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十一课《(认识乐器)古筝》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十一课《(认识乐器)古筝》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1-10 14:5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乐器——古筝
教学目标:1、了解古筝的历史、发展
了解古筝的构造及流派
在古筝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体会古筝的独特魅力,提升对古筝的审美
教学重难点
在古筝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体会古筝的独特魅力,提升对古筝的审美
教学过程
导入
聆听古筝曲《渔舟唱晚》
师:同学们,在正式开始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曲子,大家在听得过程中思考一下这首曲子是由什么乐器进行演奏的
生:.............
师:曲子听完了,老师刚才的问题有哪位同学可以回答一下?
生:古筝
师:同学回答的非常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件我们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古筝。
二、古筝的起源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筝的起源传说有两类:
● 一种说法是蒙恬所造,
● 一种说法是为瑟所简化。
据考证,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广泛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筝还被称为秦筝、瑶筝、银筝、云筝、素筝等
三、古筝的发展历史
据古文献记载,筝最早为“五弦筑身也”,到了战国末期,为了加宽音域增加到了十二弦。十
三弦筝在隋代就已出现,隋文帝开皇雅乐中首见载有十 三弦筝的使用。到 了元、明、清三代又出现了十四弦和十五弦筝。
古筝的构造
琴头、前岳山、琴弦、面板、琴码、后岳山、琴尾
古筝的流派
共九派,分别为河南派、陕西派、山东派、客家派、蒙古派、潮州派、浙江派、闽南派、现代派
古筝独奏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陕北信天游
劳动人民集体创作
描述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创作背景
古筝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由焦金海于1971年开始创作、1972年春天完成创作。当时,焦金海正在河南省周口地区淮阳市“五七干校”学习,接到古筝独奏的演出任务后创作了这首乐曲。
乐曲结构
全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音乐从辽阔、悠扬的散板引子开始,逐渐转入富有高原牧歌式的优美旋律,犹如婉转、悠扬的牧笛,描绘出一幅迷人的风光。
第二部分,音乐变为欢快的、热烈的,表达了人们对漫山红透的山丹丹开花的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是对乡土风物的一种恋情。
第三部分,音乐又回到第一部分主体旋律的原型。乐曲在尾句中表达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九、结束
聆听古筝独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