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花儿与少年》
教学目标: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认识青海省
1、播放歌曲:同学们,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歌曲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过渡:这是一首青海省的民歌《花儿与少年》。同学们,你了解青海吗?(课件出示地图)
3、学生交流有关青海的资料,如:青海省的首府、位置等。
4、教师补充: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中南部。地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生活着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二十多个民族。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中国西北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具有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格。青海湖是中国最美咸水湖之一,世界第二大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四周环山,是高原湖区鸟群繁衍生息的重要场所,也是候鸟迁徙的中转站。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许多珍稀动物。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它们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介绍“花儿”
(画面定格)咦!满山遍野都是人,他们在干嘛呢?你知道吗? 谁猜猜看! 其实啊,他们在开“花儿会”哪!“花儿”不是指我们生活中的美丽花朵,“花儿”是中国民歌山歌的一种。取名叫做“花儿”,一是因为歌词、歌名中有大量的花名,二是各族老百姓对它的喜爱,所以叫“花儿”。在阴历五六月间,各族百姓聚集在一起,开展“花儿会”。你看!他们在风景优美的山野间纵情放歌,你唱我答,可热闹了,到处充满了欢乐。
听一听“花儿”片段(阿宝版本《花儿与少年》片断)
欣赏器乐版《花儿与少年》
师:经典传统的民歌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管弦乐演奏的《花儿与少年》。请大家认真听听,乐曲共有几个音乐主题?
2、完整听赏乐曲,学生回答(二个) 所以音乐的结构是?(出示:ABA结构)
下面,我们分别聆听一下每个主题。
(1)播放主题一,学生回答拍子、旋律与情绪
(2)总结:A段是四二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师范唱,接着说:所以节奏感很强很欢快
(3)在第一部分音乐中,主题一出现了几次?
4、播放主题二,学生回答拍子、旋律与情绪
(1)过渡:B段呢是三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弱)恩,它的节奏很平稳,师范唱,而且速度比A段慢,所以我们感觉这段曲调很柔美祥和,非常具有歌唱性。
(2)(出示歌词)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跟着琴声,用“la”模唱。老师弹一句,你们唱一句”“仔细听”
A、跟老师一句一句唱简谱,个别难点句可以反复唱下,基本唱连贯。
B、加上歌词唱一唱,遇到唱得不好的,回过头来单独唱谱,纠错。
C、(播放主题二音乐)完整唱,老师对声音作要求(注意换气位置 声音扬出来等等),唱好。
4 过渡:大家唱的真好,让我觉得B段更优美了,那么非常欢快的A段大家换个方式来体验,让我们为歌曲来伴奏吧。请大家拿出你自制的乐器,听着A段来创编你的节奏,呆会请同学来展示”
听乐曲A段,生创编,展示。
师整合:大家的创作给老师带来了灵感,我们一起来表演怎样?(和学生一起打节奏)
(完整播放管弦乐曲):下面我们完整表演一遍整首管弦乐曲,A段声势表演,B段跟着哼唱。
拓展欣赏《花儿与少年》(女子十二乐坊)
师:在现代流行乐的冲击下,我们的传统民乐的演绎更富表现力,接下来我们就感受一下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花儿与少年》。(出示女子十二乐坊图片与简介)看,这就是女子十二乐坊成员,这个乐团将传统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播放)
刚才同学看的非常认真,也非常的陶醉,身子不由自主的扭了起来!来,谁说说你的感受?(学生交流)
让我们跟着她们一起来表演吧,请大家拿起乐器,可以演奏,可以模仿他的演奏动作,也可以随着音乐一起哼唱……
4、再次播放视频,师生边看边表演。
(五)总结: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世界如此精彩,有着美妙的音乐伴随我们的成长,真幸福!我们骄傲中国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我们更自豪,因为我们国家有着许许多多的音乐经典,这是我们的财富,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