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上)定时作业(一)
语 文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总分人
(一) (二)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10分)(每小题2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来,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天罡(gāng) 地煞(shà) 无聊(liáo) 笸箩(pǒ)
B.滑稽(jī) 撰写(zuàn) 戏谑(xuè) 诽谤(bǎng)
C.寂寥(niáo) 伶仃(dìn) 冗长(rǒng) 工尺(chě)
D.匿笑(lì) 炫耀(xuàn) 执著(zhù) 蓦地(mò)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若有所失 人情世故 风花雪月 酷爱
B.刮目相看 望羊兴叹 怨天犹人 嫌恶
C.苦心孤诣 节衣缩食 名正言顺 浩瀚
D.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崭露头角 元勋
3.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挂念、惦记)
B.这首诗发表时,我突然心血来潮,便在下方登了一段言简意赅、措辞辛辣的脚注。(言语简练而意思完备)
C.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D.一年到头,邓稼先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个岗位的工作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迎着风,满身灰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进入会场就看见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B.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的田径队训练。
C.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D.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5.下列作家、作品,时代或国籍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罗贯中——《三国演义》——元末明初
B.蒲松龄——《聊斋志异》——清代
C.小仲马——《茶花女》——英国
D.海伦·凯勒——《我生活的故事》——美国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完成6—9题。(12分)
期 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 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B.后贼追至 贼:作乱的人
C.歆辄难之 辄:当即
D.下车引之 引:引导
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8.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期行》中,元方聪颖机智,通过对父亲友人的反驳,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B.《乘船》中,王朗、华歆对待求助人的态度对比鲜明,华歆后来的做法,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C.“元方入门不顾”含蓄地批评了陈元方心胸狭窄、得理不饶人的不良品质。
D.选文剪裁得体、叙事简洁,语言叙述自然得体,不加任何雕琢成分,给人以真实自然之感。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3分)
译文: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3分)
译文:
得分 评卷人
三、(13分)
10.综合性学习(4分)
为唤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与热情,请你为下列其中一个传统节日创设一句令人动心的广告语。(20字以内,请用楷书书写)
元宵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春节
节日名
广告语
11.能说会道,说一说。(3分)
甲、乙两同学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甲靠父母外出打工挣钱供他上学,乙家境富裕,但从不乱花钱。近日,甲同学为自己过生日一事与乙同学闹起了别扭:
甲:我也想讲面子呀!亏你还是我最好的朋友,连借点钱让我请客都不行,太不够意思了!
如果你是乙,该怎样回答,才能既不伤友情,又能让甲主动放弃生日请客的想法?
乙: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首联中“望”字领起哪些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答:
(2)赏析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四、(5分)
13.用课文原句填空。(5分)
(1)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扬子江头杨柳春,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3) ,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
(4)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
五、(2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课文《忆读书》选段,完成14—16题。(10分)
①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⑤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14.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5.从文中找出一例,说明作者读书入迷的程度。(3分)
答:
1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由此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性格?(3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课文《回忆我的母亲》选段,完成17—19题。(10分)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7.“朴素的阶级意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答:
18.文中“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是如何体现的?(4分)
答:
19.根据选文内容,谈谈“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六、(40分)
20.请以“那件事让我很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40分)
要求:①将事情交代清楚,中心明确,详略得当;②500字以上;③书写工整;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上)定时作业(一)
语文答案
一、(10分,每小题2分)
1.A 2.B 3.D 4.C 5.C
二、(12分)
6.(2分)D
7.(2分)D
8.(2分)C
9.(6分)(1)(3分)元方这时七岁,正在门外玩耍。(落实“时”、“戏”两词的意思,各计0.5分,译文不通顺酌情扣分)
(2)(3分)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的原因,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种情况。(落实“本”、“为”两词的意思,各计0.5分,译文不通顺酌情扣分)
三、(13分)
10.(4分)节日名(1分),广告语(2分),用正楷书写(1分)。
示例:中秋节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11.(3分)示例:我爸妈对我的生活费控制得很严,这个星期的钱已经用没了,我们开个生日小歌会,我送给你一首歌,那不是更有意义吗!(解释不借钱的理由,并能让对方理解1.5分;能给对方足够的面子,不伤害两人的感情1.5分)
12.(6分)(1)(3分)五津(1分);朋友去蛮荒之地,诗人远望朋友去的方向,表达了对朋友此行的担忧和牵挂(2分)。
(2)(3分)只要相知如己,即使天涯海角,也像邻居那样近在咫尺,亲密无间。这是惜别之意,也是宽慰之情,道出彼此情意之深,为下句作铺垫。诗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成为千古名句。
四、(5分,每小题1分。该题若有错别字、漏字、词序不对均记“0”分)
(1)朔气传金柝
(2)杨花愁杀渡江人
(3)君自故乡来
(4)病树前头万木春
(5)学而不思则罔
五、(20分)(一)(10分)
14.(4分)总领全文(2分);表达了作者热爱读书的强烈感情(2分)
15.(3分)例子:①咬牙读《三国演义》,虽然有很多字不认识。
②读到关羽、诸葛亮死了,大哭一场。
16.(3分)富有正义感(1.5分)爱憎分明(1.5分)
(二)(11分)
17.(3分)劳动人民自发的同情本阶级和仇恨剥削阶级的思想感情(也可用课文原句回答)
18.(4分)祖父坚持劳动——祖母分派工作——全家各行其是——相处和睦(每点1分)
19.(4分)勤劳俭朴,任劳任怨,性格和蔼,宽厚仁慈(每点1分)
六、作文(40分)
作文评分标准
A内容 B语言 C篇章 评 分 细 则
一类卷(35-40) 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思想感情健康,观点正确。 语句通顺,记叙清楚,议论恰当。 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以37分为基准分,适当上下浮动:①具备语言的另一项条件,其余一项达二类卷标准的获基准分;②具备左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语言较突出的,得满分);③具备左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二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二类卷(29-34) 内容较具体,中心明确,思想感情基本健康,观点正确。 个别词句不通顺,记叙较清楚,议论较恰当。 条理较清楚,结构较完整。 以32分为基准分,适当上下浮动:①具备语言项的另一条件,其余一项达三类卷标准的获基准分;②具备左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语言项较好的,获本类卷最高分);③具备左述一项条件,另两项只达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卷(24-28) 内容不够具体,有中心,思想感情健康。 病句较多,记叙不够清楚,议论不够恰当。 条理不够清楚,结构不够完整。 以26分为基准分适当上下浮动:①凡属左述情况之一者,评为三类卷,获基准分;②另两项稍好一些的,酌情加分;③另两项稍差一些的,酌情减分。
四类卷23分以下 文不对题思想错误 文理不通语无伦次 结构和条理混乱 以21分为基准分,适当上下浮动:①凡属左述情况之一者,评为四类卷,获基准分;②另两项尚可以的,酌情加分;③兼有左述两项情况的,酌情减分。
作文评分说明:①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②标点符号有3处以上错误减1分;③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④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酌情扣1-3分;⑤正文缺标题,扣2分。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宁可以急相弃邪
相委而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
太丘舍去
幸尚宽,何为不可
尊君在不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别
类
目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