采食野果,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C.不能随意引进某种动物,否则可能会影响生态平衡
D.蜜蜂采集花粉,有利于植物传粉
(2020?泰安)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适应某一特定环境的生物在进化上一定比较高等
B.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C.引入外来物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D.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增强温室效应,会提高光合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2020?巴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下面是根据这句俗语写出的食物链,其中正确的是( A )
A.树→蝉→螳螂→黄雀
B.露水→蝉→螳螂→黄雀
C.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
(2020?巴中)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A.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B.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种类、数量,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C.生态平衡是一个绝对平衡,因为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总是不变的
D.“三北”防护林是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它比大兴安岭的生态系统更稳定
(2020?巴中)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鹰和狐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是( B )
A.多种多样的
B.相互制约的
C.谁也离不开谁
D.不断进化的
(2020?巴中)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 D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2020?巴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 )
A.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B.各自独立、互不干涉
C.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D.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2020?巴中)森林中一棵枯死的大树上长了蘑菇,蘑菇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C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2020?巴中)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 B )
A.循环往复
B.逐级递减
C.单向循环
D.双向循环
(2020?遂宁)下列有关食物网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B.食物网是生物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
C.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物质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D.食物网中任意食物链均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通道
(2020?自贡)在食物链“草→虫→食虫鸟→蛇→鹰”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D )
A.草
B.蛇
C.食虫鸟
D.鹰
(2020?新疆)若食物链草→虫→鸟→鹰所在的环境被重金属污染,则在下列选项中,体内重金属积累最多的是( D )
A.草
B.虫
C.鸟
D.鹰
(2020?新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组成是( D )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2020?巴中)由于农药的使用,青蛙、蟾蜍大量死亡,导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其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 (判断对错)
(2020?铜仁市)如图所示,这是生态系统中一个简单的食物网,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中有食物链 4 条。
(2)这个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 草 。
(3)请你书写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 。
(2020?遵义)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地处贵州省遵义市境内,林区山清水秀,物种丰富。夏季凉爽,冬季寒冷,降雨丰富,日照少,云雾多,冬季雪期一般三至四个月,是天然的动植物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宽阔水自然保护区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 非生物 成分组成的。在生物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 生产者 。
(2)如图为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内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其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草→虫→山雀→蛇→鹰 。如果某种不易降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那么此食物网中这种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鹰 。
(3)若山雀大量减少,短期内 虫 的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该区域植被受到危害加大,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020?开封)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一块稻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这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着阳光、养料、水分和生长的空间,蝗虫、三化螟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获……到了成熟季节,人们喜悦收获粮食。
(1)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 非生物 因素。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 竞争 关系。
(2)请写出该稻田中的一条食物链 水稻→蝗虫→青蛙(或水稻→三化螟→青蛙) ,其中生物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 捕食 。
(3)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 和 能量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
(2020?南通)海安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如图表示某稻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水稻 ,青蛙、蚱蜢等动物属于 消费者 。
(2)图中有 4 条食物链。写出包含青蛙的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水稻→蚱蜢→青蛙 。
(3)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水稻 。该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 太阳能 。
(4)为提高水稻品质,稻农通常会利用青蛙等天敌防治农田害虫,这种防治方法称为 生物 防治。
(2020?滨州)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
(2)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 捕食和竞争 。蛇在该食物网中属于第 三、四 营养级。
(3)该生态系统中,草的能量流入到猫头鹰的途径有 5 条。在草→兔→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若猫头鹰的能量每增加2千焦,最多消耗草 200 千焦。
(4)假如该生态系统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猫头鹰 。
(5)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2020?聊城)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缺少分解者和 非生物部分 。
(2)鼠以草为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 营养 ,图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食物链有 3 条。
(3)若此生态系统的土壤遭到有毒物质的污染,草和狐相比较,体内有毒物质较多的是 狐 。
(4)该食物网中,兔体内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向 狐和猫头鹰 传递,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食物链 和食物网传递的。
(5)该生态系统中,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将 减少 。一段时间后,草的数量又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能力 。
(2020?泰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唐代诗人杜甫赞美泰山的诗句。1987年泰山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我市非常重视泰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如图示泰山某地域生态系统生物之间的关系,1、2表示生理过程,A、B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
(1)1、2表示的生理过程依次是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A、B表示的物质依次是 氧气、二氧化碳 。
(2)植物通过生理过程1把太阳能转化为 化学能 ,然后传给动物、细菌和真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者 。
(3)泰山的生态环境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生物种类 繁多,生态系统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我市重视保护泰山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是保护泰山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020?上海)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草 ;如果在该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间内几乎全部死亡,则该食物网各成分中,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 蛇 。
(2020?巴中)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将生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者 。
(2020?巴中)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 生态平衡 。
(2020?巴中)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总在不断变化,但在正常情况和范围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 调节能力 ,但是有一定限度的。
(2020?巴中)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了 食物网 。
(2020?广安)如图是某两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合欢树 。
(2)B生态系统中,黄雀处于第 四 营养级。
(3)介壳虫因某种原因同时在两个生态系统消失(死亡),一段时间后,A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最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B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则很小,这是因为B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 能力比A生态系统强。
(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去分析,当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至鹰这一营养级时,能量的变化是 减少 (填“增多”或“减少”)。
(2020?南充)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成分,A、B、C、D是乙中存在吃与被吃关系中的四种生物,①②③④代表某些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代表的成分是 生产者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太阳能 。
(2)图中序号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呼吸作用 。
(3)若该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图中 D (填字母)代表的生物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多。
(4)图中丙代表的成分作用是 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 ,由此促进物质循环。
(2020?内江)图甲是某新型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图乙是某生物学习兴趣小组在该生态系统周边进行野外调查后绘制的部分食物网。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农作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 有机物 ,这些物质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后,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实现了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 。
(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图甲,该生态农业实现了 能量的多级利用 ,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有效减少了燃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浪费。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乙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
(4)图乙中,鹰占 3 个营养级,其中同时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 鹰和蛇 。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生物,人类已经认识到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下列措施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C )
A.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
B.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漠
C.猎捕野生动物供人食用
D.开发和使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2020?开封)“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称为( A )
A.生物圈
B.陆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2020?齐齐哈尔)下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 B )
A.草原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020?巴中)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最小的是( A )
A.农田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2020?巴中)下列做法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不利的是( C )
①在稻田中放养益虫
②利用剧毒农药治虫
③多施农家肥料
④大量捕杀蛇
⑤大面积种植单一植物
⑥严禁捕捉青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2020?巴中)某生物小组运用“建设生态家园”的知识,分析下列几种生态模式,其中不属于生态农业的是( C )
A.林下养鸡的果林场
B.稻鸭共生的水稻田
C.多施化肥的麦子田
D.蚕沙养鱼的桑基鱼塘
(2020?巴中)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其中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B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2020?巴中)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生物生存的环境
D.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
(2020?自贡)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
A.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蝉属于生产者
B.南湖公园内的所有动物和植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落叶中的有机物可以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
D.农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2020?新疆)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020?巴中)生态农业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发展,维护了生态平衡,是实现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 .(判断对错)
(2020?巴中)生态农业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它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但它的稳定依赖于人的作用。 √ (判断对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