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欢迎您走进科学课堂
1.海平面上升会造成什么后果
2.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水从哪来的
3.冰川融化过程中,物质由 态变成 态。
固
液
想一想
1.实验仪器
固体熔化实验
做一做
2.实验药品:海波、石蜡
3.实验分组:海波组、石蜡组
4.实验分工:
一人负责计时
一人负责读温度
一人负责观察状态和搅拌
一人负责记录,完成表格
不停搅拌
时间/分
温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画熔化曲线图
40
42
44
46
48
50
画一画
温度/℃
36
40
44
48
52
56
60
62
0
2
4
6
8
10
12
时间/分
A
B
C
D
时间/分
温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海波
石蜡
思考:分析海波的熔化和石蜡的熔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熔化都要从外界吸热,都是固态变成液态。
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石蜡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
相同点:
不同点:
1.晶体:像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2.非晶体:像石蜡那样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固体根据有无熔点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例:明矾、石膏、水晶、各种金属等。
例:蜂蜡、玻璃、橡胶、塑料、沥青、 等。
知识点二:
说说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相同点?
吸热 固态变成液态
松香
(1)哪种金属熔点最高?
(2)1000℃的铜什么状态?
(3)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块?为什么?
(4)不同的晶体熔点相同吗?
(固态)
不能,因为铁的熔点比铝高。
(钨)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
阅读晶体熔点表,回答下列问题。
所以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议一议
梳理知识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
2.固体根据有无熔点分 和 。
晶体熔化过程 热,温度 。
非晶体熔化过程 热,温度 。
熔化
凝固
晶体
非晶体
吸
吸
不变
升高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
熔点
理一理
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
1.如图所示,为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_分钟,该晶体可能是________。
0 ℃
3
冰
雪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使温度下降。
练一练
3. 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C、冰水的温度一起升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D、冰在熔化成水时,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D
4. 在南极长城站附近,气温常达-40℃以下。在那里测量气温
应该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
(固态酒精 -117 ℃; 固态水银 -39 ℃)
选酒精温度计,因为-40 ℃时水银为固态教案: 熔化和凝固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确认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②、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③、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晶体熔化图象的描绘,能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随堂实验使学生树立规范实验、仔细实验、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及学生分工协作的团结精神.
二 教学重、难点:
“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
四 教具准备:
课件,实验器材。
五 教学过程:
师:欢迎大家走进科学课堂;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则新闻,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自然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播放视频)
师:视频中提到的冰岛这个国家,是位于欧洲西北部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纬度较高。
同学们根据视频内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投影)
1.海平面上升会造成什么后果?
生:冰岛被海水淹没……
2.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水是从哪来的?
生:冰川熔化。
师:一起回答第三个问题。
生:冰川熔化过程中,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师:那液态能变成固态吗?
生:能
师:举几个例子吧
生:……
师:其实,自然界物态变化的例子很多,请看下面两幅图,观察物质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投影)
生: 铁水 固变液 冰挂 液变固
师: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板书)
师:实际上熔化和凝固还有许多我们未知的知识,本节课我们先来了解熔化的相关知识。
请把书翻到124页第四章第1节熔化与凝固(投影)
师:前面学过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接下来我们四人小组做固体熔化实验。
师:首先来认识所用到实验仪器。
生:1号铁架台;2号酒精灯;3号石棉网;4号烧杯;5号试管;6号温度计;
师:再找到停表,一盒火柴,细长的玻璃棒呆会搅拌试管内物质用的;
师:选择的固体药品为海波和石蜡。
师:实验分组:这边同学为海波组;这边同学为石蜡组。
师:海波组实验分工:一人负责计时(每分钟报1次);
一人负责读试管内海波温度(每分钟读1次);
一人负责看海波的状态变化和在海波开始熔化时搅拌。
一人记录实验数据,完成表格。
石蜡组实验分工:一人负责计时(每分钟报1次);
一人负责读试管内石蜡温度(每分钟读1次);
一人负责石蜡开始熔化时用玻璃棒搅拌;
一人负责记录实验数据,完成表格。
师:海波组特别注意不停的搅拌,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师:开始实验时点燃酒精灯,读出试管内温度计示数,填在表格中“0”的下面。开始计时。
生:实验
……
师:请先熄灭酒精灯,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要进行科学处理,其中图象法是科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投影)具体做法:每一时刻及对应的温度用一个点表示,不同的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
师:我先示范一下。开始对应温度,1分钟对应的温度,2分钟对应的温度,先画点再连线。用铅笔画图。每组一人画,其他成员指导,一起完成任务单(三)在坐标纸上画熔化曲线图。
生:画熔化曲线图。
(观察学生作图情况,取几组画得比较好的学生的曲线图展示,学生观察图像,进行分析)
结合两组熔化曲线图,思考讨论:
海波的熔化曲线分几段分析比较合理?石蜡组的是否分段?
海波熔化曲线各段有什么不同点?(提示:温度,状态)
哪一段说明海波在熔化,你的依据是什么?
海波,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是否吸收热量,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发生变化?
5. 两组的熔化图像是否类似?它们在熔化时的区别在哪里?
由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海波:
(1)AB段物质处于 态,海波 热,温度 。
(2)BC段物质处于 态,海波 热,温度 。
(3)CD段物质处于 态,海波 热,温度 。
(4) 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
师:所以分析海波的熔化过程我们主要看水平段。
你们实验记录那一段也就是海波熔化时温度多少?
生:……
师:其实我们实验用的温度计有所偏差,如果精确的进行实验,海波要到48℃才开始熔化。
石蜡:
石蜡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温度升高。
师:两种固体各自的熔化情况分析好了,我们把海波和石蜡的熔化曲线放在一起思考:海波的熔化和石蜡的熔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生:……
师:(投影)相同点:熔化都要从外界吸热,都是固态变成液态。
不同点: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石蜡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
师:科学上把像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取名叫晶体,像石蜡那样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取名叫非晶体。
师:看书本126页介绍的晶体还有……
生:明矾、石膏、水晶以及各种金属等。
师:非晶体有……
生:蜂蜡、玻璃、橡胶、沥青、松香等。教材选择松香做实验,松香与石蜡一样,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也是持续升高的,它也属于非晶体。
师:科学上把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那么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有无熔点),固体就根据有无熔点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师:接下来要求同学们带着四个问题仔细阅读书本126页晶体熔点表。四人小组讨论。
哪种金属熔点最高?
钨
(2)1000℃的铜什么状态?
固态
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块?为什么?
不能,因为铝的熔点比铁低
不同的晶体熔点相同吗?
不同
师: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师:今天我们给固体加热的过程中,试管内物体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而是通过给水加热,物质再从水中吸热,这样的加热方法有什么好处?
生:是为了让物体受热均匀,减少实验误差。
师:梳理知识点
生:……
师:练一练
如图所示,为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_分钟,该晶体可能是________。
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
3. 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一起升高 D、冰在熔化成水时,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4. 在南极长城站附近,气温常达-40℃以下。在那里测量气温应该选用水银温度
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固态酒精 -117 ℃; 固态水银 -39 ℃)
作业布置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凝固。
知识点二: 1.像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 。
2.像石蜡那样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 。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
4.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 。
任务单
(一)实验分工
一人负责计时(每分钟报1次);
一人负责读试管内物质的温度(每分钟读1次);
一人负责观察实验过程中,温度计液泡周围物质的状态,并在物质开始熔化时进行搅拌。
一人负责记录实验数据,完成表格。
(二)实验表格
时间 / 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 ℃
状态
提示:状态栏选择: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
(三)画熔化曲线图
(三)结合两组熔化曲线图,思考讨论:
海波的熔化曲线分几段分析比较合理?石蜡组的是否分段?
海波熔化曲线各段有什么不同点?(提示:温度,状态)
哪一段说明海波在熔化,你的依据是什么?
海波,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是否吸收热量,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发生变化?
两组的熔化图像是否类似?它们在熔化时的区别在哪里?
总结:海波的熔化和石蜡的熔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熔化都要从外界 ,都是 态变成 态。
不同点:海波熔化时温度 ,石蜡熔化时温度 。
阅读书本P126晶体熔点表,小组讨论:
(1)哪种金属熔点最高?
(2)1000℃的铜什么状态?
(3)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块?为什么?
(4)不同的晶体熔点相同吗?
练一练:
如图所示,为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_分钟,该晶体可能是________。
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
3. 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一起升高 D、冰在熔化成水时,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4. 在南极长城站附近,气温常达-40℃以下。在那里测量气温应该选用水银温度
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固态酒精 -117 ℃; 固态水银 -39 ℃)
温度/℃
时间/分(1) 温度在上升到48℃ 前硫代硫酸钠呈什么状态?
(2) 在什么温度时出现液态的硫代硫酸钠?经过几分钟完全熔化成液态的硫代硫酸钠?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吸收热量?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发生变化?
(3) 硫代硫酸钠在完全变成液态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是否上升?
(4) 松香熔化实验有否类似的现象?说明两者在熔化时有什么区别?
“此演示文稿的一些控件无法激活,这些控件可能未在此计算机中注册”的解决办法。
有些课件内嵌flash ( http: / / www.21cnjy.com / " \l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self ),在打开含flash的PPT时常会出现《此演示文稿的一些控件无法激活,这些控件可能未在此计算机中注册》,而在家使用一切正常,到另一台电脑上使用时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台电脑经常上网时,在浏览一些网页时会自动给电脑安装Shockwave flash object最新控件(目前是flash_Player_active_x 9.0),而不常上网的电脑往往是 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版本太低了。
解决方法如下:
下载安装Install_Flash_Player_active_x 9.0
下载地址:http://wstatic./content/480B9053A0D2085DCA8855EAA211AAC89B26DAB7.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http://down./Download.asp ID=249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安装后有时可能重启才有效。如果安装后还不行,再试试以下方法:
安装Install_Flash_Player_active_x 9.0 ,随后你启动PowerPoint,打开“控件工具箱”,选择“其他控件”下拉到底部“注册自定义控件”,在C:\WINDOWS\system32\ Macromed\Flash目录下去选择Flash9.ocx文件。(也可试试flash8.ocx)
ps:看看“C:\WINDOWS\system32\Macromed\Flash
install_flash_player_10_active_x.exe熔化与凝固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教参中安排为1课时,由于熔化实验完成要近15分钟,且到下课海波也没凝固,因此要完成全部教学显然不可能,况且只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了熔化,对凝固知识的掌握也就容易了,为此本节教学内容安排两课时较合理。我上课则选择第一课时。
本节课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等;由于我们上此堂课时学生七年级第一章的内容还未学习完,认知水平有限,难以做出合理猜想。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更是无从入手;因此,晶体的熔化实验就不能用科学探究的步骤展开,我就给以实验方法,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现象,教师引导,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坐标图线直观表示出来。从中也渗透了科学方法。
关于实验的改正,“固体熔化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说实在平常教学中此实验我们基本用“媒体实验”或“嘴巴实验”来代替,最多安排演示实验,其原因众所周知。这次活动安排我们本节内容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做好熔化的分组实验是本堂课教学的关键,为此,我对熔化实验进行了多次试验并翻阅许多资料,最后对教材中的实验作如下改动:
(1)实验药品的选择:由于松香加热到90℃还是胶体,学生无法理解是液态除非再加热,耗时太长,温度高比较危险。把松香改成石蜡,石蜡熔化后液态现象明显。
(2)装置和方法:
1.温水预热。海波组水温为50℃左右,200ML;石蜡组为45℃左右,150ML。课前就可先加入温水,这样做是可以节约时间,实验开始时初温就大概在45℃上下。两组初温、水量不同,目的是使两组的实验时间大致相同。而且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实验效果。
2.海波碾成粉末状。由于海波导热性差,我将药品碾成均匀粉末,温度计玻璃泡与试管壁间的晶体层薄一些比较好而且不能偏。否则晶体还没有完全熔化温度计的示数也可能迅速上升。
3.玻璃棒及时搅拌。要提醒学生用玻璃棒不停的搅拌,试管太小无法搅拌,所以对搅拌器也做适当改动(环状的铁丝)。药品选择大约10克。
困惑之处
实验过程中我对学生进行分组,四人小组, 1位同学搅拌,一位同学记时间,一位同学观察状态变化,一位同学观察温度计示数,因此实验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有一定要求,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个别学生未做好自己的任务,而导致实验结果有影响。
七年级学生对本实验中许多仪器还未接触过,同时他们又充满好奇心,因此实验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实验时间难以调控。
由于科学与数学未同步,七年级数学教材中未出现笛卡儿直角坐标系,因此学生画曲线图象和理解变量和自变量的变化情况有些困难。
实验后我所设计的环节是让学生对比两幅图像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这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大的挑战。