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最美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歌曲《唱支最美的歌》
教材分析:
《唱支最美的歌》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民歌韵味的少儿歌曲。全歌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分节歌形式,宫调式,3|8拍。歌曲第一乐段为上、下句结构的一段体(也可分析成四个乐句的一段体)旋律优美明快,加上富有动感的衬词“奥唻”,更增添了歌曲的韵味,它描绘边疆山寨的芭林洒满了星光,呈现着一派安谧祥和的气氛。第二乐段的前两句旋律轻快跳跃,充满生机,使前后乐段形成对比;三、四乐句根据第一乐段的末句变化而成,曲调舒展甜美,第二声部配以相同的节奏音型,与第一段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大胆尝试歌曲情感的速度、力度与音色之间的对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同时通过歌声表现了儿童对解放军叔叔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主要目的是以音乐知识八三拍子及读谱唱歌为中心内容,充分利用歌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去影响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感受,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性特点,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的歌唱学习必备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采用声势体验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感受作品的音乐表情和意境,采用启发和探究的方式,引领学生在练习歌唱过程中关注和掌控各声部的音量和音色,做到主次分明,在丰富歌曲内涵和形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和创作热情,形成轻松自然的真实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合唱能力,收获快乐。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用明朗、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
2.知识与技巧:能说出八三拍的含义,按其节拍规律为歌曲打拍子,区别八三拍与四三拍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唱,体会军民鱼水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基本准确、完整、深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音乐情绪的表达,对八三拍子的掌握。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沙锤、碰铃。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234 5---|5432 1---|
三、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听赏四三拍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师可即兴伴舞。
说一说歌曲是几几拍的。
这个拍子的歌曲有什么特点?
谈一谈自己心中最美的人事物。
教师引导学生想到解放军的“美”,引入新课。
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
四、新歌教学。
1.播放音乐《唱支最美的歌》。
思考:你们感受到歌曲怎样的音乐情绪?(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感知音乐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2.划分结构。
请同学们听老师演唱并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为什么?
(两个乐段在力度和音乐情绪上有变化)
第一乐段描绘了芭蕉林美丽的月夜和静谧祥和的景象,旋律优美明快,加上富有动感的衬词增添了歌曲的韵味,他们唱的声音很甜美,第二乐段的旋律轻快跳跃,演唱的声音动听、充满生机。
3.唱乐谱,熟旋律。
(1) 教师逐句弹奏,同学们根据教师的弹奏逐句唱出乐谱,加深对旋律的印象。
(2)在熟悉乐谱的基础上,学习八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体会八三拍子歌曲的情感。
4. 读歌词,打节拍。
教师逐句领读,学生逐句朗读。按音乐的节奏朗读歌词,把歌词当成一篇文章,随音乐感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使同学们会读歌词,读懂歌词。
5.再次强调情绪变化。
(1).夜幕下的歌声应该怎样表现?(轻、柔、美)
(2).解放军叔叔迈着整齐的步伐走来是怎么样的?(整齐、干脆)
6.唱歌曲,悟情感。
(1).引导生用慢速,逐句反复熟悉旋律。
(2).用圆润的音色,富有节奏韵律以及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并用柯尔文手势画旋律线。
(3).感知解放军叔叔上岗整齐的脚步声或星星一闪一闪的音乐形象。
(4).学唱结束句:表现叔叔走远了,声音也弱下来。
7.探讨歌曲的艺术处理与表现。
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尾声
情境:美丽的月夜 感谢叔叔保边疆 叔叔走远了
声音表现:柔美、恬静 轻快、激动地 轻柔深情的
力度: mp mp mf mp mp 渐弱
速度: 中速 中速 中速 渐慢
8.完整表现歌曲。
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打节奏,其余同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体会歌曲的情绪变化及解放军叔叔的辛苦,表现自己对解放军叔叔的无比崇拜和热爱之情。
五、拓展延伸
此环节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造表现力,学生可用沙锤、碰铃等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可请一部分同学为大家领唱,感受歌曲意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体会歌曲情感。
六、课堂小结。
是我们可爱的解放军叔叔,解放军叔叔为了保卫祖国,为了让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有的驻守在边疆,有的驻守在雪山,有的驻守在海岛,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让我们为他们唱一支最美的歌,感谢他们为祖国做出的贡献。
总结: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条心,让我们再次唱响《唱支最美的歌》献给敬爱的解放军,让我们和解放军叔叔手拉手,共建和谐美好的大家园!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