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小题训练4:古代诗歌+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高考小题训练4:古代诗歌+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0 15:1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高考小题训练4:古代诗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白居易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注]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注]蜃:大蛤蜊。江海边或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変,光线折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从阳光写起,描摹斜阳余晖透过淡烟疏雨的间隙射到水面的场景,清新可人。
B.江面经雨水一洗,在タ阳的照耀之下愈发新鮮明净,风从水面阵阵袭来,给人凉爽之感。
C.诗人所见之景鲜奇壮美,于是欣喜地取出家中描绘该景的图画,在上面题诗寄给朋友。
D.此诗写景层层铺设,抒情则既寓情于景,又涵咏在尾联的点题句中,令人读之有味
6.本诗是怎样凸显题目中的“鲜奇”二字的?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6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青年要有新担当。《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古代士人涵养坚毅品格,胸怀天下的使命与担当。
(2)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新时代我们所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务实态度、实干精神不谋而合。
(3)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杜甫心忧国事、朴素深沉的爱国情怀。
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0分)
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于是,??????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使人们对着它,知使命,想人生,思荣辱,游历一次,便是一次养精蓄锐。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张扬 ???吞吐 ???浩淼 ???化身
B.宣扬 ???吞吐 ???浩荡 ???替身
C.张扬 ???吞纳 ???浩淼 ???替身
D.弘扬 ???吞纳 ???浩荡 ???化身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3 分)
10.文中加点的“两层浪涛”分别指的是什么? (4 分)
11.下面文段在字形和用词方面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4分)
①在全民共战“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②“九省通渠”的武汉压力最大,③很多店铺都没有开门,街上冷冷清清,万人空巷。④但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共克时坚。⑤许多同志主动缴纳特殊党费,⑥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12.请对下面这段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材料进行压缩,要求高度概括,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6分)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将彻查人口出生变动情况以及房屋情况。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2019 年11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参考答案
5.C
6.①颔联描绘了难得见到的海市蜃楼和雨后彩虹两种奇观。蜃散云收、空中幻影残破,虹影渐渐消残,水中仿佛映着一座断桥。②颈联运用比喻,白浪如花,雁过如字,生动形象。③颈联“白”“青”两种颜色相结合,营造出生机勃发的意境。绘成一幅色彩绚丽的丹青图画。④颔联和颈联动静结合,蜃散云收、虹残水照的静态美和风翻白浪、雁点青天的动态美相互结合,增添无限生机。
【解析】
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项,错在“于是欣喜地取出家中描绘该景的图画”。尾联“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的意思是:景物鲜奇,引动诗人雅兴,故不仅吟玩成篇,且请人画作图幅,题此诗于上,寄赠张水部。字里行间蕴含着难捺的欣喜而欲使同道好友共享之心情。
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答题时,第一步,先分析这两联的内容;第二步,答出这两联运用哪些表现手法;第三步,分析其表达效果。首先读懂全诗,精读颔联和颈联,抓住题目中的“鲜奇”二字,从内容、意境、手法、效果等方面分析即可。颔联、颈联展开笔墨,逐一描绘“鲜奇”景物。颔联“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描绘了难得见到的海市蜃楼和雨后彩虹两种奇观。“蜃散”句写的是海市蜃楼景色,诗人抓住了蜃散云收、空中幻影残破的刹那,摄下了“破楼阁”的镜头。诗人是登楼眺望,目中所视,必有亭台楼阁。所以“蜃散云收破楼阁”是实景虚写。“虹残”句,写雨后天空出现的虹,弯弯地好像拱桥,此是常景。本来雨后彩虹已是奇观胜景,诗人更从水中映照之倒影着笔,又把景色之妙提高一筹。“破楼阁”、“断桥梁”,既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又显示出诗人于选景上别具只眼的匠心。颈联“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白浪如花,运用比喻,雁过如字,生动形象。“翻”字以诗情作画,写得生动;“点”字以画笔入诗,下得有神。一“翻”一“点”,使江天景物增添了无限生意,而遗词用意之精微传神,尤为人叹服“白”“青”两种颜色相结合,营造出生机勃发的意境,绘成一幅色彩绚丽的丹青图画。颔联为静境描写,颈联遂作动势点缀,动静结合,蜃散云收、虹残水照的静态美和风翻白浪、雁点青天的动态美相互结合,增添无限生机。
7【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 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解析】此题中需注意“弘毅”“须臾”“繁霜鬓”“潦”的书写。
8?【答案】C?
【解析】张扬:声张宣扬,侧重于气势或个性。宣扬:广泛宣传、传播或者传扬,侧重于传布。弘扬:大力宣扬,程度深。吞纳:汇合;容纳。吞吐:指吞进和吐出,比喻出纳、隐现、聚散等变化。浩淼:指水面广阔,多形容烟雾水波广阔深远之貌。浩荡:形容水势汹涌壮阔。替身:替代别人的人,文中运用比喻,把“洞庭湖”比作“文人骚客胸襟”。化身:原为佛教用语,指佛或菩萨出现在世间的形体,后来指体现人、物或某些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是一种修为。
9【答案】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解析】“使”字掩盖了主语,应去掉;按照逻辑顺序,应是“想、思”然后才“知”;“养精蓄锐”应改为“修身养性”。(每处1分)。修身养性: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修身: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养精蓄锐:保养精神,蓄集力量,一般用于军力、精神恢复、比赛等。
10. ?【答案】一层是洞庭湖的波涛,一层是《岳阳楼》滚滚滔滔的文势。? ? ? ? ? ? ? ? ? ? ? ? ? ? ? ?
11【答案】②“九省通渠”应为“九省通衢”。③“万人空巷”用法不妥。“万人空巷”是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④“共克时坚”应为“共克时艰”。⑤“缴纳”应为“交纳”。“缴”有“被强制”的意思,“缴纳”是“履行义务或被强制交纳”;“交纳”没有“被强制”的意思。
12【答案】材料从六个方面阐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普查标准时点、范围、对象、内容、出处与依据。(每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