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
教学目标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2、学生能够通过聆听,感受乐曲本身,了解乐曲结构,熟记乐曲主题旋律。
3、能通过身势动作来体验、感受乐曲节奏、乐曲情绪,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品结构、情绪变化。熟记乐曲主题旋律。通过身势律动感受、体验乐曲本身的结构以及瑶族鼓乐曲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1.了解瑶族: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时也是个多民族国家,咱们兰州人民最熟悉的少数民族是回族,而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分布于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瑶族。瑶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等地,他们分布形式很有特点是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式分布的,而且主要分布于山区,依山而居。瑶族人民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受到分布形式的影响,每个村寨之间的语言又有一些不同。瑶族有自己语言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主要运用汉字来记录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长鼓:说到瑶族就不得不提到他们的传统乐器“长鼓”,相传于宋朝时期瑶族人民就能制作长鼓了,长鼓对于瑶族人民来说既是一种乐器又是舞蹈中的道具。
2.了解乐曲背景
刚才我们听到的背景乐曲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乐曲《瑶族舞曲》,《瑶族舞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表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的生活风貌,作曲家刘铁山先生看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场景,有感而发,以当地传统歌舞鼓乐为素材创作了《瑶族长鼓舞歌》,后来茅沅先生又对此进行了改编,最终完成了这首中国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二、整体聆听乐曲;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聆听乐曲,并且思考三个问题:
1、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人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庆祝节日)?
2、乐曲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
3、乐曲从头到尾有没有变化?(节奏、力度、乐器……)?
三、分段欣赏
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整首乐曲,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乐曲。
《瑶族舞曲》总共分为3个部分,首先我们来听赏第一部分。
1.学习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师:第一部分分为两个主题,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主题
1) 教师弹琴请学生跟琴唱歌谱熟悉旋律。(手画2/4拍的拍子)
a第一主题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场景?(几位姑娘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场景)
b第一主题表现了瑶族人民怎样的情绪?(抒情,柔和)第一主题也叫抒情主题。
2) 回到乐曲当中仔细分辨抒情主题在第一部分中出现了几次?(3)每一次出现有没有变化?(有)哪些方面有变化?(力度、速度、情绪)
2.学习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接下来,我们学唱第二主题旋律,教师弹琴学生跟唱2遍歌谱。
a第二主题表现了瑶族人民怎样的情绪?(欢快热烈、兴奋、粗犷豪放)第二主题也叫欢快主题。
b第二主题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场景?如果和第一主题对比来看第一主题是几个姑娘在翩翩起舞第二主题人数、情绪上有没有变化?(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都加入其中,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大家欢歌跳舞围着篝火一起庆祝节日,乐曲情绪也达到了高涨,力度加强了,大家非常的欢快)
c创编身势律动
师:提到长鼓,现在让我们和瑶族人民一起打响长鼓,教师讲解长鼓的构造和敲击的方式位置,师生共同模仿长鼓的动作创编身势动作,跟随欢快主题的节奏进行敲击。
2)回到乐曲当中仔细分辨欢快主题出现了几次?(2)每一次出现有没有变化?(有)哪些方面有变化?(力度渐强,速度加快、情绪达到乐曲的高潮部分)
3.听赏乐曲第二部分
a请同学们仔细听赏乐曲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进行对比欣赏,说说看第二部分表现了怎么样的场景?(人们在月光下,坐在草地促膝长谈,向往美好的未来)
b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中速平缓)
4.听赏乐曲第三部分
a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什么联系?(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第三部分在结尾处做了处理情绪达到顶点)
b复三部曲式: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再现的三段体叫做复三部曲式。
四、再次复听全曲
1.跟随乐曲运用身势律动感受乐曲节奏
现在让我们再次听赏《瑶族舞曲》,感受乐曲的魅力,让我们在欢快主题部分也一起打起长鼓,跟随瑶族人民一起庆祝盛大的节日。
五、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瑶族的风土人情,通过学习《瑶族舞曲》感受到了瑶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但是毕竟课堂延伸有限,希望同学们今后有机会能够通过旅行的方式,真正的走入瑶族村寨,亲身感受瑶家生活,感受瑶族人民的热情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